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梅,葉新平,黎 翔
(1.江西財經大學a.經濟學院b.信息管理學院,南昌330013;2.南昌理工學院,南昌330013)
金融危機后,我國政府開始實施糧食收購、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家電、汽車下鄉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用以啟動農村消費需求,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明確指出“擴內需、保增長的潛在市場在農村”,“十二五規劃”更是把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尤其是農村居民消費需求作為當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見,為了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啟動農村消費對于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VAR(向量自回歸)模型是將單變量自回歸模型推廣到由多元時間序列組成的“向量”自回歸模型的非結構化多方程模型。VAR模型可以處理多個相關經濟變量,而且分析、預測起來也較容易實現。
VAR模型的表達式:
變量意義:yt為內生變量,xt為外生變量,p為滯后階數,T為樣本個數,εt為k維擾動向量。
為了滿足VAR模型平穩性要求,建立VAR模型之前,首先要對相關數據的平穩性進行檢驗。平穩性檢驗可以用DF檢驗、ADF檢驗或PP檢驗等,本文采用ADF檢驗方法,對實證分析模型的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
VAR模型主要是考察系統的動態特征,即每個內生變量對變量自身及其他內生變量變化所產生的影響,運用脈沖響應函數來反映。構建二元結構VAR模型:

其中,yt=(y1t,y2t)T,B、Γ0均為系數矩陣,ζ=(ζ1t,ζ2t)T是作用在y1t,y2t上的結構沖擊。將(2)式轉化為簡化式方程:y1t對y2t脈沖響應函數為:

dy1t+n/d(ζ2t)=f(n),n=0,1,···

yit是VAR模型的第i個變量,ψq,ij是方差分解函數,σij是第j各變量的標準差,RVCij(s)表示第J個變量對第i個變量的方差貢獻率。
時間序列存在序列相關,為避免偽回歸,常用Granger因果性檢驗來判斷時間序列因果關系的存在性和方向。計量經濟學中格蘭杰因果性定義:如果由yt和xt滯后值所決定的yt的條件分布與僅由yt滯后值決定的條件分布相同,即f(yt/yt-1,···,xt-1,···)=f(yt/yt-1,···),則稱xt-1對yt存在Granger因果性。按照定義,xt對yt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的檢驗可以通過檢驗以yt為被解釋變量的VAR模型中是否可以把xt的全部滯后變量全部剔除。
本文用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xt)作為衡量農村消費的變量;以GDP的增長率(yt)為經濟增長水平;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1979~2010)。為了消除物價波動因素,使用農村消費價格指數及GDP折算指數將xt和yt處理為以1978年為基期的實際水平。對xt和yt做自然對數化處理,lnxt和lnyt,以消除異方差和多重共線性。
由于lnxt和lnyt及其一階差分序列均為不平穩的時間序列,二階差分后成為平穩時間序列,所以,反映我國農村消費與國民經濟增長之間的長期關系可用二階差分來建立VAR模型(見表1)。

表1 平穩性檢驗
模型估計時,一方面為了完整的反映其動態特征希望模型的滯后期(p)足夠大;另一方面,滯后期(p)長會影響自由度。綜合考慮滯后期與自由度,確定VAR模型的滯后階數可以根據AIC和SC信息量取值最小的原則或LR法。由此滯后階數定義為2階,VAR模型具體估計式為(5)、(6)。

在VAR模型的基礎上,研究農村居民消費的脈沖響應函數(見表2)。結果表明農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關系表現為“W”型,從長期來看農村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表現出持續、正向的作用。

表2 lnyt對lnxt的響應
我國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有利于勞動力市場的發育,有助于農村居民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其收入水平,穩定其消費支出與收入增長預期;另一方面農村居民享受更便利公共服務設施和優良的消費環境,從而提高消費效率,并降低了農民消費過程中的成本,最終有利于農村居民潛在消費需求的釋放和增長,導致農村居民消費表現為持續、穩定的增長,并成為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撐和重要依托,這就有利于實現農村消費與國民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與互動。
通過方差分解方法分析我國農村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動態關系,研究結果見表3。農村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沖擊第1期達到了32.69%,表明經濟增長變動的32.69%是由農村消費增長所導致。2、3期有所下降,第4期后又呈明上升趨勢,第10期穩定在45%的水平。因此,農村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正向推動作用呈不斷增強的趨勢。而受自身消費心理、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農村居民的消費具有一定的慣性,所以農村居民消費對其自身影響仍然發揮著較大的作用。這與上面脈沖響應分析的結果以及方差分解技術得出的結論趨于一致。
VAR模型、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估計結果表明1978~2009年農村消費(lnX)對我國經濟的增長呈現為正向拉動作用,但兩者之間的具體關系如何還需要進一步檢驗。為此,我們用Granger檢驗方法來判斷變量間因果關系的存在性和相互影響方向,兩個變量的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見表4,我們滯后階數選擇了3階和4階。由表4可知,我國農村消費與經濟增長互為雙向格蘭杰原因,研究結果表明,農村居民消費有力的推動了我國經濟增長,并且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農村消費需求的擴大。因此,當前啟動農村消費對擴大國內需求,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可行性。

表3 xt的方差分解

表4 Granger檢驗結果
首先,促進農村居民收入持續、穩步增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通過改革和調整收入分配體制,重點向農村傾斜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村居民的轉移支付力度,爭取做到“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從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根本上增家農民收入,增強農村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
其次,建立農村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金融支持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長期以來,城鄉金融發展差距很大,金融體系支農力度嚴重不足,進行農業生產,農村居民主要還是依靠自身的資本積累和儲蓄,導致農村消費需求的增長收到抑制。因此政府應當以此次擴大農村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政策為契機,盡量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的種類,改革現有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因此農村信用社可以開發一些“面向農民,服務三農”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也可以開發一些服務“三農”的金融產品,從而提高農民的融資渠道。再次,積極推進農村向城鎮化發展。積極推進農村向城鎮化有利于提高農村土地的利用率和農業生產率,從而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且還可以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通過商業網點的建立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方面可以帶動一系列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實現城鄉一體化,如社區物業管理、交通運輸業、金融業、建筑、房地產、教育、餐旅、服務、信息、咨詢等一系列與城鎮配套設施的建設與發展。既促進了農村居民的就業水平,又促進了農村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所以政府應加大城鎮化政策支持力度,使農村城鎮化消費的功能得以增強,進而推動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最后,還要加快完善、健全農村居民社會保障體系。近年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滯后建設,是制約農村居民消費的主要影響因素,導致我國農村居民高儲蓄低消費。所以,要讓農村居民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和依托,關鍵是要解決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因此,政府要盡快建立并完善以農村養老、教育、醫療、就業為主體,以農村低保、五保供養、災民救助、住房救助、司法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并要逐漸提高對農村居民各類不確定性支出的補助標準,從而穩定農村居民支出預期,提振農村居民的消費信心。
[1] 王春娟,黃昊.二元結構下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差異性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09,(7).
[2] 姜長云.擴大內需潛力最大的在農村嗎?[J].今日中國論壇,2009,(5).
[3] 王裕國.對當前實施的幾項強農惠農措施的探討[J].消費經濟,2009,(6).
[4] 趙霞,何秀榮.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在農村嗎?[J].農業經濟問題,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