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梅,楊 帆,戴小華,邵正斌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損而引起的一組綜合征。由于心室收縮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損,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同時出現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5年生存率和惡性腫瘤相近。為尋求更佳的治療方案,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治療CHF,觀察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及血漿B型鈉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變化,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CHF患者7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對照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齡22歲~87歲(65歲±14歲);冠心病11例,擴張型心肌病11例,心臟瓣膜病7例,高血壓心臟病2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圍生期心肌病1例,肺心病1例;心功能Ⅱ級6例,Ⅲ級15例,Ⅳ級14例。治療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齡47歲~89歲(67歲±11歲);冠心病22例,擴張型心肌病10例,高血壓心臟病3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心臟瓣膜病1例;心功能Ⅱ級4例,心功能Ⅲ級14例,心功能Ⅳ級1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及心功能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排除嚴重心律失常、肝腎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心包填塞、甲狀腺功能亢進。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西醫常規治療,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洋地黃類藥物等。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藥業有限公司生產)50mL靜脈輸注,每日1次。兩組療程均為15d。
1.3 觀察指標 兩組治療前后分別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和血漿BNP檢測。超聲心動圖:采用美國GE vivid7彩色超聲診斷儀,測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每搏輸出量(SV)。取心尖四腔心切面用單平面改良Simpson法測定左室射血分數(LVEF)。血漿BNP測定:抽取靜脈血,EDTA抗凝,使用美國BIOSITE公司生產的Triage干式快速心力衰竭診斷儀,采用熒光免疫測試法測定血漿BNP水平。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顯效:治療后癥狀明顯減輕,心功能提高2級,呼吸困難下降2級或以上,恢復到本次發作前水平;有效:各項癥狀部分減輕,心功能提高1級,呼吸困難下降1級;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甚或加重,心功能無明顯變化,甚或加重。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心臟超聲各參數比較(見表2) 兩組治療后心功能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治療組較對照組提高明顯(P<0.05)。治療后對照組左室內徑縮小不明顯,治療組左室內徑明顯縮小(P<0.05)。
2.3 兩組血漿BNP水平比較(見表2) 治療后兩組血漿BNP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但治療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

表2 兩組心臟超聲指標及BNP比較(x±s)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臟疾病晚期共同表現的一組復雜的臨床綜合征,也是一種不斷進展的疾病。BNP是鈉利尿肽系統的一種肽類激素,主要由心室肌細胞合成和分泌。BNP的合成分泌受心室前負荷和室壁張力的影響,故血BNP的水平可反映心室負荷增加程度,這種無創的檢測可作為臨床早期診斷心力衰竭的診斷依據[2]。BNP的主要生理功能:降低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血管平滑肌舒張、血壓下降、心臟后負荷減輕;對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SS)的縮血管作用,抑制腎素的分泌,擴張動脈,增加腎血流量等,產生強大的利尿、利鈉作用;舒張冠脈作用,對缺血心臟可以擴張心外膜下冠狀動脈,降低冠脈血流阻力,增加冠脈血流,被稱為“內源性硝酸酯”;最近還發現BNP抑制心肌纖維化,降低室壁硬度,抑制血管平滑肌、系膜細胞及成纖維細胞增生,恢復正常心臟組織細胞構成,減緩或逆轉心肌重塑以改善心功能[3]。大量研究結果顯示,BNP濃度與心功能分級呈顯著正相關。對于任何階段的心力衰竭患者,BNP都是一個獨立的有效預后評估指標。BNP水平越高,預后越差,生存期越短。
慢性心力衰竭屬中醫“心悸”、“胸痹”、“喘證”、“水腫”等范疇。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本虛是以心氣、心陽虧虛為主,標實主要是血瘀和水飲。參附注射液源于中醫古方參附湯,為人參、附子兩味中藥的提取物混合而成,具有益氣固脫、回陽救逆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參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人參皂甙和烏頭類生物堿。人參皂甙具有促進前列環素的釋放和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可通過提高心肌組織的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鳥苷(cGMP)比值而產生增強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增加冠脈血流和心輸出量;并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缺氧耐受能力[4]。附子的主要成分去甲烏頭堿有β受體興奮作用,可增加心肌細胞內cAMP水平,提高心肌收縮力,同時還可興奮α受體而擴張血管,減輕心臟前后負荷[5];可激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氧自由基,減輕心肌細胞膜脂質過氧化程度,保護心肌細胞[6]。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能明顯增強心肌收縮功能,增加心輸出量,提高左室射血分數,顯著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7-85.
[2] 馬娟,張鴻青,田青.B型利鈉肽在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30(B04):20-22.
[3] 宋康興,盧才義.腦鈉肽在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心肌重構中的作用[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4):614.
[4] 楊芳炬.參附注射液對心肌缺血犬血流動力學和動物血壓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3,28(3):259-261.
[5] 賀澤龍,袁衛紅,鄒曉玲.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及機理探討[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21(5):386-387.
[6] 張武新,潘港.參麥注射液、參附注射液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9):1184-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