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
貴州省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口腔科,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口腔頜面外科治療主要是治療牙、頰以及腭等口腔器官、面部軟組織、上下頜骨等頜面骨、顳下頜關節以及涎腺等相關疾?。?]。醫源性疾病是指在診治以及預防疾病過程中,由于醫生和護理人員各種言行以及操作不當所引發的不利于患者健康的疾病。由于外科醫源性疾病可發生在診治以及預防疾病的任何一個環節,所以可分為治療性醫源性疾病以及診斷性醫源性疾病兩大類。而手術性醫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手術過程中對機體造成損傷或者其他原因所引發的疾病,因此屬于治療性醫源性疾?。?]。為研究口腔頜面外科醫源性疾病的臨床治療與預防方法,筆者對我院2008年至2011年間149例發生口腔頜面外科醫源性疾病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至2011年間共收治149例發生口腔頜面外科醫源性疾病病例,其中男92例,女57例,年齡17~79歲,平均年齡 (54.4±5.6)歲。其中15例由游醫初診初治,76例初診初治于鄉鎮衛生院,58例初診初治于縣、市級醫院。其中49例由口腔科醫師初診初治,占32.88%,100例由非口腔科醫師初診初治,占67.12%。
1.2 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采用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愈137例,其中由口腔醫師診治治愈率可達 (45/49)91.84%,非口腔醫師診治治愈率達 (86/100)86%,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口腔自行好轉10例,未能治愈8例,均為非口腔醫師診治。25例出現后遺癥,其中13例發生功能障礙,16例影響面容,見表1。

表1 臨床治療結果分析 (例)
3.1 口腔頜面外科醫源性疾病原因 由不懂醫術的游醫診治造成間隙感染以及破傷風系拔牙后所致,誤診誤治,將耳屏前腫塊系腮腺多形性腺瘤誤診為皮脂腺囊腫,在耳屏前作橫切口時損傷導管與面神經頰支,造成涎瘺以及同側鼻唇溝消失。誤將福爾馬林液當作麻藥注射到腭部,造成硬腭局部壞死。儀器使用不當,造成手術刀尖、擴髓針等斷于牙內。使用木工錘劈冠時造成左顳下頜關節脫位,發生頜骨骨折;經驗不足,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切口設計錯誤,造成神經下頜緣支或者頰支損傷。面頰部脂肪瘤手術后未能正確加壓包扎,造成嚴重失血。拔牙時不善于用挺,滑脫刺傷舌和腭部,造成舌貫通傷,大量出血。另外也與工作人員職業道德、不負責任相關。
3.2 預防措施 首先要加強醫護人員醫德修養,樹立良好的敬業心,尤其在基層醫院,禁止在無技術、無條件下盲目進行手術[3]。同時提高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以及相關專業知識,多了解掌握相關治療所產生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方法,對于預防外科醫源性疾病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要加強醫院管理,健全責任制度,尤其是基層醫療單位,由于其往往是接診病例的第一窗口,其診治水平以及正確與否與外科醫源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十分密切[4],因此有必要加強基層醫療單位的建設,提高其醫療水平。
3.3 總結 通過本組研究顯示,絕大多數的口腔頜面外科醫源性疾病可以通過手術和藥物治療治愈,口腔醫師診治治愈率要高于非口腔醫師,口腔頜面外科醫源性疾病的發生多與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技術水平等原因相關。綜上所述,大多數口腔頜面外科醫源性疾病均可通過有針對性的治療治愈,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控制其發生率在于有效的預防。
[1]敖喜成.口腔頜面外科醫源性疾病130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74-75.
[2]蔣澤先.口腔頜面外科醫原性疾病128例分析[J].廣東牙病防治,2007,8(2):116.
[3]趙衛忠.從醫生角度淺析醫原性疾病的發生[J].醫學與哲學,2000,21(7):49-50.
[4]黃宏碩.口腔頜面外科醫原性疾病96例臨床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3):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