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蕊,張俊萍,張 慧
2010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應用拉西地平治療60歲以上的老年高血壓病病人30例,其可滿意地控制24h的血壓,且對收縮壓的變異明顯減少,副反應少,安全性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0例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病病人,均根據國際衛生高血壓標準確診,年齡60歲~79歲;男26例,女4例;其中高血壓病1級8例,2級15例,3級7例;病史1個月至30年不等;合并糖尿病者4例,高脂血癥者4例。
1.2 研究方法 停用所有降壓藥物2周后,開始應用拉西地平4mg,每日1次,每日晨08:00服藥,共應用8周。
1.3 觀察指標 在用藥前與用藥8周時均作24h動態血壓監測,并觀察治療前后心電圖、電解質、腎功能、血糖、血脂、心率變化。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
30例病人中,28例血壓降至正常,有效率93.33%,2例(6.67%)因副反應停藥(1例為心悸,1例為頭痛)。所有病人電解質、心電圖、腎功能、血糖、血脂均無不良改變,多數病人有輕微的心率增快現象,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詳見表1。

表1 拉西地平治療前后血壓、心率變化(x±s)
隨著年齡的增加,高血壓病的患病率增高,同時由于人口老齡化,老年高血壓病病人明顯增多。高血壓與腦卒中、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發生有直接聯系,而老年高血壓引起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的性較中青年病人明顯加大[1]。因此,對老年高血壓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在老年高血壓病中,大動脈的硬化,導致血管的順應性下降,引起收縮壓明顯增高,這是老年高血壓病的顯著特點,收縮壓增高較舒張壓增高更易引起冠心病。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增加心血管病發病率及病死率更嚴重的危險因素[2,3]。有研究表明,病人血壓不論絕對值高低,血壓變異性大者較變異性小者其靶器官損害的發生率更高,程度更重。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對老年人以抗高血壓治療,可使其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降低[4]。過去20年來應用了多種抗高血壓藥物,證實都有普遍降低高血壓的效果。但藥物治療的選擇必須以某一藥物對特定病人療效、耐受性和安全性為依據。目前臨床常用的降壓藥有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鈣離子拮抗劑、α-受體阻滯劑。但根據老年人心血管的老化、藥代動力學改變常伴有合并癥等特點,各自有如下特點。
利尿劑降壓效果可靠,但由于老年高血壓病病人中血漿腎素、醛固酮水平下降,腎臟的潴水鈉功能下降,導致老年高血壓病病人的血容量較低,對飲食中鹽的升壓作用敏感,老年高血壓病病人的壓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容量較低,如過度利尿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且老年人常合并糖尿病,利尿劑可致糖耐量減低。因此,利尿劑在老年病人中的應用應慎重。
β-受體阻滯劑:盡管有它一定的優點,但由于老年人心臟的老化,常有竇房結功能低下,心臟的順應性降低,應用時應警惕誘發竇房結病變及心衰的發生。加之其對哮喘、外周血管疾病及對糖耐量的影響,使其在老年人中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鈣離子拮抗劑可分為三大類:二氫吡啶、苯烷胺類和硫氮卓酮類,它們的原型化合物分別為硝苯地平、異搏定和硫氮卓酮。這類制劑均為通過選擇性阻滯鈣離子流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細胞內而起作用,但后二者可產生顯著的心臟抑制作用,諸如減低心肌收縮力、抑制房室節功能,而導致明顯的心率減慢。傳統硝苯地平因其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故其以血管擴張為起因的反射性心動過速、周圍性水腫、頭痛、面部潮紅、頭暈、心悸的發生率高,且不利于縮小收縮壓的變異性。清晨醒來時的高血壓危象、急性心肌梗死和腦缺血現象越來越被重視,在選擇抗高血壓治療時,對夜間血壓高伴隨清晨血壓快速升高的病人的作用,是一重要的衡量標準,此類抗高血壓藥不易控制早晨的血壓。
拉西地平是一種新的1,4雙氫吡啶藥物,它對血管具有強而有力的鈣離子拮抗作用。它的顯著特點是起效緩慢,比標準的雙氫吡啶衍生物有更強的血管選擇性,它是一種有效而安全的降壓藥,尤其適用于治療老年收縮期高血壓。降低老年高血壓病病人的血壓水平很重要,因為他們夜間的血壓較之正常人為高,這使發生以血管并發癥的危險性增加。血壓在白天的明顯波動受到良好控制,對老年人亦很重要,因他們的血壓變異趨勢高于年輕人。拉西地平對腎血流量有明顯增加而不影響腎小球濾過率,它可產生一過性但并不明顯的利尿及促尿鈉排泄作用,對腎功能有益,無不良影響。亦適用于因治療高血壓而引起低血壓出現的腦缺血病人,它不僅對電解質、血脂、血糖無不良影響,能使繼發于高血壓的早期左室改變逆轉,而且對高血壓有伴發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癥、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冠心病、周圍血管病,腎衰或痛風)者同樣安全。
[1] Levy D,wilson PWF,Andersom KM,etal.Stratifying the patient at risk from coronary disease:new insights from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Am Heart J,1990,119:712.
[2] Shep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Prevention of stroke by antihypertensive drug treatment in older person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final results of the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 (SHEP)[J].JAMA,1991,265:3255.
[3] Applegate WB.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older persons[J].Adv Intern Med,1992,37:37.
[4] Amery A,Birkenhager W,Brixho P,etal.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esults from the European working party high blood pressure in the elderly trial[J].Lancet,1985,1:1349-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