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智勇,王斌紅,楊保勝
老年抑郁癥(geriatric depression,GD)是指60歲以后首次發病,臨床上以單相抑郁為主要表現,常伴有焦慮癥狀,是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較高的精神障礙,患病率僅次于老年癡呆癥。老年抑郁癥不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會消耗大量的醫療資源。應用抗抑郁藥物是治療老年抑郁癥最主要的手段。文拉法辛對抑郁癥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得到廣泛的認可。本研究采用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對照治療老年抑郁癥,對其療效和安全性進行對照研究。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門診和住院抑郁癥患者60例,符合CCMD-3抑郁發作的診斷標準[1],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2]評分≥18分,年齡≥60歲的首次發病者。排除標準:有嚴重藥物過敏史者;嚴重自殺企圖或自殺行為者;有重要器官、系統嚴重功能障礙及酒和藥物依賴者。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艾司西酞普蘭組(研究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61歲~75歲(69.1歲±2.7歲);病程2個月~10個月(4.6個月±2.3個月)。文拉法辛組(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63歲~74歲(70.1歲±3.6歲);病程1個月~9個月(4.6個月±2.6個月)。兩組年齡、性別構成、病程、HAMD17項評分、家族史、臨床類型及伴發軀體疾病等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給藥方法 研究組口服艾司西酞普蘭(商品名:百洛特)治療,初始劑量5mg/d,根據病情調整至劑量為10mg/d~15 mg/d。對照組口服文拉法辛(商品名:博樂欣)治療,初始劑量75mg/d,根據病情調整至最大劑量為175mg/d~225mg/d,觀察8周。治療期間不聯用其他抗抑郁劑及抗精神藥物,睡眠差者給予阿普唑侖每晚0.4mg~0.8mg。
1.2.2 療效及副反應評定 由兩名經過量表一致性培訓的主治醫師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周、2周、4周、8周末進行HAMD評分,同時采用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藥物不良反應。以HAMD減分率評定臨床療效,減分率≥75%為痊愈,≥50%為顯著好轉,≥25%為好轉,<25%為無效。
1.2.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均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心肌酶譜,心電圖,腹部B超等,并記錄不良反應。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 治療8周末,研究組臨床痊愈1 3例(43.3%),顯著好轉7例(23.3%),好轉6例(20.0%),無效4例(13.3%),顯效率66.7%。對照組臨床痊愈11例(36.7%),顯著好轉7例(23.3%),好轉5例(16.7%),無效7例(23.3%),顯效率60.0%。兩組顯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1周、2周、4周、8周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治療1周后,研究組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周、4周、8周末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兩種藥物對老年抑郁癥均有良好療效,艾司西酞普蘭較文拉法辛起效快。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x±s)分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過程中,研究組出現食欲下降5例,惡心3例,頭昏、頭痛4例,口干、腹瀉、心悸各2例,便秘3例;對照組出現食欲下降、惡心、便秘各3例,頭昏、頭痛6例,心悸6例,血壓升高1例。經調整劑量和對癥處理后均能耐受。治療后患者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心肌酶譜,心電圖等均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TESS評分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TESS評分比較(x±s)分
抑郁癥是因大腦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系統功能失調所致的心理障礙,以情緒低落、興趣或快感缺乏、持續性疲勞、精力不足為主要特征,常伴隨緊張不安、失眠、早醒等癥狀。在選用藥物治療老年抑郁癥時,考慮療效問題的同時應主要考慮藥物的不良反應。
艾司西酞普蘭是一種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其藥理作用和臨床療效的可能機制是抑制5-HT再攝取,它對突觸間隙5-HT再攝取抑制作用最強,選擇性更高,對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攝取作用微弱,對5-HT1~7受體或其他受體包括α和β腎上腺素能受體、多巴胺、組胺、毒蕈堿和苯二氮受體無作用或作用非常小,此外對Na+、K+、Cl-和 Ca2+離子通道無作用[3]。
作為西酞普蘭的更新產品,艾司西酞普蘭保持了原有的對5-HT轉運體的高度選擇性,同時又提高了對5-HT再攝取的抑制能力,進一步增強了腦內5-HT的傳遞,從而達到快速起效[4,5]。國內外研究顯示,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安全有效[6-8],Bielski等[9]用艾司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緩釋劑治療抑郁癥,結果顯示兩組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與文獻結果一致。艾司西酞普蘭組在第1周治療末HAMD評分較文拉法辛組明顯下降,提示艾司西酞普蘭起效較文拉法辛快,從而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文拉法辛對腎上腺素能受體的作用,有導致血壓升高可能,而老年人高血壓發病率較高,故文拉法辛在老年抑郁癥的治療中受到一定限制,而艾司西酞普蘭對腎上腺素能受體無作用或作用輕微,所以對心血管系統影響較小。本組研究均在健康老年抑郁癥患者中進行,在合并其他軀體疾病的老年人中的使用情況尚無充分研究。且由于本研究樣本量少,治療時間相對短,對老年抑郁癥患者抗抑郁藥物治療的長期療效、不良反應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1]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CCMD-3)[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3-89.
[2]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22-203.
[3] 王來海,賈艷,黃素培.艾司西酞普蘭[J].中國新藥雜志,2005,14(6):1401.
[4] 喬穎,黃繼忠.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臨床療效研究進展[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8,35(3):179.
[5] 黃繼忠,喬穎.艾司西酞普蘭在抑郁癥相關問題的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9,35(1):36.
[6] Colonna L,Anderson HF,Reines EH.A randomized,double blind,24-week study of escitalopram(10mg/d)versus citapram(20mg/d)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Curr Med Res Opin,2005,21(10):1659-1668.
[7] 錢敏才,沈鑫華,林敏.艾司西酞普蘭與舍曲林治療門診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上海精神醫學,2007,19(2):92-95.
[8] Baldwin DS,Cooper JA,Huuson AK,etal.A double-blind,randomized,parallel-group,flexible study to evaluate the tolerability,efficacy and effects of 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 with escitalopram and paroxetin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Int Clin Psychophamarcol,2006,21:159-169.
[9] Bielsk RJ,Ventura D,Chang CC.A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escitalopram and venlafaxine extended rel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J Clin Psychiatry,2004,65(9):1190-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