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志堅
謊言真情
文/石志堅

每年春節前,監獄都會按在押犯的比例,對個別改造表現比較好的罪犯準予回家探親,與家人短暫團聚。節日過后,監獄召開了一次探假罪犯話親情的座談會。座談會上,一位名叫樊劍波的罪犯(因犯違法發放貸款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非常動情地講述了他改造生活中的一段秘密……
石志堅(以下簡稱“石”):好多人說,一個罪犯一個故事,可是,你的故事卻可以用探秘來形容。那次出監探假,也算是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樊劍波(以下簡稱“樊”):是的,我唯恐深藏的秘密被揭穿。那天,監獄宣布節日探假罪犯的名單后,我十分興奮,晚上覺也沒睡好。以往每天早出晚歸,忙于工作,不覺得五年的時間很長。每天見到妻子和日夜成長的女兒,也沒發現生活中擁有許多幸福。可是一旦離開了家,而且是用這種殘酷的方式與家人隔開,似乎就覺得時光很恐怖,可以把人的情感折磨得死去活來。我想到馬上就要與日夜思念的妻子和女兒團圓了,心情能不激動嗎!
當時離開家里時,我對妻子說:“今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要對女兒說爸爸是個壞人。”“那叫我怎么說呢?還不知道你要離開我們多長時間。”妻子問。我告訴她:“無論時間長與短,你就咬定對女兒說,你爸爸出國工作去了,一定要等他回家。”當時的一席話,就這么一晃五年過去了。至于妻子在外面遭了別人多少白眼,受了多少苦,我都沒法想象。但她始終對女兒堅守著我們這段“謊言”。
石:你有這樣一個寬容的妻子,而且為你承擔起保護女兒心靈成長的重擔,其實是你的福分。
樊:我離開家時,女兒才不過兩歲,現在已七歲多了。她時常會問她媽,爸爸什么時候回家?妻子總是瞞著她。過了第一個春天,又到了第二個春天……然而,現在突然我被監獄批準可以回家探親了,這會不會讓女兒感到突然,會不會引起女兒的懷疑呢?
石:當然,吃官司的人中途回家過年總比不回家好。畢竟,這是獄方對罪犯一段時間來改造成績的肯定,是種僅占在押犯人數百分之一的獎勵。
樊:您說的道理我知道,其實我也是這么想的,可是真的輪到我回家了,到底是喜還是憂?讓我一下子難以說清。
那天,妻子來監獄接我回家,我第一面見到她時,她也在想同樣的問題。她開口說道:“劍波,我們事先要做些準備,先去大超市幫女兒買一些禮物。我已經想好了,專門買一些包裝上印有外文字樣的玩具或其他什么的。否則怎么能使女兒相信,爸爸從國外回來,卻不給女兒買東西呢?”我尷尬地向她笑了一笑,說:“你想的真周到。”
在一同前往商場的路上,我終于可以近距離仔細地看著妻子。我發覺她憔悴了很多,過去細嫩的皮膚也開始有了皺紋。過去喜歡打扮的她,也變得隨便馬虎了。我深深地感到她生活中的這些變化,都是由于我的過失而造成的,我對不起她。
大概是妻子發覺了我注意她,就說:“別再自責了。只要你平平安安地改造,我就放心了。”轉而妻子又說:“這次你回家探親,我其他都不怕,左鄰右舍用什么樣的眼光看我們,我并不在乎。我擔心的是,被瞞了五年的女兒,突然之間見到自己的爸爸,真不知道她的小腦袋會轉出什么想法,我們又該采取什么方式去面對她。”
石:你那天在座談會上的發言,很動情,也很感人。
樊: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真實的事情,所以我講得流暢,他們聽得也用心。
當時我們出了大超市,拎著大包小包往回家的路上趕。到了家門口,妻子對我說:“女兒已在門口等我們了。”我真的不敢認,眼前的女兒已經長成一個“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小姑娘了。我離開時,女兒還很喜歡向我撒嬌,讓我把她抱在懷中。我盡量裝成遠道而來的模樣,高高興興地展開雙臂,好讓我緊緊地擁抱女兒一下。可是,女兒站在門口沒有一點動靜,只是用冷漠憂郁的眼光瞧著我。我熱情地啟發她:“露露,不認識爸爸了?”女兒還是毫無動作,像看一個陌生人一樣,看著我這個不速之客。這時妻子在旁邊鼓勵女兒:“露露,這是你爸爸呀。快叫呀!這就是你天天等著回家的爸爸呀!”女兒像是聽懂了媽媽的話,兩只小手緊緊地捂著臉,“哇”地哭出聲來,轉身奔進了屋內。
這時,我心里十分難受。五年沒有踏進自己的家門,沒有和女兒親近過一天,在女兒的成長中會缺少什么,在她的心靈上又會留下什么樣的傷害,我無法講清楚,也無法猜透女兒的心事。
石:造成這樣尷尬局面的,是你自己,并沒有什么可怨的。然而,讓每個或為人父、或為人母者必須清醒思考的卻是,在人情與法律面前應該如何把握、如何守住底線。
樊:您的問題提到了要害處,情感這東西確實難以把握,就像走鋼絲一樣,需要技巧,保持平衡。何況要處理好身邊的親情關系,比走鋼絲還難。會造成這樣的后果,我妻子也很愧疚,感到欠了我什么。當時,要不是看在她哥哥辦公司急需資金的分上,我是絕不會仗著膽子違反紀律,一而再、再而三鋌而走險的。當時,我妻子也提醒我:“他雖然是我的哥哥,但你作為一名國家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也一定要按規定辦事。再說,我看他的公司一天天在萎縮、不景氣,你也應該做個調查核實,不該感情用事。”可是,我卻誤解了,認為這是妻子在講風涼話,考驗我的誠信。現在看來,我的估計是大錯特錯了!說明我還沒有真正了解妻子。
