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金
摘 要:國外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成功的經驗,給我國企業什么啟示?通過對國外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歷程的分析和總結,提煉出隱藏在商業模式創新背后共同的邏輯。商業模式創新的起點和終點,是基于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挖掘,以發現未被開發和滿足的顧客需求;而不是基于對高新技術引進、資本注入的過度依賴。
關鍵詞:商業模式創新 創新起點 顧客需求
中圖分類號:F740.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7-010-02
一、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意義
從未像今天這樣,人們如此關注商業模式創新。2008年12月《哈弗商業評論》的研究報告指出,上世紀后1/4的時間,世界財富500強新入圍的27家企業中,有11家是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來實現的{1}。從2006至2009年,IBM開展的一項關于商業模式創新的調查表明,70%的CEO認為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面臨的主要任務,甚至高達98%的CEO正在對各自的商業模式進行程度不等的修正。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與服務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2}。甚至有人認為,商業模式是企業競爭的最高形態。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實際上,國內企業也一直在關注和審視各自的商業模式,也在對各自的商業模式的進行創新。但從有關文獻和案例來看,國內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成功的案例乏善可陳,這與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狀態極不相稱。相比之下,國外有關商業模式創新的成功經驗和經典案例則層出不窮。這其中既有來自發達國家,如蘋果iPod、瑞安航空Ryanair、日本游戲機生產商任天堂的Wii;也有來自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的TaTa。
這些企業是如何是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的?通過分析這些成功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歷程,總結隱藏在商業模式創新背后共同的邏輯,提煉企業在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時所共同遵循邏輯法則,對國內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二、國際巨頭商業模式創新之路
1.Apple的“iTunes+ iPod”。2003年,蘋果推出了“iTunes音樂商店+iPod”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可以讓用戶輕松方便地搜索、購買、下載和享受音樂體驗。它通過硬件與軟件iTune的完美結合,使用戶可以將音樂及其它內容從iPod同步到電腦中。同時,iTune還提供了與蘋果在線商店的無縫鏈接,用戶可以從這個商店里購買和下載需要的內容{3}。這種商業模式,本質上把“音樂版權商”和聽眾直接聯系起來。這使得蘋果公司躍升為當今全球最大在線音樂零售商,其銷售額從2003年的10億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00億美元。
2.Ryanair航空。上世紀90年代,美國航空運輸也競爭異常激烈,航空巨頭為搶奪中高端客戶不惜一切,但疏于對低端客戶的開發。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航空運輸領域生存,90年代初期,Ryanair航空開始其商業模式的轉型:從傳統商業模式向低成本商業模式的轉變。它降低成本手段非常多,如取消一切不必要的服務,對所有非必需服務收費,聚焦目標于價格敏感的客戶,不提供免費飲食,大幅縮減中途休息時間,載客飛機統一使用波音737,盡可能使用非工會雇員,精簡公司指揮部人員等等。通過這些花樣繁多的手段和措施,Ryanair航空的機票價格降至聞所未聞、競爭對手難以招架的地步。正是依靠這種商業模式的創新,Ryanair不僅牢牢地鎖住了那些對價格敏感的中低端客戶群,也不斷蠶食著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其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逐年快速增長,成為行業領頭羊{4}。
3.印度TaTa。印度人口很多,交通設施不發達,很多家庭的交通和代步工具是一種可以同時承載多人的腳踏車,汽車僅是上層社會特權人物的炫耀品。為此,TaTa的創始人Ranta決定開發一種新型交通工具,來滿足印度巨大的尚未滿足的市場需求。于是他開發了一種名叫Nano的微型汽車,這種汽車不但安全,適合于任何氣候條件;而且價格低廉,多數家庭可以負擔得起。憑借對市場空白的敏銳觀察,Tata借助Nano這種新型交通工具,成為印度最大的私人企業{5}。
4.任天堂Wii。在游戲機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微軟、索尼和任天堂三分天下。索尼和微軟的競爭代價昂貴,專利性和最新型的技術都以游戲發燒友為目標,贊助游戲機的同時希望贏得市場細分市場份額;但是游戲發燒友市場容量是很小的。
任天堂則另辟蹊徑,專注于另一個對技術性能遠不敏感的市場細分群體,也就是那些數量龐大的休閑游戲玩家,而不是很小的傳統游戲發燒友市場。任天堂通過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很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它以動作控制游戲的“趣味因素”吸引客戶,通過給相對便宜的游戲機配備一個專門遙控器,讓玩家可以通過身體的姿勢控制方向。任天堂Wii的成功在于其通過產品(運動控制)的低成本差異化來滿足市場需求。
三、商業模式創新成功對我國企業的啟示
上述案例表明,商業模式創新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在于對于市場需求與機會的深刻理解、挖掘和準確把握;而不在于對高新技術和雄厚資本的追逐。
實際上,在iPod問世之前,Diamond和Best Data兩家公司在數字音與市場早已聲名遠揚,兩家分別控制著該行業的硬件和軟件,但是二者之間一直缺少溝通,這給iPod后來的成功提供了絕好的市場機會。iPod所做的僅僅是通過整合一個外形時尚的音樂數字設備iPod與音樂交流平臺iTune,將音樂愛好者和版權所有者聯系起來,這極大地滿足了音樂愛好者更容易和便捷地下載、購買和體驗音樂。正是基于對市場空白或機會的敏銳觀察,Apple成為行業第一。Ryanair、印度TaTa及任天堂Wii,都是基于對市場空白的敏銳觀察,以新的商業模式極大地滿足了市場需求,并沒有憑借高新技術或雄厚資本。
相反,我國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似乎走了一條完全相反的路子。國內企業在商業模式創新時,對高新技術和資本注入的關注程度,遠遠超過對市場需求與機會的關注。當“狹小”的國內市場“不能”滿足胃口時,國內企業最近癡迷于海外兼并擴張這種新商業模式,但成功者寥寥無幾。聯想收購IBM的個人電腦,吉利收購瑞典的沃爾沃,TCL收購法國的阿爾卡特,其結局都非常糟糕。這些商業模式創新失敗個案之根本原因在于,過分關注于高新技術與資本注入,而忽視市場機會與客戶需求。
商業模式的創新的起點和終點,是通過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挖掘,發現未被開發和滿足的顧客需求;而不是過分依賴高新技術的引進、資本的注入或其它。國外商業模式創新成功案例背后所隱藏的這些理念或邏輯,很值得國內企業深思和借鑒。在這方面,國內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注釋:
{1}Mark W. Johnson et al.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12): 51-4.
{2}Deruker.P.F. 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9): 88-105.
{3}亞歷山大.奧斯特瓦爾德.商業模式新生代[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37.
{4}Ramon et al. How to Design A Winning Business Model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1(1-2): 101-7.
{5}Matthew J. Eyring et al. New Business Models In Emerging Markets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1(1-2): 89-93.
(作者單位:1.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 上海 200051;2.河南工程學院工商管理系 河南鄭州 451191)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