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平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稱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軟化壞死,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其病死率及病殘率均高。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符合1995年全國腦血管病學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1],并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證實,排除腦出血,嚴重心、肺、肝、腎意識障礙及精神等疾病。將12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1例,男55例,女26例,年齡45歲~81歲(59歲±7歲);對照組47例,男2 8例,女1 9例,年齡4 7歲~79歲(61歲±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病時間、神經功能缺失程度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脈絡寧注射液(金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藥廠,國藥準字Z32021102)20mL加入生理鹽水250mL靜脈輸注,1次/日,14d為1個療程;依達拉奉(海南龍圣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120)30mg加入生理鹽水100mL靜脈輸注,2次/日,14d為1個療程。對照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入復方丹參注射液16mL靜脈輸注,1次/日,14d為1個療程。兩組基礎治療均相同,均根據病情需要給予控制血壓,甘露醇脫水降顱壓,調整血壓,改善腦微循環,營養腦神經細胞營養劑及早期肢體康復功能鍛煉等。
1.3 療效評價標準 全部患者均于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后,依據中國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和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分。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級~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17%以內;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均未出現繼發性腦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膚等嚴重不良反應。
急性腦梗死的發病率高,占腦卒中病人的43%~65%,病死率15%~25%,復發率及致殘率很高。急性腦梗死的病因復雜,血管病變:血管壁病變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炎等;血液病變:血液黏稠度增高,凝血機制異常;血流動力學改變:如高血壓病、低血壓、心臟功能障礙等;其他:血管外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大血管鄰近的病變壓迫,影響供血不全;顱外形成的各種栓子等。在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發生軟化壞死,從而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目前對急性腦梗死的治療,在一般治療的前提下,綜合給予改善微循環,擴張血管,抗凝活血化瘀,必要時行手術摘除血栓的治療等。作為一種新型自由基清除劑的依達拉奉,能有效地減少腦梗死體積,抑制腦梗死再灌注后的腦水腫,保護腦組織免受損傷,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并且對遲發性神經細胞壞死也有抑制作用[2]。同時結合從多種中藥系金銀花、牛膝、石斛、玄參等研制提取的脈絡寧注射液,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減輕或消除循環中紅細胞聚集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防止血栓形成并可溶解新進形成的血栓;擴張血管,增加微血管內血液流量,改善微血管內流速;使紅細胞聚集消失,防止腦水腫形成,減輕腦水腫程度,減少缺血和再灌注時腦組織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甲醛生成,提高大腦皮層抗低氧能力的作用[3]。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8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3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脈絡寧聯合依達拉奉較傳統治療方法可以更好地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好,見效快,臨床使用無明顯不良反應,且用藥方法簡單、可靠、安全、價格適當,值得基層醫院作為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理想藥物進行推廣使用。
[1] 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 馬連順,馬永杰.依達拉奉聯合奧扎格雷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5):45-46.
[3] 馬伯祿.脈絡寧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6,15(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