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利紅
摘 要:會計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活動,通過提供會計信息服務于信息使用者.會計信息能否最大程度上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相關,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就是對會計信息質量所作的要求。文章從國外、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規定入手,有針對性地對我國當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分析和思考,進而提出改進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建議。
關鍵詞:會計信息 質量特征 改進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7-141-02
我國會計與國際接軌,趨于國際化,對會計質量提出更高要求。會計必須提供符合一定質量標準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成為我國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概述
1.含義:會計信息與經濟活動相聯系,是運用會計專門方法,獲取并提供的會計主體價值運動方面的經濟信息。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滿足人們對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要求,是衡量會計信息有用程度的基本標準。
2.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主要作用。
(1)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會計信息生成和披露的行為指南。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對會計信息質量作了具體要求,因而會計主體在進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行為活動中,應當遵從原則性規定,直接受質量特征的指導。
(2)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評判會計信息質量的最基本的依據。從一定意義上講,會計的最終產品就是生成的會計信息。做為“產品”的會計信息是有質量的,質量的優劣程度對會計信息的需要者影響很大。有了明確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供需雙方才能夠在利益分配關系上找到平衡的支撐點。
(3)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會計目標實現的基本要求。會計的目標簡單地來說是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能夠對會計信息起到約束作用,進而有助于會計目標的實現。
(4)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為會計準則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經濟的飛速發展,會不斷產生新的經濟事項,原有的會計準則、制度與新的經濟形勢發展會不相適應。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作為會計準則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發展和完善會計理論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主要觀點
中外會計理論界對會計信息質量爭論較多,各國會計準則對會計質量特征的規定也有所不同。
1.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規定。國際會計準則委員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規定,即: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相關性內含有預測價值和確證作用以及重要性的部分,而可靠性則涵蓋了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審慎及完整性。另外作為約束條件有及時性、成本效益原則。
2.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規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提出以“決策有用性”為核心的會計信息質量分級體系。其要點為:第一,會計信息首要質量特征是相關性和可靠性。相關性的構成有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可靠性的構成有如實表達、中立性和可核性。第二,可比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質量特征。第三,可理解性是針對用戶的質量特征。第四“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是提供會計信息的普遍性約束條件。
3.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規定。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借鑒基礎上對會計信息質量研究有了一定創新。它將信息質量特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信息質量與會計信息內容有關。主要有:相關性及內含預測價值和證實價值,可靠性及內含如實表述、實質性、謹慎性、中立性、完整性等;第二部分信息質量與報表表述有關。主要有:可理解性、可比性及其內含一致性和披露。第三部分信息質量是約束會計質量的。主要有:質量標準權衡、及時性、效益大于成本等。另外還有傳統性要求的真實與公允性。
4.我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規定。我國1992年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2000年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是從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角度論述會計信息質量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觀性、相關性、一致性、可比性、明晰性、及時性、謹慎性、完整性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等。2006年2月,我國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不再提及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而明確了八個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指標,即:“可靠性、相關性、明晰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
三、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內容
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要如實反映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并具有可核性。相當于把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原本的認識,不附加外部的主觀條件。客觀、公正、中立體現了可靠性的實質。
2.相關性。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相關聯。其一,可以幫助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過去、現在或未來的經濟情況進行評價;其二,對過去已作出的評價得以證實或糾正。因而相關性質量特征具有預測、反饋的價值。
3.明晰性。明晰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楚明白。財務會計報告內容應做到完整清晰,形式簡潔明了,容易被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當然這種可理解性是建立在會計使用者具有一定閱讀能力基礎上的。
4.可比性。可比性質量特征內涵有兩個層次,其一是同類或類似的會計信息在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可比;其二是同類或類似的會計信息在不同企業應當可比。信息使用者據此可以進行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分析評價。
5.及時性。及時性質量特征是對會計信息在時效上的要求。信息的價值和時效相關,所以企業要對當期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及時處理,及時傳遞和報送,不得提前或延后。以保證信息使用者能充分利用信息以作出決策。
6.重要性。強調會計信息的重要性,主要是出于對會計信息的效用與加工會計信息的成本這兩個方面的考慮。由于企業發生的經濟交易事項在客觀上存在重要程度之分,而不同信息使用者對不同的信息需求存在差異,依照會計行為的經濟原則,重要事項要加以重點反映。
7.謹慎性。經濟環境存在不確定因素,企業要有效地規避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需要持謹慎的態度對會計事項進行反映。在實務操作中,謹慎性體現在:一是確認并計量可能發生的費用和損失;二是選用不高估資產價值的計量方法。
8.實質重于形式。實質重于形式是指企業依據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而不僅僅依據其法律形式來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其目的是實質內容能夠得以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更為準確。
從上述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來看,內容是比較豐富的,數量上與其他國家或組織相比也相差無幾,但深層次來說各質量特征之間的相互關系比較模糊,概念定義還不夠明確,各主要質量特征簡單地堆列在一起,既沒有層次性,又不具備系統性。
四、改進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建議
改進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基本思路:立足于我國現實,從實際出發,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成果,依據所處的會計環境準確定位會計目標,并以會計目標為出發點,充分考慮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制定出與我國實際相適合的會計信息質量體系。
1.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在可操作性方面需進一步強化。會計方法的選擇會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在我國,由于會計核算方法存在多樣性,以及會計程序的可選擇性,但卻沒有選擇會計程序和方法相應的具體標準,使其可操作性較差,所以應盡快制定出臺有關會計程序和方法標準的選用政策,以使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在可操作性上能得以加強。
2.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需進一步完善。我國應在宏觀層面上完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即建立我國完整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并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納入該框架中,以明確會計信息特征在會計基本理論中的不可或缺地位,并明確各部分、各層次的相關性和重要性,有利于幫助使用者解讀財務報告,據以對所需信息進行恰當的分析判斷,最終作出正確的決策,真正擔負好會計目標確立和實現的橋梁功能。
3.盡快構建具有邏輯結構、多層次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之間的主次邏輯關系不明確。可靠性、相關性、明晰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八個信息質量方面的條款平行羅列,內在聯系不明,邏輯關系較為混亂,沒有形成完整的邏輯體系構架,不便于信息使用者在各質量特征間進行科學高效的權衡。應當借鑒一些國家和組織較為成熟和先進的模式,結合我國的國情,考慮相關影響因素,建立層次化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以適應會計作為國際商業通用語言走向世界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毛洪偉,陳廷海,劉陽.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比較與構建[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7(09)
2.劉晶,胡百東.國內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比較研究[J].商業經濟,2009(02)
3.余海榮.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6(09)
4.張國梅.淺談關于構建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幾點設想[J].消費導刊,2009(03)
(作者單位:晉中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晉中 030600)
(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