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欣然
跳出幸福的誤區
文/欣欣然

如果你問不同的人什么是幸福,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樣。有的人認為生活富裕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身心愉悅是幸福,還有的人認為實現理想才是幸福。《2011中國人幸福感大調查》顯示,有四成人感到不幸福,其中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排名前三位的是工資、房價和醫保水平。幸福感難道真的如調查所示完全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嗎?事實上,覺得幸福難以獲得,常常是因為走入了幸福的誤區。
我的一個好朋友,前段時間因為既要讀書又要照看家庭而疲于奔波、情緒低落。一個晚上,她突發奇想向自己四歲的女兒請教保持快樂的秘訣。這個小姑娘在確認了媽媽真的是想請教自己,而不是在考她時,對媽媽說:你要知道你是很快樂的,你要知道你很聰明,你要知道你并不需要說討厭這個討厭那個。只要你知道這三個問題,你就會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這小小的人兒大概不知道,她說出了大人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的真諦,那就是:快樂一部分來自于基因,也就是有的人天生就是快樂的;而快樂的另一部分則在自己的掌握中,可以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
事實上,擁有幸福感的人不僅對生命的滿意程度更高,而且更健康和長壽。心理學家在對美國內華達州修女的調查中發現,在自傳中使用了“非常愉快”、“很開心地期待”等表達幸福的積極字眼的修女有90%活過了85歲,而沒有幸福感的修女僅有34%仍然在世。這些修女除了在自傳中表達的幸福感不同外,在飲食、社會地位、醫療條件等方面都是相似的。看來,提高幸福感就是讓人長壽的靈丹妙藥。
我們已經知道了幸福對于我們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但是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卻不容易。事實上,覺得幸福難以獲得,常常是因為走入了幸福的誤區。
俗話說,金錢買不到幸福;但俗話也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那金錢和財富到底在我們獲得幸福感方面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研究者選取了40個國家,在每個國家中對1000多人進行了幸福感調查,并將得到的結果與各個國家的購買力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購買力強的國家,國民的生活滿意度更高,但人均國民收入一旦超過8000美元之后,幸福感和財富之間的相關就消失了,此時,財富的增加并不能促使幸福感也相應升高。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相對較為貧困的印度、尼日利亞等國家,居民的幸福感都遠遠高出了他們購買力所預測的值;而在富裕的國家,例如美國、法國和日本在上世紀后50年里國民的購買力已經提升了一倍,但幸福感卻沒有變化。
因此,與其說是金錢影響了幸福感,倒不如說是人們對金錢的態度和價值觀影響了幸福感。在生活中,你常常會發現,越看重錢的人對自己的收入和生活越不滿意,即使他已經有了很多錢。例如,一個百萬富翁因心肌梗死被送到醫院急救,醫生用了一種特效的急救藥才救了他的命,但這種藥非常昂貴,一支就要幾萬元,他蘇醒時無意中看到家人為他支付的住院費用,當即心臟病復發、命歸黃泉。金錢不僅沒有給這位百萬富翁帶來幸福,反而讓他因過度吝嗇而一命嗚呼。恰恰相反的是,一個身陷貧困的窮人,卻可能擁有和一般人差不多高的幸福感。業余科學家狄納曾經到加爾各答并對那里的窮人進行了幸福感調查,他發現,雖然生活窮困的人在收入上滿意度非常低,但他們在道德、家庭、朋友方面的滿意感都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說,在幸福感上,他們不輸給普通人。
當然,極端貧窮的社會會給人帶來種種不幸,我們有理由也應當努力去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品質。但我們要明白,就算生活條件不能盡如人意,我們仍然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讓自己滿意和幸福的事情,幸福感的高低是自己可以選擇的。
研究表明,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要長壽19%。那是否說一個容易悶悶不樂、情緒消極的人就一定得不到幸福,并且應該想辦法去除消極情緒呢?
