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導游基礎知識》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但在目前教學中存在著教材質量不高、課時不足、教學手段陳舊、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因此,依據課程特點,改革教學方法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導游基礎知識 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 策略
導游,是旅游行業的服務窗口,是旅游形象的展示者,是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傳播文化、倡導文明的使者,導游人員的素質和形象直接影響到旅游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整體形象。這就要求導游員應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規范的職業行為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導游基礎知識》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學習旅游文化知識、培養旅游服務技能和文化素養的必修課程,也是“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樹立準確的教學目標,把握課程特點,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成為《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
一、《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的特點
1.內容龐雜,知識點瑣碎
《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內容包括歷史概述、民族民俗、自然旅游資源、風物特產、古代建筑、古典園林、民族傳統技藝、宗教、主要旅游客源地概況及全省各地市旅游資源情況等方面,雖然大多只是概括性的介紹,但涉及多個領域,內容龐雜,信息量大,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多而瑣碎,容易造成學生的記憶疲勞,導致學習興趣下降。
2.部分內容抽象晦澀
《導游基礎知識》所涉及的大多是一些來自于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常識性內容,某些部分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比較抽象晦澀。比如,古代建筑的基本構件、民族傳統技藝等涉及專業知識的部分,學生少有接觸,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二、《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權威教材
《導游基礎知識》的相關教材非常之多,既有國家旅游局組織編寫的導游資格考試指定教材,也有各省組織編寫的導游資格考試教材,還有各類學校組織編寫的相關教材。但高質量的教材可謂鳳毛麟角,各類教材的內容和形式雷同,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研究,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忽視實踐技能的訓練;過分強調內容體系的全面,忽視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
2.課時不足
《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涉及的內容繁多而且抽象,涵蓋了導游講解過程中需要運用的所有知識,囊括了歷史、地理、民俗、特產、建筑、宗教及藝術等各大門類。因此,這門課程需要有充足的時間來講解和學習。而目前大部分院校在實際教學中課時明顯不足,往往只安排一個學期的授課計劃,只有48學時的理論教學,缺少實踐教學環節。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講好這門課難度相當大,很多知識根本就沒有時間講,只能被刪除或壓縮。
3.教學方法陳舊
出于應試的需要,《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方法大多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采取全堂講解的方式,學生則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很少,學生不能參與到教學中來。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考核方式單一
《導游基礎知識》是一門不包含實踐教學環節的理論課程,考核方式主要是閉卷形式的理論考試,少有口試和實踐技能考試。考核成績的評定往往只注重期末考試成績而不關注平時成績和綜合素質。因此,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功利性很強,主要就是為了通過考試,那些善于記憶和努力記憶的學生往往很容易獲得高分。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不能考查出學生的實際水平,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策略
1.優化課程教學內容
由于《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內容龐雜,涉及的領域眾多,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如此多的知識非常困難。而其中很多內容與其他課程交叉重復,如《旅游文化》《旅游地理》《客源國概況》等。因此,在教學中必須確定不同課程的側重點,打破原有課程界限,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在導游服務相關知識要素和技能要素的基礎上,構建教學模塊。可以將課程內容劃分為文化藝術、旅游資源、風物特產、建筑園林、實訓項目五大模塊。這就改變了原來教學內容體系散亂的狀況,并且賦予了教學內容實踐性的要求。
2.加強實踐教學
《導游基礎知識》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要重視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導游模擬講解,課外可以組織開展導游大賽等活動。還可以組織參觀教學,根據教學需要帶領學生到校外相關場所對實物進行觀察研究。另外,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到景點進行導游講解實踐,體驗導游工作,積極與游客溝通交流,向經驗豐富的導游員請教學習。這些實踐教學活動可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培養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3.豐富教學手段
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注入式教學方法,綜合運用課堂討論、情境教學、案例分析、模擬導游等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課堂氣氛。每節課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任務,讓他們充分搜集資料。部分內容如“中國發展簡史”,學生在中學歷史課上已經有所掌握,所以這部分可以讓學生來進行講解,教師來做補充。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另外,結合《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內容繁雜、抽象的特點以及多媒體教學直觀、清晰的優勢,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到教學中來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民居、服飾、特產、建筑等知識,單純講解的話不僅浪費大量時間而且難以理解,而采用多媒體技術,將大量的圖片、視頻資料運用到教學中,就能讓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模糊的形象變得清晰,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記憶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是最基本的教學效果評價方式,也是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途徑。對《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的考核,可以參照“全國導游資格考試”的模式進行改革,采取多樣化的考核方式,考核內容包括平時課堂表現及作業完成情況、導游講解技能口試、期末考試筆試,這三部分分別占課程總評成績的20%、30%、50%。這樣就改變了過去以筆試為主的考試方式,能更全面、客觀地了解和評價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養,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作為旅游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的《導游基礎知識》,關系到學生的考證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山東省全國導游資格考試教材編委會.導游基礎知識[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徐可.《導游基礎》課程教學的創新與優化[J].中國科技信息,2008,(4):240-242.
[3]賀萍.對《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07,(6):108-109.
[4]劉是今.高職《導游基礎》課程的教學體會[J].職業教育研究,2010(1):148~149.
基金項目:泰山學院教學改革項目: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質量保障體系研究(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