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永燦 白鈺
小便通利健康常存
文/陳永燦 白鈺
大小便是人體代謝產物的主要出口,大多數人都知道,大便通暢可以排毒,便秘會引起很多問題如痔瘡、面部痤瘡、口臭等等。其實,小便的正常排泄反應人體水液代謝的功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小便的正常狀態包括排出順暢,小便清潔無雜質。
中醫理論中,小便與肺、腎、膀胱的關系比較密切。肺主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司二便,為水液排出的關口,而且腎主水,是整個水液代謝的原動力,調節著每個環節的功能活動。膀胱藏津液,津液中之余濁部分,經氣化而排出為尿。小便的通利與否,與上述臟腑的組織功能息息相關。
古人對小便排泄的重視也是由來已久的。水液代謝以通暢和調和為順,不可滯留,《黃帝內經》中就有“通調水道”之說。著名文學家在《養身雜記》中指出:“要長生,小便清;要長活,小便潔。”由此可見,小便的情況可以反映身體水液代謝與臟腑功能的情況。小便清利、潔凈,表明人體臟腑功能正常,水液代謝正常,水液糟粕毒素也能夠排除干凈;小便如果排除有障礙,或小便中有雜質,或混濁或顏色加深或有特殊氣味,就說明在水液代謝過程中的某些關節出了問題。因此,小便能排除水液代謝中的毒素和廢物,反映臟腑代謝功能的正常與否。保持小便清利、清潔也就有益于健康。在生活中排小便時需要注意一些細節,有利于小便清利。

曾遇到一位外企白領,這位先生很繁忙,而他自己又十分投入,經常能達到忘我的境界。有一次在處理一項緊急事務時他稍感內急,但是由于工作緊急,他就想忍一下再去方便。誰知道事務繁雜,到工作可以告一段落的時候已經過去好幾個小時。這時他想起小便,可是到了衛生間卻不能“一瀉千里”,小腹憋脹,小便卻時斷時續,感覺總是解不干凈,越使勁越解不出來。后來到醫院,大夫告訴他是患上了尿路感染,而且說和他憋尿有關,他得知后后悔不已。因此,排尿要順其自然,不能強忍,否則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中說:“小便勿努,令兩足及膝冷。”《老老恒言·便器》中也說小便時“亦不可努力,愈努力則愈數而少,腎氣窒塞,或致癃閉”。均指出了排尿不能過度努力屏氣強排,否則會損傷腎氣,發生足膝作冷,甚至造成排尿不暢,點滴而下或者閉塞不通的病癥即癃閉。
對男子來說小便的姿勢應該做到饑欲蹲溺,飽則站溺。因為飽時腎氣充足,尿可隨意而解,只以通暢為宜;而饑時腎氣相對衰減,為避免過耗,所以應當采用坐式使尿緩慢排出。
現代醫學中有一種病癥,叫做“排尿性暈厥”,即在排尿時由于血管舒張和收縮障礙,造成大腦一時性腦供血不足而致的“突然暈倒癥”。其發生的原因很多,除了前列腺肥大及腦血管硬化等原因外,還與體位突然改變,排尿時的屏氣、用力過度,以及排尿后腹腔壓力快速降低有關。由此說明,古人強調在饑餓時,降低體位,慢速排尿,以及小便時勿過度用力還是很有道理的。
要保證小便的清利還要注意尿道口的衛生,因為尿道是人體內與外界連通的通道,如果不注意保護,外邪就容易侵入而損臟腑,人體的排泄通道就失去了正常的功能而且還會造成腎臟炎癥等更嚴重的損害。這一點上女性要尤其注意,由于生理的區別,女性的尿道比較短,細菌病毒容易侵入而發生上行感染。因此女性在排尿過后用紙擦拭要從前向后擦,以免糞便中的毒素污染尿道口,內褲要經常洗,在太陽下暴曬以殺菌消毒。同時男性也要注意外陰部的清潔和衛生,以免在性生活時增加伴侶患尿路感染的幾率。
小便的正常與否是反映我們身體狀況的風向標。平時的生活中注意小便的情況可以了解我們身體的情況,小便的異常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及時發現,及早就醫,就能避免疾病的發生或者進一步發展,達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此外,注意小便的情況可以從排尿次數、排尿量和排尿異常感三方面加以觀察。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