根據芝加哥大學榮譽教授布拉德伯恩的研究,積極和消極情緒并非對立關系,而是僅有一點負相關。也就是說,如果你在生活環境中經常遭遇打擊,并進而產生出憤怒、煩躁、憂傷等消極情緒,或者你本身就是一個很容易生氣的人,那只表明你會因此比一般人少一點積極情緒,并不表示你會完全不快樂、不能享有幸福,關鍵在于你如何看待消極情緒。
從進化的角度講,消極情緒對我們的生存有著重大意義。人類進化出消極情緒,是因為當我們面對外界威脅時,需要如厭惡、憤怒、悲傷等情緒來促使我們警覺到危險,進而調動身體資源來尋找問題并做出應對決策。在原始社會,以狩獵為生的祖先在森林中狩獵時碰到猛獸、危險逼近的時候,必然會產生恐懼、憤怒等情緒并進而做出逃跑或與猛獸搏斗的行為,此時,對環境中的危險越敏感,情緒感受越深刻,就越有可能戰勝猛獸活命。因此,消極情緒是人類為了保護自己、在競爭中獲勝而進化出的警覺系統。當我們容易情緒消極時,只能說明自己對環境中的危險比較敏感。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要接受消極情緒所傳遞的信號,明白自己面對的是威脅、失落還是侵犯,并進而找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明白了消極情緒產生的作用,我們也就了解了消極情緒并非與積極情緒針鋒相對,會使人不幸福。足夠多的積極情緒確實能使人更加幸福,但如果你由于基因遺傳的關系,天生就容易悲觀,也并不妨礙你獲得屬于自己的幸福。因為,你還可以通過尋找適合自己情緒的生活環境和工作來提升自己對生活的滿意感。例如,如果你是一個情緒淡漠的人,那么選擇一個民風保守、情緒不外露的地方生活可能更容易碰到人生伴侶,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樣的,從事律師、研究員等需要批判性思維模式的職業你也更能取得成功。
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經走上了全民期待成才的道路,雖然大眾教育普及、精英教育缺乏,但人們教育孩子成才的雄心壯志一日高過一日。各種名目的補習班、特長班層出不窮,為的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出人頭地、獲得成功。家長們認為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幸福的人生。
而真實的情況是什么樣呢?如果你有過中彩票的經歷就很容易理解了。心理學家曾經追蹤22名中了幸運大獎的人,發現雖然中獎當時人們的幸福感都升高了不少,但幾個月后,中獎者的幸福指數都降回到原來的數值。同樣的,升職和加薪雖然能帶來短期的滿意感,但在三個月后就會失去對你幸福感的影響力。同時,大家也都知道,平頭百姓有時比達官貴人更幸福。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格里曼認為,幸運的事和高成就之所以并不能給人帶來長久的幸福,是因為“幸福跑步機”的存在。所謂的“幸福跑步機”,就是說由于人們的適應性,升職、加薪等好事給人帶來的快樂程度很容易過去,你必須不斷地擁有更高的職位、更多的薪水,否則很快就感受不到幸福了。
因此,依靠提升個人成就、獲得榮耀能得到短時間的滿意感,但要得到長期的幸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已經明白了賺更多錢、升更高的職位、拿到高學歷甚至中獎都無法使我們獲得長久的幸福感。那么,到底什么掌握著我們的幸福感,我們又該如何做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度呢?其實,真正影響我們幸福感的是一些我們很容易忽略的內部因素,例如掌握調整情緒的方法、認清自己的優勢和美德并在生活和工作中盡量運用它們。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

福代斯幸福測試
0 非常不幸福(抑郁、心情跌到谷底);
1 很不幸福(抑郁、沉悶);
2 不幸福(心情不好、提不起勁);
3 中度不幸福(心情低落);
4 有一點不幸福(比持平低一點);
5持平(既不是幸福也不會不幸福);
6 有一點幸福(比一般人幸福一點)
7 中度幸福(覺得還不錯、愉悅)
8 幸福(情緒高昂、感覺良好)
9 很幸福(覺得心曠神怡)
10 非常幸福(覺得狂喜)
您覺得有多幸福或有多不幸福?請選出上面最能描述您幸福程度的數字,這個數字就代表您現在的幸福指數。根據對3050份美國成人的抽樣統計,一般人幸福的指數是6.92。通過這個測試,您大致可以了解自己的幸福感處于什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