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鐵因素
指非必要的不太引人注意的開銷,例如每天午飯后的一杯拿鐵咖啡、跨行提款的幾元手續費等。“拿鐵因素”這個詞是由作家兼金融顧問大衛·巴赫首先提出的,指人們每天浪費的、那些聚積起來可以讓他們成為百萬富翁的錢財。
“拿鐵因素”如何改變呢?首先,養成記賬的好習慣,記賬能全面反映家庭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收入、支出以及結余情況,讓自己清楚每天、每月所花費的錢都花在哪里,哪些項目可以節省;其次,記賬能對家庭中的各項經濟收支進行分類反映,當發現現金流動有異常狀況時,可及時歸納總結,找出消費中的漏洞,把家庭財務狀況調整到合理有序的軌道上來。
人際泡沫
看起來,你結識的人實在是不少,但事實上,真正能稱之為朋友的寥寥無幾。看似膨脹實則空虛的交際關系,反映著人們一種悵然若失的心態。有關心理學、社會學專家建議:要適度有效地為“人際泡沫”進行“脫水”,合理規劃交際范疇,讓內心得到滿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人際泡沫”的無奈和困擾。比如,將只有公司辦公電話、傳真和公事郵箱的名片設為“基礎版”,將增加了移動電話和私人郵箱的名片設為“升級版”,通過這種方式來應對和過濾“人際泡沫”。
看鞋識人
美國堪薩斯大學的心理學家認為,鞋子的樣式、價格、顏色等能反映出穿著者的情感、個人興趣等特點。比如名牌、款式保守的鞋子說明穿著者收入頗豐;顏色鮮亮、款式大膽的鞋子說明穿著者性格外向;愛穿實用類鞋的人通常和藹可親;愛穿短靴的人通常爭強好勝;穿干凈舊鞋的人通常認真謹慎;穿款式時尚、價格不低但舒適度差的高跟鞋的人通常性格好靜;穿沒有特色的鞋子的通常屬于人際關系差的人。
掃除力
指通過清潔打掃的外部行為,結合心懷感恩的冥想,把自己塑造成改變環境的角色,進而強大自己的內心,最終獲得意想不到的力量。
“掃除力”這一概念來自日本勵志作家舛田光洋,他的《掃除力》系列圖書號召都市人改掉不愛做家務的習慣,通過打掃自己的居住環境來喚醒自己愛生活的幸福感覺。這種“對外清潔,對內自省”的理念風靡日本,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