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琳
傅茂恒,一位獨特的醫學工作者。九歲隨父學醫,16歲父親去世后,用他的話說是吃著“百家飯”繼續學習醫學。他先后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經歷兒科、急診科、內科、神經科的臨床實踐20多年,然而15年的臨床醫學工作之后,他卻毅然選擇了放棄自己的工作,2005年傅茂恒辭職離開工作崗位,之后游歷海內外,遍訪名家大師,最終學百家知識而成自己獨特風格,總結出一套適合中國老百姓體質的不生病、抗衰老的方法,出版了《不衰老的活法》一書。
傅茂恒既是中華武林百杰、朱砂掌大師楊永先生一脈傳人,中華傳統養生大師張華卿先生的傳人,南京醫科大學李作漢教授的弟子,亦是臺灣脊椎矯正學會創會理事長謝慶良教授弟子,并且先后拜師百病神針大師李柏松先生等十余位名家高人,吸納總結了現代10余位在中醫藥、針灸、武術養生方面卓有成就的名家大師畢生的實踐經驗,悟創以調理人體臟腑機能及氣血陰陽平衡為目的,化繁為簡、百病通治的“經絡復能養生體系”、包涵了道醫學、武醫學以及自己臨床20多年治病救人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針對調理身心衰老健康自助調治方案.
中醫傳統不可丟
“認為主動的結合現代醫學科技成果是傳統中醫在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中醫要生存,必須要與現代科技成就相結合,必須是以臨床實踐的確實的療效為立足點,經得起現代科技檢測手段的客觀評價,僅僅是突出中醫的神秘化、玄學化的所謂‘文化中醫將死無葬身之地”。
傅茂恒說,他現在所講的方法是中醫傳統的八綱辨證法和針灸學、經絡學結合、現代神經醫學、美國脊柱康復醫學的研究成果及日本骨盆醫學的研究成果,薈萃古今中外,加之道家內功修煉的精華,以此作為理論基礎,把精、氣、神三關對應到后背脊椎的三個節段,重新提升出來的一套新的理論方法,這種方法既源于傳統,又源于現實,既高于傳統中醫,又與現代醫學相對接,在整體理論創新的前提之下,真正實現了一套理論,多種方法,知行合一。從理論根源的高度實現了砭、針、灸、藥、食療、各種外治手段的系統整合,有的放矢的相互配合,取得復合性的療效,實踐效果遠遠超出單一手段。避免了傳統中醫技術師出多門,甚至自相矛盾的沖突,更加的直觀,看得見,摸得著、立即學得會,用得上,解決了傳統中醫難以復制的問題。
他認為中西醫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關系,中西醫研究的都是人,完全可以互相印證。“中醫現在的狀況非常不理想,幾乎誰都可以說自己懂中醫、懂養生,因為中醫養生系統沒有可以判斷對錯的量化標準,所以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便發表自己的意見,中醫發展需要和西醫互補,總之,創新與實效才是傳統中醫學的真正生命力所在,體現出中醫的活的靈魂。需要我們萃取中醫精華,并一代代傳承下去。
現在的傅茂恒在養生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把道家、儒家的一些知識融匯到藥理養生之中,他要求人們多讀《大學》、《中庸》、《道德經》、《心經》等傳統文化的優秀典籍。
中醫是最集中保留中國人傳統思維知識、中國思維哲學精華之所在,學好中醫必須具備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經典就是幫助我們了解古人的思維方式,只有回歸傳統,掌握中國人應有的思維方式,以此理解中醫的典籍,才能回歸本源,順流而下理解古典醫籍蘊涵的思想精髓,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典籍中的實質和核心。”
養生治病更治人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勝 人 者 有 力 , 自 勝 者 強 。
知 足 者 富 。
強 行 者 有 志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壽 。
傅茂恒用這些話來闡述自己對“不衰老”的觀點。他說,人到最后都會死,簡單的身體健康、無病無災根本就不能作為不衰老的特征,無病無災只是延續生命最基本的條件,一個人真正的不衰老,是達到自我內在的完美,特別是對社會的完美,也就是對社會的貢獻。“死而不亡者壽”,人雖死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他的思想和精神還在,在傅茂恒看來,孔子便是“死而不亡者壽”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在傅茂恒的觀念中,判定一個人是否衰老的關鍵是在于這個人的內在思想。同樣,他認為一個人生病在很大程度上也跟內心有關聯,人的內在精、氣、神的整體狀況改變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萬病皆有心念起”,疾病不是無緣無故來,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的各種情緒,這和內氣有關,之所以有這些變化是因為人的內心有舍不得又放不下的貪念。世上幾人可問心?是內在的心靈不純凈了才會有外在的百病纏身,治病是小事,救人才是關鍵。
當今人們近乎迷信于中醫養生,傅茂恒提醒人們,真正的養生并不是通常理解的揉揉掐掐,做做針灸,拔拔火罐,相反這些只是消除病癥的手段,養生要從自我的內心修養開始,內心光明、健康了,所謂的“大毛病”也能成為小問題,現在的臨床醫生更多的是追求治療外在的病癥,有點舍本逐末的感覺。真正的醫者不僅要解決病人現實的痛苦,更要幫助病患回歸于內心的安寧,這才是真正回報社會、造福人類的大事。
坎坷行走只為醫
傅茂恒開設養生培訓班的過程并不順利,一路走來坎坷荊棘。2011年9月起,傅茂恒開始開設公益性的養生培訓班。傅茂恒說:“這個事情我一直都在思考完善,一直都在做準備,一直都渴望找到一個平臺把自己學的東西傳授出去,讓大家分享,但就是沒有機會,后來想想不能干等,我想能有‘飛機就飛上天,沒有也要赤腳走長征路”。
在培訓中他摒棄了講解傳統中醫理論的那些陳詞濫調,更多的關注方法和實際操作能力,他非常自信地說:“只要有醫學基礎的人,三天的培訓,我一定讓他改頭換面,脫胎換骨;即使是沒有醫學基礎的,只要是高中學歷,經過三個月的培訓,他的動手能力一定不比現有體制下五年本科出來的學生差。”目前為止,傅茂恒的培訓班平穩地發展著,他希望能夠在今后的培訓中吸引更多致力于醫學行業的人。
培訓班的建立使傅茂恒向自己的夢想一步一步靠近著。每一期的培訓,傅茂恒都親自上陣,把多年的實踐經驗和許多人眼中視如珍寶的絕密傾囊相授,手把手的教學,心與心的交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傳授多年總結悟創的心得。但要長期進行培訓,他也不得不為生計著想。然而傅茂恒堅定地說:“雖然現在只有我一個人在做,但我會堅持下去,真正的中醫精華傳統是不能丟掉的。繼承、創新和發展中醫就是對各位前輩先師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