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近57萬人處于失業狀態。“沒有經驗”成了他們被拒之門外的理由,更有不少大學生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高不成低不就”。求職難,關卡在哪?57萬大學生待業在家說明什么?
@食仁花:面對“高不成低不就”,大學生們該明白萬丈高樓起于地基的道理,放下身段從小事做起。
@圓夢:學校有教育不當的地方,可是,根,在我們自己。命運,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里。57萬!再不反思,我想兩年后,我也要成為其中一員了。
@似水年華:“低不就”在于生存問題,薪資不高怎么在社會生存。之所以沒經驗,大多數校園都只是教授理論知識,猶如紙上談兵,實踐少,如何培養出含金量高的學子?
@藍火精英張昊: 大學教育與社會嚴重脫節。雖然大學把校門打開了,可以讓學生走出去,但卻沒有真正給學生方向和信仰,很多學生到畢業還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工作,當然也無從就業。
天外文學社于婉瑩:是什么讓企業對孩子們沒有了信心?不是大學畢業就能得到好工作,有文憑的人并不在少數,有多少人在大學里真地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呢?
若初詩社劉云:能力是積累出來的,不是靠大腦的聰明就能一步登就的。應聘工作畢竟不是中考高考,為了更好的發展,公司定會挑選較實干的人才,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