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陳 玲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的常見慢性并發癥,以周圍對稱性感覺和運動神經病變及自主神經病變最為多見,可累及全身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1.1 臨床資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DPN診斷依據: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有四肢感覺異常或運動神經障礙表現,如麻木、疼痛、燒灼感、蟻走感、發涼、手套感、肌無力、肌萎縮、走路不穩似踏雪感;膝、跟腱反射程度減弱或消失;肌電圖檢查有神經運動傳導速度(MNCV)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減慢,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圍神經病變;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傾向。合并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者除外。6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例,年齡74歲~84歲,年齡79.3歲;病程12.5年±6.4年。觀察組均為男性,年齡73歲~84歲,年齡78.2歲;病程12.6年±6.9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差異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入選患者均使血糖控制在空腹<9.0mmol/L,餐后<12.0mmol/L。對照組予以彌可保0.5mg口服,每天2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疏血通注射液10mL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輸注。療程均為4周。治療前后觀察患者自覺癥狀、體征,檢查神經傳導速度及肝腎功能、血常規、出凝血時間等。所有患者治療期間常規使用阿司匹林100mg口服,每日1次,未使用其他擴血管藥物、營養神經藥物。
1.3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自覺癥狀明顯好轉,腱反射基本恢復正常,肌電圖檢查傳導速度增加≥5m/s或恢復正常;有效:自覺癥狀減輕,腱反射未完全恢復正常,肌電圖檢查傳導速度增加但<5m/s;無效:自覺癥狀無好轉,腱反射無改善,肌電圖傳導速度無變化。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處理,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
2.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自覺癥狀和體征均有改善,但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2.2 兩組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前均有增加,但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改善較對照組明顯(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傳導速度對比(x±s) m/s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患者有1例出現皮膚輕微發紅,兩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前后檢查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均無異常。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目前在臨床上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與高血糖相關的微血管病變所致的神經缺血、缺氧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重要因素,凝血和血小板激活的程度、纖維蛋白原的水平與微血管病和神經病變相關,微血管病變造成神經營養障礙,神經生長因子等神經營養素的合成分泌不足,轉運減少致神經損傷和壞死,神經細胞毒性氧化應激反應,致神經細胞損傷結構破壞,神經內抗原蛋白的漏出,激活自由免疫反應,產生破壞神經的自身抗體。彌可保是一種內源性的輔酶B12,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轉甲基反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彌可保能使延遲的神經突觸傳遞和神經遞質減少恢復正常,改善自覺癥狀。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水蛭、地龍,水蛭能破血逐瘀通絡,地龍可活血化瘀通絡。水蛭含有水蛭素、肝素和抗血栓素等,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其中水蛭素是極強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劑,不僅能阻止纖維蛋白的凝固,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血瘀反應,具有促進纖溶作用,通過調節內皮功能,改善微循環,在抑制凝血酶同時并不干擾體液和細胞因子,其抑制作用也不需要其他凝血因子或血漿成分參與,目前認為水蛭的活性成分可以保護血管內皮,保護心肌。地龍主要含蚓激酶,可直接溶解纖維蛋白原,又可激活纖溶酶原,抑制血小板聚集[1],溶解清除新鮮血栓及其有機物,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2]。而纖維蛋白原升高能引起血漿黏度升高,與血栓形成關系密切,在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抗凝、溶栓、抑制血小板聚集、調脂、穩定斑塊、改善血循環、抗自由基及保護內皮功能等作用。因此,疏血通注射液與彌可保聯合運用可針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的多種因素,通過改善微循環、改善神經代謝以及修復受損神經組織等綜合療效。
本研究觀察表明,二者聯用對改善肢體疼痛、麻木及神經傳導速度的作用比單獨應用彌可保效果明顯,且無明顯肝腎損傷等不良反應。
[1] 盛愛珍,王新德,徐中寶,等.蚓激酶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實驗室效果[J].中國新藥雜志,2008,11(1):82-84.
[2] 張艷霞.疏血通注射液對腦梗塞患者凝血酶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9,8(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