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法》修改蹣跚前行

本期欄目主持人:靳偉華 jinweihua1014@sohu.com
20 11年12月26日,新華社發布的一則稿件讓長期以來關注《預算法》修改的專家學者和公眾有所期待。自2001年法學界熱議開始,預算法修改的“十年之癢”有望終結。
在這則有關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的新華社通稿中提及:“會議聽取了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受國務院委托作的關于預算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現行預算法已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發展要求,有必要修改完善。謝旭人從增強預算的完整性、科學性和透明度,健全財政管理體制,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強化政府債務管理,增強預算執行的規范性,完善預算審查監督的規定,規范預算調整等七個方面對草案的主要內容作了說明”。
此次人大審議的修正案究竟是隔靴搔癢還是切中肯綮尚未可知,因為與同一會議審議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相比,預算法修改草案要低調得多:不僅事先媒體并未對其進行充分報道,在全國人大的官方網站上,本次人大常委會的專題中也沒有列出,人大常委會甚至并沒有向由其選定的主要中央媒體開放《預算法修正案(草案)》的分組審議。
預算法修正案的保密程度也間接說明了預算法修改涉及的利益廣泛、博弈激烈。
在此背景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草案維持了《預算法》的立法宗旨和框架,體現了在行政部門主導下“小步快走”的修法理念,并在規范預算外收入、細化預算編制、允許地方自主發債、預算公開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改進,但修改程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