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久,王潤娟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BI)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中老年人發病率較高,且易反復發作。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眩暈、嘔吐,客觀體征較少,適當的治療是有效緩解癥狀的關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參芎葡萄糖注射液具有舒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行氣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療多種血管阻塞性疾病[1,2]。我科自2008年7月起,采用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經顱彩色多普勒(TCD)血流指標的變化,并與臨床常用的曲克蘆丁(維腦路通)注射液作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7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160例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治療組男37例,女43例,年齡48歲~72歲(53.5歲±7.8歲);對照組男34例,女46例,年齡45歲~70歲(54.6歲±6.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臨床輔助檢查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惡性高血壓、高血壓腦病患者;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為腦梗死、腦出血或腦占位所致的頭暈、惡心、嘔吐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異常者。
1.2 診斷標準 參照王維治主編《神經病學》[3]中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標準:突然出現的眩暈、惡心、嘔吐癥狀;CT或MRI未見椎-基底動脈供血區梗死或出血灶;TCD顯示椎-基底動脈血流異常。
1.3 治療方法 在原發病控制良好的基礎上,對照組給予維腦路通0.6g加入生理鹽水250mL靜脈輸注,每日1次,14d為1個療程;治療組予參芎葡萄糖注射液(貴州益佰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00mL靜脈輸注,每日1次,14d為1個療程。
1.4 療效判定標準 兩組在治療前后均做TCD檢查,觀察用藥前后椎動脈及基底動脈的血流量。按照1993年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治療眩暈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眩暈的療效判定標準[4]判定療效。治愈:眩暈、惡心、嘔吐及水平眼震等癥狀、體征消失,TCD顯示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恢復正常;有效:癥狀、體征及TCD改善≥50%;無效:癥狀、體征及TCD改善<50%。
1.5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
2.1 臨床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TCD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比較(x±s) cm/s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在椎-基底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由于動脈痙攣微栓子栓塞致腦干、小腦缺血而產生的局部癥狀群[5]。祖國醫學認為其屬于“風眩”的范疇。其早期很少形成梗死,但反復發作也能形成腦干、小腦或枕葉梗死。盡快終止發作,對VBI患者的預后非常重要。VBI主要表現為突發的眩暈、惡心、嘔吐、視物模糊、復視、口周麻木及猝倒發作,臨床上以眩暈、嘔吐為最常見。療效評判多以癥狀改善為標準,缺乏客觀依據。檢測和診斷,目前國內主要應用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等。DSA是評價VBI性眩暈血管病變的安全、準確的檢查方法,但由于DSA的有創性以及其他無創性影像學檢查的不斷改善,因此一般不將DSA作為VBI患者的首選檢查[6]。MRA具有無創性,無需注射對比劑,操作簡單安全,且多方位、多角度旋轉成像等優點,但存在檢查時間長、費用較高,安裝有磁性和金屬植入物的患者不能進行MRA檢查等缺點。而TCD檢查則具有重復性好,無痛、無輻射、無創,操作便利和費用低等優點,但易受到顳骨壁厚度、超聲發射功率、顱內動脈行走方向等因素影響。但TCD可以對VBI的患者進行隨訪和療效觀察,適合二級以下醫院的推廣使用,尤其適用于老年合并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且易被患者接受[7]。因此,本實驗在選擇病例時增加了TCD檢測,以便更好地觀察治療效果。
然而,目前治療VBI的手段比較有限,有效的治療包括控制血壓、使用鈣拮抗劑、抗血小板聚集、擴容治療以及調節腦細胞代謝等。祖國醫學對該病有獨到的認識,其中不乏有效的治療。國內既有用醒腦靜治療中樞性眩暈的報道[8],也有用銀杏達莫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報道[9],但均缺乏TCD檢測的客觀指標。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每100mL中含川芎嗪100mg,丹參素20mg。兩者具有舒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現代藥理實驗證明,丹參素可以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腦組織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減輕缺血引起的腦水腫,拮抗缺血后腦組織的單胺類介質、興奮性氨基酸的異常變化,抗氧化、抗炎。川芎嗪是從川芎根莖中提取分離的生物堿單體,可以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減少腦缺血時氧自由基的產生,從而發揮抑制神經細胞凋亡、抗炎等作用。兩者合用,相輔相成。參芎葡萄糖注射液解決了以往認為兩藥存在針劑劑型配伍禁忌,且丹參可引起川芎嗪吸收減慢和生物利用度降低的技術難題,方便了臨床應用[10]。
本研究用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療VBI,與以往臨床常用的維腦路通相比較,臨床癥狀改善明顯,TCD變化的程度更加明顯,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因此,使用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療VBI,既有明確的藥理學基礎,又有作用快,使用安全,應用范圍廣,未發現肝腎功能損害等特點,而且采用TCD檢測費用低廉,無創無輻射,更適合基層醫院客觀觀察臨床用藥前后療效改善情況。但本研究僅是對其近期療效的觀察,其遠期療效及復發率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 李宗青,李喜芹.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療冠心病30例療效觀察[J].甘肅中醫,2006,19(10):56.
[2] 王春華,徐榮,王東欣.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武警醫學,2005,16(7):42.
[3] 王維治.神經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28.
[4] 傅志慧.銀杏達莫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3,1(9):516-517.
[5] 康麗君,王者晉,羅樹明.VBI 40例血液動力學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1999,15(1):25.
[6] 羅春霞,遲路湘,史樹貴,等.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評估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的血管結構[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03-105.
[7] 王淑麗,牛爭平.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影像學檢查[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07,15(1):44.
[8] 顧偉,李春盛,殷文朋,等.醒腦靜注射液治療中樞性眩暈395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2007,3(2):165-166.
[9] 余菊,趙垂虹.中藥合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74例[J].遼寧中醫雜志,2003,30(4):457-458.
[10] 陳孝東,曹勇軍,王引明,等.參芎葡萄糖注射液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06,14(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