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內利.魯弗斯
怎樣造就天才?智商、情商、執行能力以及學習成績,究竟哪個最為關鍵?對孩子來說,先天遺傳和后天培養哪個更重要?什么可以增加孩子成才的機會?近日,美國《新聞周刊》網站刊發文章,根據專家們的研究結果,為家長們指出了將孩子培養成天才的注意事項。
少看電視。數據表明,有30%的兩歲以下兒童臥室里有電視機,59%的兩歲以下兒童每天看電視兩小時。美國兒科學會告誡家長,不要讓嬰幼兒看電視。嬰兒語言專家羅伯塔·戈林科夫認為,電視對嬰幼兒不僅毫無益處,而且會損害他們的認知能力,浪費寶貴的大腦發育時間,這些時間本可以用來與人進行交流。
母乳喂養的孩子更聰明。嬰兒期始終采用母乳喂養的兒童,在6歲時的智商高于非母乳喂養的同齡兒童。遺傳學家里基·劉易斯說:“要想養育聰明的孩子,女人該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母乳喂養。母乳的脂肪含量高于牛奶,也含有保護大腦細胞所必需的營養。”
學會一種樂器。一項調查顯示,彈鋼琴或會演奏弦樂器的孩子,在語言能力上的得分比不學樂器的孩子高15%。研究指出,以前的眾多研究證明了音樂技能、語言能力與智商之間的關系。
鍛煉孩子的控制力。與迫不及待大快朵頤的孩子相比,能夠把忍耐時間延長15倍的孩子在SAT(學業評估測試,即“美國高考”)中成績更優秀。在一項調查中,調查者在發小甜餅的時候告訴孩子們,如果他們能夠留著不吃,就可以吃到兩塊。結果表明,那些能夠忍住15分鐘后才吃小甜餅的孩子比那些忍不到一分鐘的孩子的SAT考試成績高210分。控制沖動是執行能力中的關鍵因素。
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與家里幾乎沒有書籍的孩子相比,家里有至少500本藏書的孩子高中順利畢業的概率高36%,大學順利畢業的概率則高19%。如果孩子的父母接近于文盲,那么這種差距還會呈指數級擴大。心理學家艾琳·肯尼迪·穆爾說:“學業上的成就不只依賴于先天的智力,還需要良好的學習態度。以身作則勝于耳提面命,喜歡閱讀的父母更能向孩子證明讀書是有趣、快樂和值得的。”
保持正常體重。超重兒童在全國性閱讀能力測試中的成績,比體重正常的兒童低11%,這一結果是在坦普爾大學科學家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的。此項研究還發現,體重超常的中學生平均成績低于體重正常的同學,在出勤率、準時到校方面的記錄也比較差。這項研究認為,學習成績差與體重超常有一定的關系。
鼓勵孩子養成積極的生活方式。分子生物學家約翰·梅迪納在其所著的《嬰兒的大腦規則》一書中寫道:“鼓勵孩子養成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你可以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這很可能讓他們不去沉迷于網絡游戲。”比如,鼓勵孩子進行有氧鍛煉,可以使他們的執行能力增強100%。
幼兒時期的教育很重要。上過幼兒園的孩子高中畢業的概率比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高52%。這項調查跟蹤了密歇根州的兩組貧困兒童,從幼年一直跟蹤至40歲,其中一組在三四歲的時候上了幼兒園,另一組則沒上幼兒園。到27歲時,上幼兒園組中擁有住房的人數是非幼兒園組中有住房人數的5倍。到40歲時,非幼兒園組中因為吸毒被逮捕的人次是幼兒園組的8倍,因為暴力攻擊被逮捕的人次是后者的兩倍。
孩子的父親要年輕。20歲父親生出的孩子,其智商數值比40歲父親生出的孩子高3%~6%。通過研究得到這一結果的學者寫道:“除了誦讀困難和智力不健全之外,孤獨癥和精神分裂癥等神經發育疾病風險的升高也與父親年齡較高有關。老年父親的子女們在神經認知能力測試中表現出細微的不足。”學者們指出,男人推遲生兒育女年齡的現代趨勢令人擔憂。
學習雜耍。大腦結構主要由基因決定,但不是全部。在論文中引用這一數字的耶魯大學學者寫道:“學習雜耍這種困難的知覺運動技巧能使大腦視覺關注區域的灰質容量增加3%。”他們斷言,總體認知能力與大腦前部的灰質容量有關。
增加孩子的詞匯量。研究表明,被救濟家庭的孩子每年聽到的詞語數約為300萬個,而工人家庭和專業人士家庭的孩子則分別聽到600萬個和1100萬個。根據這項研究,被救濟家庭的孩子3歲時能學會500個單詞,而另兩類家庭中的孩子則分別學會750個和1100個。孩子們聽到的詞匯量越大,學習成績就越好。
至少學兩年外語。學一年外語對SAT成績幫助不大,但學兩年外語可以使語言理解和數學部分的得分分別比沒有學過外語的學生增加14%和13%。學外語的時間每增加一年,成績就會相應提高一些。
不沉迷于電腦游戲。英國的一項研究比較了沉迷游戲的學生與不玩游戲的學生的考試成績,結果發現每天玩兩小時電腦游戲的學生在校考試成績比不玩游戲的學生低9.4%。但這一結論引起了激烈爭論,有研究人員認為:“玩游戲和學習成績之間不存在任何的相關性。”
母親懷孕時要遠離殺蟲劑。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對7歲兒童及他們的母親進行了調查,發現孩子低智商與胎兒期接觸過農用殺蟲劑有直接關系。殺蟲劑對人腦中的“工作記憶”的不利影響很大,而“工作記憶”是控制執行能力的關鍵性要素之一。母親懷孕時每接觸一次殺蟲劑,孩子的智商便下降1.4%。
(肖成美摘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