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
宏觀經濟學課程是高校財經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課,是在微觀經濟學課程基礎上開設的以國家整體宏觀經濟運行為研究對象的一門課程。它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財經類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工具課程。這一課程理論性極強,學起來枯燥乏味。文章結合宏觀經濟學的特點,就研究性教學方法在個人工作中的實踐談幾點看法,以期對宏觀經濟學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和啟迪。
研究性教學 宏觀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伴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宏觀經濟學是西方發達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理論總結和實踐依據,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經濟理論體系。研究性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或教學理念,體現在教與學的全過程之中。它要求我們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和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終實現教學的目標。宏觀經濟學的特點決定了采用研究性教學模式是必要的、可行的。
一、宏觀經濟學的特點
1.宏觀經濟學擁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它是由眾多經濟思想流派的學術觀點和經濟理論構成的,宏觀經濟學整個理論體系可謂包羅萬象。它包括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新凱恩斯主義、新劍橋學派、新制度學派等多個派系。由于體系龐大和流派林立,使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日臻完善,于此同時,過多的學術排斥和對立也給宏觀經濟學的初學者帶來許多誤解和困惑。
2.宏觀經濟學既包含抽象的理論,同時也存在著復雜的數學模型。它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學科。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及結論都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前提之上的抽象的理論分析,分析中排除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能影響結論的影響因素。而這種抽象的理論分析對涉世不深的學生來說無疑會造成許多疑惑與費解。于此同時,宏觀經濟學分析大多都是利用數學推導和數學模型來進行分析的,面對大量的數學推導和模型學生會感到枯燥和乏味。抽象的理論和復雜的模型都會給宏觀經濟學的初學者帶來不安。
3.宏觀經濟學直接產生于現實經濟生活,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經驗總結,是一套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理論體系,它也能指導并反作用于現實經濟生活。因此,宏觀經濟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踐過程中,應該結合本國的國情,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做好價值判斷。
二、研究性教學在宏觀經濟學中的運用
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恰當的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研究性教學把經濟學和生活中的經濟現象聯系起來,使學生深刻的理解經濟學重要概念和理論,并運用經濟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大提升。
1.利用教師個人優勢,形成教學團隊
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優秀教學團隊的打造。優秀的教學團隊使教師資源效益最大化。學校如何利用不同教師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等資源決定效益的高低,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有的教師專門研究西方理論與中國經濟的結合;有的教師對宏觀經濟學的多媒體教學情有獨鐘;有的教師熱衷于宏觀經濟數據的分析;有的教師喜歡探討對社會經濟問題的認識,有的教師精通計量經濟模型等,這些都是宏觀經濟學研究性教學所必需的資源,利用好教師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等資源,把他們安排到相應崗位,其實也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表現。
2.理論聯系實際,精選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哈佛大學在20年代首創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在于培養實用型、高素質和創新能力強的管理人才。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性較強,加之大量的圖形和數理實證分析的許多理論與我國的國情和歷史背景大相徑庭,甚至有很多西方意識形態的東西學生很難接受,枯燥感油然而生。相反,如果教師引入經濟學案例去深入理解宏觀經濟學理論知識就容易得多。經濟學的力量就在于它對現實世界的解釋和應用。那些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難以掌握的理論,如果把他放到案例中去剖析,使學生不但掌握了理論,而且還學會了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就感反倒油然而生了。這便充分顯示了經濟學的美妙之處:精彩的理論分析。例如,通過結合生活中一些熱點問題,將國外成熟先進的市場經濟理論以案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可以增強經濟學理論的現實感,也可以將中國的市場經濟案例運用宏觀經濟學基本理論組織學生辯論,使學生的思維在碰撞的過程中得到升華。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反應力、思維邏輯等諸方面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訓練,為將來走向社會準備條件。但是,在引入案例的同時,一定要結合本國的國情,一定要和本國的經濟情況相融合。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的原理來分析解釋實際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并幫助解決現實中的經濟問題。
3.講清楚前提假設,關注理論的表述
假設是一種理論所適用的條件,任何理論離開了假設可能就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了。宏觀經濟學由于體系龐大和派系林立,不同的學派由于假設條件不同,從而導致政策主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學中對理論的前提假設要清楚的說明是關鍵。比如,在對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問題上,凱恩斯學派假定在短期中價格的剛性,進而得出財政政策對增加國民收入非常有效的結論;而古典學派假定價格具有伸縮性,財政政策的結果只會導致價格的上升,對國民收入沒有任何影響,進而得出財政政策無效性的結論。因此,在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理解觀點的分歧所在。
課堂是開放的、多元的、互動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改進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因此,我們宏觀經濟學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并將其形成一定的特色,貫穿自身的教學生涯,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課堂。
參考文獻:
[1]謝琦.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6.
[2]陳銀娥,王毓槐.《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來自課堂外的思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2).
[3]朱文蔚,李清泉.《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基于地方高校特點的幾點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04).
[4]朱文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礎理論課教學的幾點體會[J].網絡財富,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