記得法院判決的那天,我妻子十分平靜,對我說:“這次違法亂紀,完全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別人!但我心里也好痛,畢竟你是為我哥哥而陷入泥潭的。”轉而她又說:“你被判了九年,我會好好照顧女兒的,會堅守我們事先約定的秘密,請你放心。”
石:犯了罪,個人失去自由不算,還會連累家中的親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親人心靈中留下的傷痛往往更多。
樊(表情沉重,拿起杯子喝了口水):我確確實實地感到,家中親人的關系,一旦分離時,就會倍加珍惜共同在一起生活的時光。回到家吃晚飯的時候,我趁我們三個人圍坐在一起的機會,一心想把父女的關系拉近,彌補女兒失缺的父愛。我對女兒說:“露露,爸爸做的菜好吃嗎?”還不停地往女兒碗里夾菜。畢竟我們有血緣關系,很快就打破了生疏的距離。女兒也用筷子夾著菜,往我碗里送:“爸爸,你在外面辛苦了,自己多吃一點吧。”隨后她小嘴一撅,問我:“爸爸,你在外面老是不回家,是不是不喜歡露露和媽媽了?”我被女兒問得一時半刻緩不過神來,心情十分難受。在一旁的妻子插嘴道:“露露,你說什么呀?爸爸有爸爸的工作。”我忙說:“是呀,爸爸的工作太忙了,暫時還不能回家,這次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說這些話時,臉頰火辣辣的,心跳動很快,眼角開始微微發紅。
“爸爸,你怎么哭了?”女兒一邊拿來紙巾,一邊說道,“爸爸,你放心,我一定聽媽媽的話。”我對女兒說:“爸爸沒有哭,是眼睛里流出的水。”我盡量掩飾自己的情緒,不能再讓女兒產生誤解了。
石:你與女兒的對話,看似是很平淡,可了解你情況的人聽來滋味卻不一般。
樊:是呀,這些都是非常平常的話語,可不知怎么,我的內心就是無法平靜。晚飯后,除夕之夜的晚會十分精彩,名家薈萃,南腔北調,我卻沒有興趣去欣賞。我想騰出時間來做些家務,好好地陪伴妻子說說話,更主要的是和女兒親近親近。
等到辭舊迎新的時鐘敲響的時分,我帶著女兒到外面去放鞭炮。這是女兒還抱在手中時我許下的心愿:露露,每到過年放鞭炮的時候,你就長大了一歲。當時的許諾,就這么過去了五年,這次無論如何也不能失約。晚上,我準備好了一根竹竿,把長長的一串紅鞭炮扎在頂端,讓女兒扛著,我和妻子跟在后面,鞭炮點燃了,女兒捂住耳朵,歡快地跳躍著,我和妻子在一旁拍手叫好,我們的露露又長大了一歲……我格外珍惜這次探假,格外想彌補與女兒的情感。
從年三十回家到農歷初四早上8點前回監獄報到,四天的探假時間很快就到了。那天早上,我早早醒來,對妻子說:“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謝你。為女兒的成長你承擔了這么多的辛苦,還要一天天經受謊言的折磨。”妻子打斷我的話說:“五年都過來了,別再提這些了。”我答應妻子一定會好好改造,把還有三年的余刑再縮短,爭取早一點回家。
石:這種想愛沒有條件愛,想說不敢大膽說的情境,很令人動容。無奈地離開家,對家庭、對女兒是件多么殘忍的事啊!
樊:真像您說的。其實,我是多么不愿意離開這個家。很想與妻子再多說一些話,很想再多看一眼女兒。這是一個很平常很普通的要求。可是我現在卻感到來之不易,幾乎要用“珍惜”這個詞來形容。一會兒,女兒也醒來了,似乎她也有心事,怕睡過頭耽誤送爸爸出遠門的機會。
我又要回“國外”去工作了。妻子沒有送我到路口,而是把女兒緊緊地摟在自己的懷中,對女兒說:“和爸爸再見!”女兒不知道大人的用意,吵著要送爸爸一程。妻子即興編起了謊言:“爸爸時間很緊,下次回來再也不離開我們了。”我忙說:“露露,我們一言為定。下次回家,爸爸永遠和露露在一起!”露露乖乖地聽著,伸出小手向我道別:“爸爸再見,早點回家。”“再見,爸爸一定早點回家。”說著,我徑直地向外走去,不敢再回頭看她們母女倆一眼……
采訪手記
允許改造表現好的服刑人員回家探假,是監獄文明管理的一項舉措,也是《監獄法》賦予服刑人員的權利。應該說,服刑人員能在改造中途,暫時離開封閉的監獄融入社會、走進家庭,是種難得的機會,可以縮短與家人感情溝通的距離和體察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的變化。可是現實中不是每一個服刑人員都能遇到這種獎勵,而且也面臨不少的難題和尷尬。顯然,觸犯法律喪失的不僅是個人的人身自由,還會造成家中親人的誤解、隔閡,甚至影響子女的健康成長。
樊劍波所編織的謊言和回家探親那段感情上苦澀的煎熬,令人難以釋懷。錯誤已然犯下,認真改造,爭取早日重回家庭,這才是彌補家人的最好方式。
編輯:董曉菊 dxj5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