余 芬,喻益琳,祝世興,馬 鍵
(中國民航大學 航空工程學院,天津 300300)
飛機大修,又稱D檢,是飛機長期運行后的全面檢修,必須在維修基地的車間內進行,飛機停場時間在10天以上。D檢是最高級別的檢修,對飛機的各個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和裝修。由于D檢間隔一般超過1萬飛行小時,很多飛機會在D檢中進行改裝或更換結構和大部件[1]。隨著我國民航運輸的發展,需要進行大修的飛機會越來越多,目前,國內能承修飛機大修的航空維修企業屈指可數,并且由于技術和設備等方面的差異,和國際上技術先進的公司差距很大,如香港飛機工程公司進行飛機大修通常只需30天,而國內最快的也要42天[2]。飛機停場時間長短,直接影響維修企業和航空公司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本文運用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方法,對B747飛機大修結構件拆裝作業流程進行分析,劃出作業流程網絡圖,計算工序時間參數,找出關鍵路徑,對人員和工期進行優化。最后運用Visual Basic編程實現查找關鍵路線和計算總工時,通過運用削峰法對人力資源進行優化,達到縮短大修作業時間的目的。
B747大修作業流程可大致劃分為10個階段,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1)進場檢查:主要是對發動機試車、自動駕駛以及操作系統的檢查、飛機外表以及燃油滲漏檢查、貨艙裝載系統的檢查;2)發動機以及結構件的拆卸:對發動機以及襟、副翼等大部件拆卸;3)飛機褪漆:是對飛機表面褪漆,以便為機身外表檢查做好準備;4)拆件:主要是指客、貨艙內部的拆卸;5)裝件:要是對客、貨艙內部的改裝,以及對拆卸件檢查修理和安裝;6)發動機及結構件的安裝:對拆卸下來的發動機和結構件檢查修理和安裝;7)功能檢測:是對大修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包括機械操縱系統,電子、電器系統的測試,8)飛機外表面噴漆;9)交付客戶批準;10)試飛[2]。至此完成飛機大修。
根據B747大修作業流程和作業先后順序,將B747大修結構件拆裝作業流程劃分為32道主工序,工時計算每班按8小時計算,白班無休息日,夜班根據白班作業情況不定期安排。采用PERT箭線型網絡圖劃出大修作業流程網絡圖,計算節點時間參數,求出時差,根據時差為0找出關鍵路徑。工序信息和時間參數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時間參數計算公式如下[3]:

ESi-j為工作i-j的最早開始時間;EFi-j為工作i-j最早完成時間;LSi-j為工作i-j最遲開始時間;LFi-j為工作i-j最遲完成時間;Di-j為工作i-j的工時; Si-j為時差。

圖1 B747大修作業流程圖
繪制B747大修作業流程網絡圖(加粗為關鍵路徑),如圖2所示。
按照每班8小時,白班無休息日,夜班根據白班作業情況安排加班,這樣計算B747大修總工時為722小時。按現在實際人員安排,做出工作天數與人員坐標如圖3所示,從圖3中可見:大修流程資源分布起伏較大,資源最高需求量為T=55時,達到191人,當T=25時最低需求量僅為10人。這種情況造成作業時間人員分布不均、等待時間較長及作業效率不高。
工期固定,資源均衡的優化方法有多種,本文采用削峰法對B747飛機大修作業流程進行資源優化。 削峰法的原理是利用非關鍵工序的機動時間,在工期固定的條件下,使得資源峰值盡可能減小。人員和時間計算公式如下:

表1 B747飛機大修作業工序及時間參數計算

圖2 流程優化前網絡圖

圖3 流程優化前人力資源圖

R為人員數量;ri-j為工作在i-j時區內人員;Th為資源最高峰時段(max[R])的最后時刻;Si-j為工作i-j的總時差;ESi-j為工作i-j的最早開始時間。根據公式(6)、(7)優化步驟如下:
1)當DT<0,則說明該工作不可以向右移出高峰時段;當所有工作DT<0,則該高峰不可削低,應找出網絡計劃資源次高峰時段,重復本步驟。
2)當DT>0,則說明該工作可以向右移出高峰時段,使得峰值減小,并且不影響工期。當有多個工作DT>0,應選擇DT>0值最大的工作向右移出高峰時段。
3)將選定的非關鍵工作ri-j改為從Th處開始:ESi-j= Th。
4)繪制出調整后的網絡計劃圖,統計出每個時間單位內的資源需要量R。
5)重復上述2)、3)步驟,直至高峰時段的峰值不能再減少,資源優化即告完成[5]。
人員需要量最高峰時段為:RMAX=191,T=55,則時間單位T=55的所有工序的機動時間為:DT20-21= -10;DT21-22= 106;DT21-31= -6;DT21-29= 130;DT21-24= 138;DT21-25= 108;DT21-26= 108;DT21-30= 146;DT21-27= 146;DT21-28=150;
由計算結果可知DT21-22=106>0,且是所有機動時間中最大的,故將工序21→22向后移動1個時間單位,即8小時,然后劃出第一次調整后的時標圖(因篇幅所限圖略),統計出每個時間單位內的人員需要量R。重復以上步驟, 直至高峰時段的峰值不能再減少,該時段資源優化完成。按照上述方法當T=4時段時,人力資源消耗為140人,運用上述方法,對該時段進行資源優化,優化后各工序的開始時間如表2所示。

表2 優化后各工序開始時間表
劃出優化后人力資源分布圖,如圖4所示,優化后人員最多為104人,出現在DT=28;而DT=55時人員為92人,在總工期不變的情況下,人員分布均衡。


圖4 優化后的人力資源圖
衡量資源消耗是否均衡,可采用資源消耗方差值進行衡量,資源消耗方差值越低,則資源分配越均衡。計算公式如下式(8):T為時間段數量;R為各個時間段上人員數量;由式(8)得,優化前人員消耗方差s為:s=化后,人力資源如圖4所示,此時人力資源量消耗方差s為:s=上述得到優化前人力資源量消耗的方差s=927.919,資源需求量最高峰為191人;優化后資源量消耗的方差 s=310.186,資源量需求量最高峰為104人。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資源消耗得到均衡,更合理。
本文通過運用PERT技術,繪制了B747飛機大修流程網絡圖以及人力資源圖,計算出關鍵路徑和總工期,并運用削峰法對大修流程進行資源和工期的優化,最后使資源需求分布更合理,最后運用VB進行了軟件開發,達到時間參數計算、關鍵路徑查找,資源優化三個功能。對飛機大修作業流程的優化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1] 鄭東良.航空維修管理[M].北京: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6.
[2] 余芬, 王寧云, 等.PERT技術在B747飛機大修安裝件作業中的應用[J].制造業自動化, 2011.04: 35-38.
[3] 梁世連.工程項目管理[M].北京: 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4] 鄺英強.工程網絡中關鍵路線的確定方法及其比較[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 1997, 04: 51-54.
[5] 劉在今, 杜曉玲.改進削高峰法在網絡計劃優化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 2007, 02: 197-199.
[6] 龔沛曾, 楊志強, 等.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