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松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人民醫院內科,廣東 汕頭 515100
反流性食管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消化內科疾病,是指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而致使食管內部粘膜發生糜爛、潰瘍等一系列病變,臨床主要表現為燒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難等[1]。治療上,抑制胃酸分泌和促進胃動力是目前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主導方案,但單一西藥對部分患者療效欠佳。筆者近年來在西藥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了自制中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上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共112例,均來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全部患者均經胃鏡檢查確診為反流性食管炎,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將11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齡57~82歲,平均 (61.35±6.71)歲;病程2~9個月,平均 (4.35±1.17)個月。對照組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齡54~81歲,平均(61.24±6.51)歲;病程2~10個月,平均 (4.41±1.26)個月。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 (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56例患者均給予西藥奧美拉唑(批號:H20044543;廠家:江蘇奧賽康藥業有限公司)治療,劑量:40mg/次,1次/d,于早餐前服用,療程8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自制中藥治療,處方1(用于脾胃虛寒及胃陰不足的患者):炙黃芪 25 g,木香7g,白術12g,瓦楞子15g,附子8g,桂香12g,砂仁8g,炙甘草8g,干姜6g。將諸藥用水煎,取汁500ml,分2次服用,1劑/d,療程8周。處方2(用于肝胃郁熱的患者):茯苓20g,烏賊骨15g,蒲公英20g,牡丹皮20g,旋覆花 20g,黃芩9g,大黃9g,柴胡10g,梔子10g,青皮8g。將諸藥用水煎,取汁500m l,分2次服用,1劑/d,療程8周。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不再用其他抗抑郁類藥物。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并進行療效評定,評定標準參照唐麗明等[2]研究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下食管粘膜損傷0級;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鏡下食管粘膜損傷均恢復至1級;有效:臨床癥狀好轉,胃鏡下食管粘膜損傷較治療前提高1個等級;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胃鏡下食管粘膜損傷無改善或加重。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8.2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71%,組間比較有顯著差異 (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較為常見,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癥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粘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或者食管潰瘍。有關資料表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有40%表現為反流性食管炎,且此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成人發病率更高,肥胖、不良的生活習慣及過大的精神壓力都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發人群[3]。治療上,臨床多以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強胃動力為主,通過抑制胃酸,可使胃內處于低酸環境,促進腸胃動力可加快胃排空,使反流物減少,常用藥物有奧美拉唑 (40mg/d),雷貝拉唑 (20mg/d),埃索美啦唑 (40mg/d)等[4]。但單一應用上述藥物對部分患者療效欠佳,且療程較長。
祖國醫學認為,反流性食管炎屬中醫胸痹、胃脘痛等范疇,病在食管,與胃、脾、肝膽密切相連,胃腑通降有賴于肝之正常疏泄。脾虛者,多因情志不暢,氣郁傷及肝臟,以至肝失疏泄,橫逆犯胃,飲食規律,煙酒過度均可傷及胃氣,導致胃內失調,最終發生反酸、燒心等癥狀[5]。故對于此病應以和胃降逆、疏肝理氣為主。筆者近年來在奧美拉唑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了自制中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上取得了滿意效果,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具體分別給予不同處方,處方1中:炙黃芪補中益氣,木香、白術、砂仁溫中行氣止痛,瓦楞子、附子、桂香、炙甘草、干姜共用有理氣和胃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理氣藥物可對胃腸道有較好的調節作用,同時可增強胃動力,促進胃排空,適用于脾胃虛寒及胃陰不足患者。處方2由茯苓、烏賊骨、蒲公英、牡丹皮、旋覆花 、黃芩、大黃、柴胡、梔子、青皮等中藥組成,方中藥物聯用,具有清熱疏肝、和胃調中之功效,適合肝胃郁熱類患者。將上述諸藥與奧美拉唑聯用,可提高總體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8.2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71%(P<0.05),且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這就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療效好、見效快、不良反應少等諸多優點,筆者認為,對于反流性食管患者,應根據患者個體情況辨證施治,中西醫有效結合,可達到事半功倍之療效。
總之,在西藥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制中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可提高其臨床療效,是目前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種較佳治療方案。
[1]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胃食管反流病治療共識意見(2007,西安)[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10):689。
[2]唐麗明,魏愛勤,曹麗霞,等.中醫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研究進展[J].江蘇中醫藥,2009,41(2):78-79.
[3]王利霞.抗反流湯治療肝胃郁熱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8,22(9):25-26.
[4]龐崇祥,李德干.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0,32(5):708-709.
[5]徐超.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32(13):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