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芳,王明麗,鄧曉斌,劉 平
1.江西省煤田地質勘察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1
2.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河南 鄭州 450053
3.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3
由于電廠建筑對地基有特殊要求,特別是巖溶地基,必須查明擬建廠區巖溶的發育情況,尤其是要查明冷卻塔下的地質情況,為了得到擬建廠區最新的較全面的巖溶發育情況,僅靠鉆探的方法,不僅耗時長花費高而且對整個廠址的異常控制精度不高。巖溶地基勘察一直是巖土工程界的一大難題,當前解決這一難題的主要方法是高密度電法,高密度電法具有直觀、經濟、快速、高效的特點,可以快速有效的查明勘測區的巖溶異常分布形態。但其缺點是對于異常的垂向分辨率較低,且針對不同的地質地形條件,采用不同的裝置方法將會造成不同的探測結果,為了得到較準確較全面的探測成果,在一個測區根據已知鉆孔做高密度參數試驗是很有必要的。
高密度電法原理與常規電法相同,以巖石、礦物的電性差異為基礎,通過觀測和研究人工建立的電流場在大地中的分布規律。這是一種適用于淺層電阻率測深——剖面法的陣列電阻率勘探方法。野外測量時預先將全部電極置于測點上,然后通過程控電極轉換器和電測儀進行數據采集。因為電極是一次布置完成的,數據采集是程序控制自動進行的,其工作效率很高,而且可以避免手工操作容易出現的錯誤。一次布置完電極后,可以進行多種電極裝置,從而獲得豐富的地電斷面信息。
高密度電法自上世紀80年代從日本引入我國以來,在工程勘探中應用效果顯著,越來越被工程物探界所關注。高密度電法與常規電阻率法相比布置了較高的測點密度,一次可以完成縱橫二維勘探過程,實現了電阻率的快速采集,觀測精度較高,數據采集較可靠,對地電結構具有一定成像功能,能獲取豐富的地質信息。目前該方法廣泛應用于工程地質勘察和環境災害檢查,如覆蓋層厚度、裂隙、洞穴、軟弱夾層探測等。野外作業時,將全部電極置于測點,然后利用程控電極開關和電法儀器實現數據的快速自動采集
勘察區位于江西省分宜市,地貌屬丘陵及山前沖積平原,第四系覆蓋層主要為紅色-褐黃色粉質粘土,下伏基巖主要為二疊系石灰巖,灰巖中溶洞、溶溝、溶槽和溶蝕裂隙等巖溶現象發育。電廠建筑對地基有特殊的要求,特別是巖溶地區,如若地下存在不良地質體,則對整個設計將造成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兩個冷卻塔的設計位置,是重點探測的范圍。
高密度電法勘察是本次勘探的方法之一。地層間的電性差異是進行高密度電法工作的基礎,對地層電性特征的認識是對電性層進行地質標定、構造解釋的基礎。石炭系、奧陶系與其上覆各地層接觸均存在明顯的電性差異,基巖的電阻率一般大于100Ω·m,而覆蓋層電阻率一般小于100Ω·m。覆蓋層內的卵礫石也具有較高的電阻率,但與石炭系、奧陶系地層相比成明顯的不均勻性,分布往往形成孤立島狀高阻,因此利用電性特征能夠區分基巖與覆蓋層間的界限。
在進行鉆探施工時,鉆孔ZK16在深24m處見一高17m溶洞,直到41m結束。根據這一已知鉆孔數據,設計沿著地層走向方向布置了一條通過鉆孔ZK16的高密度電法測線,并分別采用了溫納裝置及施倫貝爾裝置進行數據采集,現場即對原始數據進行了處理解釋,國內目前普遍多使用瑞典的2DRE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經過一系列的數據處理流程,得到兩種不同裝置的反演結果圖,如圖1、圖2所示。圖1為溫納裝置反演結果圖,圖2為施倫貝爾裝置反演結果圖。

圖1 溫納裝置

圖2 施倫貝爾裝置
仔細分析對比兩種裝置的反演結果圖,可以發現兩種裝置對異常的反映分辨率差別較大:圖1對應ZK16位置并無明顯的巖溶異常,但在鉆孔的兩側有低阻異常。圖2對應ZK16的位置從21m左右開始有一藍色低阻異常,直至深部50多米結束,對應的視電阻率范圍為10Ω·m ~60Ω·m,解釋為巖溶反映,而鉆孔實際為21m見溶洞至41m結束。圖2的異常范圍較鉆孔結果要大,這是由于受體積效應的影響,異常的范圍大小較鉆孔所見巖溶深度要大,但溶洞頂部位置對應的比較吻合。分析對比試驗結果后,決定采用施倫貝爾裝置對整個勘察區進行探測。
物探解釋工作一般都是從已知到未知,從簡單到復雜,當基巖面巖溶裂隙發育時,基巖面橫向上呈向下凹陷的電性反映,淺部的低阻孤立體,若與基巖面以下的低阻異常有關聯,則有可能是基巖面巖溶裂隙發育的一種表現形式。石灰巖基巖,橫向上呈高阻反映,當巖溶裂隙發育時,局部會出現低阻異常,特別是低阻孤立體,表明此處巖溶裂隙較發育,極易形成溶洞等不良地質現象。
野外數據采集完成后,進入數據處理階段,得到各條測線的反演斷面圖。在對各條測線進行解釋的時候,參照試驗結論進行半定量解釋。根據當地地質情況,地下極有可能存在溶洞暗河,所以根據測區內各條測線解釋的異常,組合成可能連通的異常圈,再繪制出平面異常圖。
鉆孔驗證是對物探工作評價最直接的方法,列表1為提供的三個驗證孔的驗證結果,可以看出,在充分做了試驗準備工作,參照試驗結果進行的半定量解釋,可靠性是相對較高的。

表1

圖3 驗證孔1反演結果圖

圖4 驗證孔2反演結果圖
驗證孔1鉆探驗證結果與解釋結果較為接近,驗證孔2的鉆探過程出現掛壁現象,說明推斷的異常中心位置與實際位置有偏差。
1)高密度電法工作是目前工程勘察用的較好的一種物探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工作效率高、所反映的地電信息量大而受到廣大同行的信賴。但由于其測量原理、方法技術的限制,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分辨率較低。而且定量解釋困難,只能確定其中心位置,對確切范圍較難確定;2)為了高密度電法工作準確率,野外工作要嚴格按照規范執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結合鉆孔進行試驗工作選定合適的裝置、極距,解釋工作更需要充分結合地質資料進行解釋,以達到準確解決不同地址問題的目的。
[1]程志平.電法勘探教程[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
[2]劉國興.電法勘探原理與方法[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8.
[3]葛如冰.高密度電阻率法應用中常見的問題與思考[J].勘察科學技術,2009(1).
[4]朱清耀.高密度電法在巖溶地區工程勘察中的應用[J].附件工程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