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細香 談政華
翻譯單位即翻譯的基本單位,各家都對其進行了研究,各執一說,意見不相容。在具體情境下對翻譯單位進行研究,才有實踐和理論上的指導意義。本研究旨在對科技英語句式進行符號學分析,指出以符號關系為翻譯單位來指導科技英語漢譯的可行性和行之有效的漢譯策略。
翻譯單位 符號關系 科技英語 漢譯策略
一、引言
翻譯單位,是實際翻譯中的分析和操作單位。最早提出翻譯單位(unit of translation)的學者是加拿大語言學家維奈Vinay(1958)和達貝內 Darbelnet(1958)認為翻譯單位在翻譯中不需要進一步分割的話語片斷,是“思維單位”,“翻譯單位是一句話中必須一起翻譯的最小切分”(譯學詞典,2004:19)。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出發, 不同的學者對于翻譯單位的性質和劃分觀點不一。總的來說,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Newmark(1988)和Brecht(1973)為代表,把詞語作為翻譯單位。第二類是把句子看作翻譯單位。第三類是把篇章作為翻譯單位,如Nord(1997)主張篇章是一種“縱向”的翻譯單位,將篇章看作是一個由貫穿于整個語篇的無數的功能單位所構成的“超級單位”(hyper-unit)。而在國外翻譯學者中,前蘇聯的巴爾胡達羅夫的觀點則較為概括和包容,并非與其他學者的針鋒相對,在《語言與翻譯》中把翻譯單位定義為“原語在譯語中具備對應物的最小語言單位(譯學詞典,2004:19)”。他指出翻譯單位可以是音素、詞素、詞組或句子任何一個層面上的語言單位。Koller(1992)認為應考慮等值,認為翻譯單位可以是詞組,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整個語篇,這種觀點更具有包容性。Toury(1995)認為翻譯單位應建立在源語和目的語兩種語言比較的基礎上。方夢之(1994)則認為“翻譯單位是必須放在一起翻譯的語言片段”即語段。
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翻譯單位進行論述,各持己見,終無定論,研究的維度尚存。討論多半是圍繞巴爾胡達羅夫的觀點展開的。然而無論是巴爾胡達羅夫,還是國內許多研究者關于翻譯單位的劃分和爭論本質上說是一種靜態劃分和物質劃分,而翻譯過程其實是一種動態的語言運用過程。本文認為翻譯單位本身無所謂優劣,翻譯單位應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其選擇受原文、譯文和譯者,文本功能影響。詞、句子或是篇章都有可能是最佳的翻譯單位,只有在具體的情況下對翻譯單位進行研究,才有實際指導意義和理論意義。
二、以符號關系為翻譯單位之解讀
本文擬提出以符號關系為翻譯單位,符號關系是指符號與其他符號、指示物以及符號使用者之間的關系。符號學觀點認為:音位、詞素、詞或小句、句子、意群、篇章、這些翻譯單位都可以看作符號,顯示著各種不同的符號關系,如詞匯顯示的是符號與其在現實世界中的客觀指示對象之間的符號關系;句子顯示的是所表示的概念之間的符號關系。言內關系產生語言意義和功能;指稱關系產生文本的指稱意義和功能;語用關系產生文本的語用意義和功能。
本研究中我們著重探討組成文本的各種符號關系,對于構成文本以外語境的符號關系不作為重點討論。這里需要澄清的是,所謂的文本符號關系,不僅僅指文本的文字本身,而是指組成文本的符號所引發的各種符號關系,它們當然也包括語言符號與文本以外世界發生的意指和語用關系,這種符號關系就是動態的開放的。更具有包容性,也可以體現翻譯單位的動態開放特征組成文本的符號關系有三種:言內關系,指語言符號與符號間的關系;指稱關系,指符號與其指示物之間的關系(所指和能指);語用關系,指符號與符號使用者之間的關系。
符號關系作為翻譯單位的理論基礎是語言符號的意義和功能都產生于符號關系,正是這些不同的符號關系構成了文本的意義和功能。所以,在語言層面上,譯者所處理的是言內關系,在轉換過程中通過在目的語文本中構建對等的言內符號關系,傳達原語文本的言內意義和文本功能;在語義層面上譯者處理的是指稱關系,通過在目的語文本中構建對等的指稱符號關系傳達的是原語文本的指稱意義和功能;而在語用層面上,譯者處理的是語用關系,通過在目的語文本中構建對等的語用符號關系傳達原文的語用意義和功能。符號關系作為翻譯單位,不僅顧及了語言符號的外在實體,而且兼顧了語言符號的意義和功能。
三、基于符號關系的科技英語漢譯策略
1.在翻譯科技英語句子時,首先要注意英語句子中與語言層面的意義,即把握言內意義。由于不同的文化、歷史和習俗,各民族語言的形成和發展相異。如果依據母語的句法和詞法及母語思維與英語語言對號入座,往往容易理解錯誤,產生歧義,進而誤譯。兩種語言表達符號的不一致,導致理解困難,如英語的省略、分隔、位移現象,賓語從句和定語從句等復合句中的連詞that通常省略,表語從句偶爾會省略that。分隔現象在科技英語長句中也是常見的,英語句式通常插入成分較多,各種插入成分造成理解的困難;英語中的特殊句式如否定、疑問或倒裝句式造成位移現象。例如:
(1)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transistor is (that) it is small.(省略)晶體管的優點之一是體積小。
(2)Soft-rock tunneling has / as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tunneling process which needs no explosives.(分隔)軟巖隧道施工的主要特點,是在施工過程中不需要使用炸藥。翻譯時先將其劃分,把被隔離的兩個部分看作兩個小意群,因這兩個意群關系密切,也可被看作一個具有相對完整意義的大意群,這樣再來翻譯,就不會導致歧義。
(3)Commonly used complex weaves are backed weaves,leno weaves, terry weaves and corduroy,etc.(位移)
常用的復合結構有二重織物、紗羅織物、毛圈織物和燈芯絨等。
2.科技英語文體以音位為翻譯單位時,一個音位就是一個符號。翻譯時容易掌握,音譯居多。如clone克隆,bungee蹦極,radar雷達,carnation,carnival,cashmere開示米(一種山羊絨),asprin阿司匹林(解熱鎮痛藥),bikini比基尼,blog博客,cheongsam長衫、旗袍等等。科技英語以詞或詞組為翻譯單位時,翻譯時以詞組為單位進行詞層操作。
3.科技英語以句子為翻譯單位時,翻譯即以句子為基本單位,翻譯時應該從句子整體出發來斟酌譯文。否則難以忠實于原文,即使做到“信”,也難以做到“達”。
(1)This is the last product that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the market.如果譯成“這是推向市場的最后一種產品”,卻不符合本句意義,只譯出了字面意義。這句話翻譯時應該將整個句子作為翻譯單位來理解和翻譯才合乎邏輯,雖然在形式上不對等但在意義功能上卻是對等的,即為“這種產品我們是不會推向市場的。”
(2)The yarn,packaged as it comes from spinning,is virtually useless.
