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 馮秋實
通過記錄一患有心境障礙的問題學生在學校被成功干預的前后過程,以期為出現類似問題的其他學校提供經驗借鑒。
基本情況 問題發現與分析 危機干預
小晴(化名),女,某大學學生,現已順利畢業離校。該女生大二下學期開始,出現時而躁狂時而抑郁癥狀,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幻覺,湘雅附二醫院診斷為心境障礙。入院治療半年后,復學讀書,臨近畢業時,因停止服藥導致病情復發,第二次被送進醫院。隨后在醫生的建議和學校的愛心下,當事人在病房完成答辯,順利畢業?,F已在工作崗位上任職,工作狀況良好,生活恢復正常。
一、個案基本情況
(一)當事人情況:小晴(化名),女,20歲,某大學學生。
(二)當事人背景資料:
既往史:無嚴重疾病
家族史:父親和母親無精神病史
家庭情況:父親做生意,母親在家,父(高中)母(小學)文化程度均不高,有一弟弟在讀大專。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家里父親較寵愛女孩,母親對弟弟更加關注。
個人史:從小性格安靜,為人乖巧,聽話,討人喜歡。小學開始成績就一直很好(總是班上前幾名),高中二年級時,暗戀學校的一名已婚男老師,之后性格有所改變,幾乎不說話,愛沉思,不太參加集體活動,并主動提出轉學。家長同意了。轉學一年后考入大學,性格有所好轉,人開朗一些了,偶爾也參加學校集體活動。大二下學期期末,同學們發現她情緒開始不穩定,時而沉默時而興奮。
(三)個案歷時:兩年
二、問題的發現與分析
(一)問題的發現與外在表現:
2004年某天,我們根據當事人同班心理委員“月匯報”信息的反饋,發現當事人有異常癥狀,具體表現為:(1)性格上有很大的轉變。以前不太說話,是很文靜的女生,現在變得要么話語很多,找同學問這問那,大聲自言自語;要么沉默不說,同學問她什么都不開口說話。(2)情緒易波動,波動時起伏大。學習方面開始曠課,大部分時間躺在宿舍的床上望天花板,不起床也不閉眼;偶爾來上課也是坐在窗邊若有所思,對老師的點名批評毫不理會,學習成績出現大幅度的滑落。(3)生活上不太吃東西,不太參加集體活動,經常給人疲倦、沒精神的感覺,甚至出現反應越來越遲鈍的表現。(4)心理咨詢老師在心理輔導時發現有妄想、幻覺癥狀,并伴有一定輕生念頭。
(二)問題產生的可能原因分析:
根據各方面(家長提供、學生反映、本人自述、咨詢師判斷)情況的收集匯總,初步認為當事人出現“異?!鼻闆r的主要原因有:(1)痛苦的高中經歷。當事人在高中二年級時暗戀上學校的一個已婚男老師(具體情況略),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傷害;(2)當事人性格內向,思想單純,過于聽話的個性特質導致她在遇到困難時害怕、回避、壓抑。(3)當事人家庭教育方式的影響。家里爸爸在外做生意很少有時間回家,媽媽從孩子上初中后就很少跟孩子交流,幾乎只負責后勤照顧。當事人在遭遇高中痛苦經歷后和家里提出轉學,家長沒有詢問具體原因,對孩子胡亂編出的原因也沒有作引導,就幫孩子草率轉學了。(4)應激事件的出現。大二下學期高中同學與當事人相邀放假后到母校(轉學前)聚會,導致當事人情緒上出現較大波動,同時,回到母校后遇見了給她造成痛苦經歷的老師,再次受到刺激。(5)“情感障礙”在高中時已埋下隱患,沒有得到及時疏導,大學遇到應激性刺激源,導致問題爆發。
三、危機干預的過程、策略
(一)接到信息第一時間的干預措施
1.收集、確認信息,評估危機。發現情況后,該學生所在系輔導員老師馬上報告學工部,通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與此同時,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派出一名心理咨詢老師給當事人做危機評估;由接到信息的輔導員和家長取得聯系,告之情況,收集家長信息;由心理專干老師組織班主任和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委員以及當事人寢室同學開會,安排、組成第一線危機干預隊伍,并對隊伍的工作進行指導說明。
2.成立危機干預領導小組,制定干預方案。當晚,由學工部負責人、心理咨詢老師 、系主任、系心理專干組成的本事件危機干預領導小組開會,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制定出近階段危機干預方案。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咨詢老師初步診斷結果為情感性心理障礙,建議到醫院作進一步的心理評估和心理治療。危機干預領導小組決定,立即通知家長,同時在家長未到學校之前,實行危機干預四級負責(心理老師聯系、心理專干專管,班級心理委員密切關注,寢室信息員全程跟蹤)監護制,在充分給予人文關懷的同時,確保當事人人身安全。
