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組織
透明度堪憂
“希望通過提高基金會行業的公信力來發揮對整個社會的示范作用,從而推動政府的透明,推動其它社會組織的透明。”在中國公益基金會透明指數發布會上,基金會中心網的研發團隊表達了初衷。該透明指數排行榜披露了全國1830多家基金會的組織、財務、項目等基本情況,今后將每周更新一次。
據報道,截至2012年6月,全國基金會的年度捐贈總收入已達337億元,年度公益總支出256億元。但遺憾的是,中國基金會行業透明度的平均得分僅為52.41分,未及總分129.4分的一半。大部分基金會在80~90分之間,最末的基金會僅公布了登記證號與成立時間。
公益訴訟
《民事訴訟法》日前新增了公益訴訟條款:“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公民個人的公益訴訟仍未獲準,且究竟哪些組織有權提起訴訟也有待明確。
別墅與學校
“在石羔鎮,孩子的學校破舊不堪,冬天寒風凍人、夏天酷暑難耐,天花板隨時會砸下來。”湖南龍山縣的教師描述道。殘破的危房學校與富麗堂皇的別墅—令人心痛地并立。《瀟湘晨報》消息,湖南省9月6日首次舉行了別墅公益拍賣,長沙某地產公司以8元底價拍賣一套4層別墅,為湘西龍山縣貧困山區捐建希望小學。別墅不會有靈魂,教育才產生希望。
托管慈善
《解放日報》9月7日報道,浦發銀行和上海慈善基金會聯合推出“陽光慈善”托管產品。基金會以產品項目的名義在浦發銀行開立獨立的資金托管賬戶,浦發銀行則通過全程全額托管來監管善款的使用。引入金融機構的監管,借助金融創新來推動公益事業的透明化,也不失為一個雙贏方法。據悉,“陽光慈善”一期募集的善款將定向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項目和新生代農民工培訓項目。
市井萬象
智商測試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河南鄭州一位外來務工人員在送孩子入學時,孩子因為在入學測試環節沒能正確回答老師的問題,而被學校及當地教育部門要求做智商測試,否則不能正常入學。專家指出,對學齡兒童進行“智商測試”來決定能否入學,違反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性別與國家利益
前段時間,一些高校的高考投檔分數線出現女生明顯高于男生的情況,激起了一片譴責之聲。《京華時報》報道,北京眾澤婦女法律中心曾向教育部申請信息公開。日前,教育部回復稱:“教育部始終堅持維護男女平等受教育權……基于國家利益的考慮,對部分特殊行業或者崗位的特殊專業人才培養,按照特定程序,少數學校的部分專業可適當調整男女招生比例。”
但是,該回復并未公開所申請公開的信息,且帶來了更多疑問:“少數學校的部分專業”具體指哪些?“特殊行業”是基于什么標準?最令人不解的是,還會有“招收女生或男生便損害國家利益”的專業存在嗎?婦女權益保障人士表示,將再次申請公開,并且不排除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可能。
關于歧視,總會存在諸多理由。往往并不是借口可笑,而是偏見根深蒂固;并不是無法改變,而是未能意識到嚴重性。歧視之所以可怕,也不是因為它有時不需要一個理由,而是因為它甚至能夠用歧視造成的結果反過來證明歧視當初的存在是合理的。下一個回復和解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斷的抗議、提醒、譴責所形成的沖擊之力—為了社會的平等,和真正的國家利益。
人人都曾哄搶過
緊急情況的發生往往既伴隨著閃光點又暴露了陰暗處。《蘭州晨報》9月6日報道了一則哄搶葡萄的消息:高速公路一輛拉運葡萄的大貨車側翻之后,聞訊趕來的當地村民開著汽車、騎著摩托車或自行車前來哄搶葡萄。保守估計此次事故損失30萬元,貨車司機含著眼淚說:“這些損失足夠讓我傾家蕩產了。”此事不由讓人聯想起汶川地震時期哄搶帳篷的事件,但看到那一句“一個老太太哭著說,我們給綿竹丟臉了,早知道會有這么大的影響,我就是凍死在外面,也不會去搶這些帳篷的”,譴責之言卻又難以說出口。
或許我們都曾哄搶過。當大家捧紅了名校、公務員考試、金錢、權力,誰仍在堅持客觀判斷和冷靜行動?當周圍人都說那樣才是最佳并且費盡心思爭取,哪怕你知道它不一定是你所愛甚至可能侵占他人權益,你很可能仍選擇把眾人瘋搶的東西先奪到自己手里。人們總是下意識認為群體的行動必定合理,不去仔細思考后果,何況也無需受罰,所以跟從優于不去跟從。殊不知資源有限,你搶走了你不喜歡的東西,就有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社會便可能陷入“人人錯位”的痛苦中。在公務員考試中受父母“提攜”的人,或許也不是全都發自內心地一定要當公務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