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明,羅陸一
心房纖顫是一種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心房纖顫患者病死率比正常人高出2倍以上,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其發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升高[1]。近年來,在心房纖顫的治療中,中西醫結合治療正在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養心歸草湯是廣東省著名中醫羅陸一教授治療心房纖顫的經驗方,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我科2005年9月—2011年9月應用養心歸草湯及美托洛爾的治療心房纖顫住院患者228例,現將其臨床資料回顧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5年9月—2011年9月心房纖顫患者228例,男95例,女133例;年齡51歲~77歲(65.2 9歲±9.73歲);病程3個月至25年。其中采用養心歸草湯治療組(A組)80例,美托洛爾治療組(B組)73例,養心歸草湯聯合美托洛爾治療組(C組)75例。3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因診斷 在228例中,特發性房顫15例(6.6%),器質性心臟病213例(93.4%)。在器質性心臟病中,冠心病78例(36.6%),風濕性心臟病25例(11.7%),高血壓性心臟病49例(23.0%),心肌病36例(16.9%),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心臟病8例(3.8%),肺源性心臟病10例(4.7%),先天性心臟病7例(3.3%)。
1.3 方法 A組予養心歸草湯100mL,組方:炙甘草60g,黨參30g,白術30g,茯苓30g,桂枝30g,炒棗仁15g,當歸15g,熟地30g,阿膠30g,黃芪30g,龍眼肉15g,木香10g(后下),加米酒煎服。隨證加減:兼瘀血加川芎、田七;兼痰濁加制南星、法半夏;兼腎虛加仙茅、仙靈脾、菟絲子;肝郁加柴胡、桂枝、龍骨、牡蠣;肺氣虛加蛤蚧、紅參、核桃;陽虛加制附子;陰陽兩虛加麥冬、生地;濕重加豆蔻、厚樸;便溏者阿膠減量至10g。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B組予美托洛爾23.75mg~95mg,每日1次口服。C組予養心歸草湯(用法同A組)與美托洛爾(用法同B組)聯合治療。觀察3組患者出院前臨床癥狀、動態心電圖、心房纖顫發生情況及心室率的變化。
1.4 療效判定標準[2]參照衛生部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藥理基地制訂的《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中西醫結合學會制訂的療效標準判定效果。
1.4.1 臨床療效標準 顯效:心悸癥狀消失,其他癥狀完全改善或消失;有效:癥狀部分緩解,心悸或其他癥狀有所減輕;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
1.4.2 心電圖改善標準 顯效:治療后動態心電圖提示心房纖顫消失,心電圖證實恢復竇性心律;有效:心房纖顫未轉復成竇性心律,心室率控制在70次/min~80次/min;無效:心房纖顫治療后無變化或加重。
1.5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1 3組患者臨床癥狀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3組患者臨床癥狀療效比較
2.2 3組患者動態心電圖改善情況比較(見表2)
2.3 3組患者心房纖顫發生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3組患者心房纖顫發生情況比較
2.4 3組患者心室率比較(見表4)

表4 3組患者心室率比較(x±s) 次/min
心房纖顫屬中醫“心悸”、“怔忡”范疇,多繼發于胸痹、心痹、肺脹等疾病。其病位在心,病性為本虛標實,以本虛為主。羅陸一教授認為心房纖顫多由氣血虧虛,心陽不振,心神失養;或痰瘀內阻,心脈痹阻不暢所致。擬養心歸草湯為基本經驗方,組成:炙甘草、黨參、白術、茯苓、桂枝、炒棗仁、當歸、熟地、阿膠3黃芪、龍眼肉、木香,加米酒煎服。具有養心安神,益氣補血,平穩心律的功效。主治因氣血虧虛所致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纖顫等。方解:養心歸草湯以炙甘草湯及歸脾湯二方為基本方,合而化裁加減組成。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漢代張仲景首創。《傷寒論》曰:“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金·成無己《注解傷寒論》認為炙甘草湯氣血雙補,具有“益虛補血氣而復脈”的功效。歸脾湯補益心脾氣血。方中重用炙甘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黨參、黃芪、白術、茯苓補氣健脾以溫養后天之本;改生地為熟地,加用當歸、阿膠加強補血功效,取“血為氣之母”,“補母而令子實”之意?!兜门浔静荨氛J為龍眼肉“益脾胃,葆心血,潤五臟,治怔忡”。桂枝溫通心陽,炒棗仁養心安神,木香行氣溫中。米酒活氣養血、滋陰補腎,助藥力,引藥直達病所。諸藥共奏養心安神,益氣補血之功,治療氣血虧虛所致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纖顫頗有良效。
通過對228例心房纖顫患者的治療回顧分析發現,A組的療效與B組無明顯差異(P>0.05);C組療效明顯優于B組(P<0.05)。初步認為養心歸草湯治療心房纖顫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因本研究為回顧性調查分析,結論的依據不足。今后尚需進行隨機雙盲病例對照研究,進一步闡明養心歸草湯治療心房纖顫的療效。
[1] 周自強,胡大一,陳捷,等.中國心房纖顫現狀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4,43(7):491.
[2]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心血管藥物對策專題組.心血管藥物臨床實驗評價方法的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6):40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