由細紗機生產的紗線,幾乎是不能立即使用的。主句部分如果譯為“幾乎是無用的”,就不符合實際的狀況,因為紗線應該重新卷繞,即卷繞在一個指定的織照系統所需要的卷裝上。
上述的翻譯就是根據整個句子的意義來把握的,句序做了調整,把從句安插到主句中間,譯文更符合漢語表達。所以此句的翻譯就適宜以句子為翻譯單位,既作到“信”又作到“達”。
翻譯時注意詞的搭配關系,意群劃分容易出現錯誤,譯文也會隨之出錯。如and 所連接的成分層次分析不清,或this,these,that,those在句子中作用是指示代詞還是限定詞等等,沒有理清就會引起意群理解困難,出現劃分錯誤和理解錯誤導致翻譯錯誤。
4.注意處理指稱意義和語用意義
譯文應盡可能地在指稱、語用和言內三個層面上與原文最大限度的等值。譯文再現原文的意義和功能越多質量就越好、越高。然而,在不同的語境中,各個意義及語言功能的作用不盡一致,有時指稱意義、信息功能較明顯,有時語用意義、言內意義及美感功能更重要。譯出語和譯入語在意義和功能各個方面能同時做到對等的情況極為少見。
科技英語指稱意義和信息功能非常突出,這就要求譯者翻譯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在不可能把原文所承載的各種意義和功能全部傳遞給譯入語讀者的情況下,優先選取最重要的意義和功能,將缺失的意義和功能減少到最低的限度。
翻譯時,譯者應該借用科技知識來確定意義。這里就涉及到譯文與譯者(解釋者)的關系。即要達到的語用效果-準確傳達科技知識。例如: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head shield now in general use for tube tunneling, is the Price Rotary Excavator, in which the circular cutting edge is replaced by a wheel of the same diameter, on the spokes of which are mounted large curved cutter blades.
原譯文:現在一般用來挖掘地鐵隧道的新型大頭盾構是價格旋轉挖掘機,它里面的環形切削刃由一個同樣直徑的輪子來代替,輪輻上裝有大型彎形切削刀刃。
分析:上述翻譯不夠專業,對于Greathead和Price Rotary Excavator的翻譯不準確。將price譯為“價格”,實乃譯者的理解錯誤。外國名稱多半采用物稱,如Green譯為“格林”而非“綠色”;Smith譯為“史密斯”而非“鐵匠”。這里科技新名詞大多以科學家或是產品名命名的,所以這里“price”適宜譯成“普里斯”。而greathead從后面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可看出,其主要是為了說明盾構的形狀為圓盤形。這么一分析就改譯成:現在一般用來挖掘地鐵隧道的新型大圓盤盾構是普利斯旋轉挖掘機。這樣借助科技專業知識,指稱意義就明了了,且其語用意義才準確地傳達出來,達到傳遞科技信息的語用目的。
四、結語
以符號關系為翻譯單位是較為理想的,因為譯者處于一個更加廣闊的范圍——語境,來通盤考量譯文,根據不同需要,變換翻譯操作的單位,詞層、句層或是語篇層的。同時使譯文邏輯性強、層次分明、意義準確,在實際科技翻譯中,原語符號和譯語符號在指稱、言內意義和語用三個意義層面上完全一一對應的很少,科技英語原文可能包含其中一種或其中兩種,也可能包含指稱、言內和語用三種意義。譯者在翻譯時應盡可能地把原語所承載的各種意義全部傳遞給譯語的讀者,實現最大程度上意義和功能的動態對等。使譯文更符合漢語讀者的口味從而更好傳遞科技信息。
參考文獻:
[1]Nord,Christianc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1997.
[2]Newmark,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 Ltd,1988.
[3]Toury,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袁攸一,鄒東來.意義單位和翻譯單位[J].外語研究,2008,(3).
[5]王銘玉.語言符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巴爾胡達羅夫.語言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
[7]羅進德.翻譯單位——現代翻譯學的一個研究課題[J].中國翻譯,1984,(12).
[8]王德春.論翻譯單位[J].翻譯通訊,1984,(4).
[9]呂俊.談語段作為翻譯單位[J].山東外語教學,1992,(1):32-35.
[10]羅選民.論翻譯的轉換單位[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4).
[11]陳潔.俄語界對翻譯單位研究綜述[J].中國科技翻譯,2007,(1).
[12]方夢之.英語漢譯實踐與技巧[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資助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1 jyte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