(二)去醫院前后的干預措施
1.因各種原因,家長在三天內無法趕到學校,在經過家長認可的情況下,學院決定先由當事人輔導員送當事人到醫院進行專業診療,以不耽誤病情。同時,心理健康中心派一名心理老師(鑒于當事人腦中存有自殺念頭,且經過談話后和心理咨詢師建立了信任關系)協助前往。
2.醫院診斷為心境障礙并伴有精神分裂傾向,建議住院。和家長取得聯系,學院決定幫助家長先墊付住院費讓學生馬上住院接受治療。
3.家長到后,幫助家長辦理休學手續,復印學生病例存檔,安慰并提醒家長復學之時要帶醫院的康復證明。
4.當事人住院期間,學院心理老師保持和當事人主治醫生的聯系。學院曾兩次探望,帶水果和零食給當事人,鼓勵她配合醫生接受治療。當事人出院后回家休養,心理專干老師保持和家長的聯系,定期詢問學生的康復情況,和學生電話,鼓勵她按時服藥,健康成長。體現人文關懷,同時也及時掌握學生動態。
(三)復學時的干預措施
1.為她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當事人快到復學時間時,心理專干老師專門組織當事人班同學和知道這個事情的同學開會,通過做工作爭取同學對她更多的關心,排除對她的歧視。
2.考慮心理障礙的反復發作性,本次事件危機干預領導小組決定對復學后的當事人實行危機干預三級(心理老師聯系、心理專干專管,班級心理委員密切關注)負責關注制,對當事人進行密切的關注和積極的關心,同時由寢室心理信息員督促她按時服藥,心理咨詢老師定期主動找當事人進行心理輔導。
3.回校時復印醫院康復證明,心理中心心理咨詢師再次談話確認康復狀態。
(四)病情復發時的干預措施
畢業前的最后一個學期實習期,學院接到家長的電話,說當事人表現好像有變化,向心理老師求助。
1.向家長詢問她按時服藥的情況,和醫院的主治醫生聯系,初步判斷是由當事人私自停藥引起的病情復發,通知家長盡快帶學生到醫院,再次住院進行鞏固治療。
2.手續上考慮到是畢業生,且最初治愈情況良好,在家長的求同下和征得精神科醫生的意見下,學院沒有對當事人進行辦理休學手續,而是給當事人辦理了二個月病假手續。
3.臨近畢業,當事人還未能復學。和當事人的主治醫生聯系,醫生反映當事人療效很好,但療程還未完成,主治醫生提出,當事人對畢業這個事情看得很重,在病房積極準備畢業論文,如果順利畢業,會對心理治療有很大的幫助。本次事件危機干預領導小組立刻組織材料向學院領導匯報,經過會議商討,學院最終同意派出一個答辯組在醫生陪同下在病房內為當事人進行現場答辯,只要當事人答辯真實通過,可以順利畢業。
四、危機干預成效及體會
當事人順利畢業。父母到學校深深感謝。據心理工作跟蹤回訪的記錄,得知當事人現已在工作崗位上任職,工作狀況良好,生活恢復正常。
通過這個事件,我們深深感觸到:
(1)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不應單純地是某一部門的責任,某一事情的解決,而應是全員配合,愛心干預。每一位學校之人(不僅管理者、老師還有學生)都應該培養強烈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當危機事件出現的時候,當有人需要我們心理救助和情感關心的時候,我們應“以人為本”“全心投入”。
(2)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危機干預隊伍,這批隊伍包括主管領導、學生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及我們的學生干部。要加強對這支隊伍的素質訓練和培訓工作,當危機事件出現的時候,這批隊伍的人能發現問題,判斷問題,簡單處理問題、熟悉心理工作的干預流程,并同時能快速、自動組合為當時事件的危機處理干預小組。
(3)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有時候會和行政要求有出入,要盡可能通過努力,讓大家都重視情感教育,在對待問題學生的時候,運用人性化的觀念,采取人性化的措施,在不違反原則的基礎上特殊問題特殊解決。
(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好能有一個定點的醫療聯系機構,方便學校在判斷不清楚問題的時候能及時轉介,也有利于學校盡快了解學生的問題關鍵所在,同時全面掌握學生治療動態和康復情況。
(5)作為學校,對于醫院診斷需要入院治療的心理問題學生,入院離校時應復印病歷診斷書,返校讀書時也需復印專業醫院開出的康復證明。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季建林,徐俊冕.危機干預的理論與實踐[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4,(4).
[3]鄧勤勤.當代大學生自殺危機及其干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