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翼鋒
摘 要:文章論述了網絡會計產生的背景、定義、特點及對傳統會計的影響,分析了電算化網絡系統應注意的問題,對加強網絡會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網絡會計 背景 特點 影響 建議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7-157-02
一、網絡會計產生的背景、定義、特點及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一)網絡會計產生的背景
1.單機系統的不足。從目前我國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應用情況來看,大多仍停留在單機狀態。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成熟,單機應用日益顯現出不足。
2.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網絡化成為必然。電腦網絡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主流,網絡技術的普遍應用,進一步推動了會計電算化系統向深度和廣度的方向發展,即實現會計電算化的網絡化。網絡系統可以克服單機系統的缺陷,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的功能。
網絡會計是依托在互聯網環境下對各種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會計活動。同時它也是建立在網絡環境基礎上的會計信息系統,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幫助企業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協同遠程報表、報賬、查賬、審計的遠程處理,事中動態會計核算與在線財務管理,支持電子單據與電子貨幣,改變財務信息的獲取與利用方式,使企業會計核算工作走上無紙化的階段。
網絡會計既是對傳統會計的繼承,又是對傳統會計的發展,具有十分顯著的特點。首先,網絡財務有著最小的并購成本。網絡財務能幫助企業財務部門以最小的成本構造出完美的并購方案。通過網絡財務企業財務部門可隨時了解并購對象的業務伙伴和競爭對手的信息,判斷出其真正的價值,尋找出恰當的并購時機。其次,網絡財務有著最低的運營成本,實現了財務與業務的協同,使社會資源實現了最優配置,可以將企業甚至全社會的運營成本降至最低。再次,網絡財務可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網絡財務的出現,可以壓縮企業組織的中間管理層次,有效的解決組織結構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網絡財務具有遠程處理和適時處理功能,可以實現數據傳遞的電子化、集中化,使網絡資源高度共享,從根本上改變了財務、業務的運作時間差產生的信息不對稱的滯后狀況,從而使總部的遠程監控和集中管理成為可能。最后,網絡財務能夠實現財務管理集中化。在財務管理日益國際化的今天,跨地區的公司可以通過網絡財務對異地的分支機構實現集中的財務管理,由總部將其作為系統性的活動加以管理,這對資金管理一體化的企業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對傳統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影響
1.對會計理論的影響。在會計基本理論中會計四項假設是最為重要的,但隨著網絡會計的產生,四項假設中三項假設有變動和改變,只有貨幣計量假設沒有很大變動,只是更趨于實際。會計主體假設是諸項假設中最主要的一項,是會計工作的單位,如該假設不能成立,以下幾項假設均不能成立,會計工作也無法開展。但網絡會計的主體-網絡公司是一個虛擬公司,所以它不同于傳統會計主體的范疇,很難確定會計主體也就是網上存在的這個臨時組織往往是虛擬的或臨時的。持續經營假設由于網絡會計的產生而不能成立,網絡會計的主體網絡公司是一個存在網上的臨時組織,完成后即進行解散。會計分期假設也由傳統的劃分方式變為了適用于網絡會計的劃分。
2.網絡會計對實務的影響。(1)對權責發生制的沖擊。它主要是限制期內費用和收入的分配。而在網絡會計中會計期間等同于交易期間,所以無跨期分攤收入和費用的問題。另一種方法現金收付制則更適用網會。(2)對歷史成本計價原則的沖擊。網絡公司是個臨時性組織,它否定了持續經營假設,所以它的成本計價按現行價值,歷史成本對網絡會計而言已喪失了意義。(3)對會計報表的挑戰,傳統會計中,報表是在一個會計期間結束后編制的,都有面向歷史的缺陷,網絡會計這種即時處理隨時提供信息特點是以往會計報表所無法比擬的,更適應決策者的要求。(4)對會計職能的影響。網絡會計對核算、監督職能均有要求,尤其是會計監督職能。會計監督在整個交易過程中,分為交易前監督,交易中監督,交易后監督。嚴格執行這些監督即可保證網絡會計工作完全有效的運作。
二、電算化網絡系統應注意的問題
1.會計電算化網絡軟件的選擇應注意以下指標。網絡軟件的兼容性與擴充性,網絡本身的經濟性與可回收性,網絡本身的先進性、可靠性,網絡數據庫的共享與控制性,業務處理能力,網絡軟件可維護性等。參照上述數據,綜合具體情況,針對市場優選出適合本身的最優、最佳網絡軟件。
2.對能夠進入到網絡的會計信息從信息格式、信息內容的方面制定出統一的標準與規范。
3.建立嚴格的網絡管理規范,包括人員分工,數據設置,數據庫共享控制措施,數據備份制度等。
4.會計電算化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對電腦黑客和病毒必須要有相應的防范措施。在電腦網絡環境下,某些內部人員的惡意行為及工作人員的無意行為都可能造成會計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
三、會計電算化網絡的選擇原則
(一)會計電算化網絡的選擇原則
1.網絡選擇必須要有長遠發展的眼光。由于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迅猛性,網絡系統的建立必須考慮到系統的可擴充性、可擴展性、系統的兼容性,網絡技術的采用要有超前性。
2.網絡建設必須滿足財務工作的需求,滿足迫切目標,解決迫切問題,不求大而全。
(二)網絡電算化系統模式的選擇
1.主機處理模式。由一臺主機帶多個集中式處理系統、程序,數據集中存放在性能較好的主機中,由主機負責所有的撤離業務,中端機僅用于輸出輸入。
2.文件服務器模式。它是將多個獨立的計算機用網絡鏈接起來的一種局域網絡系統。服務器負責從硬盤查詢所需要的文件,并通過網絡把它發送給用戶,所有的應用處理包括數據處理都由pc機獨立完成,處理結果以文件形式回送文件服務器。其處理能力取決于工作站上pc機的性能。
3.客戶機/服務器模式。該模式的連接方式是一種兩層結構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服務器端一般配備數據庫服務器,客戶端分布在各部門中,但在網絡中傳輸的一般是請求與結果,而不是整個文件.
4.瀏覽服務器模式。該模式是面向internet網,是以web為核心的n層分布式計算機模式,也是當今最為先進的計算模式。
以上四種會計電算化網絡模式各有優勢。第一種模式有造價低,數據安全和保密性高的優點,但由于數據的高度集中處理,其適用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來說適合于中小型企業單位。第二種模式投資較低,數據共享性好,擴展容易,操作方便,但區域性要求較高。第三種模式可以在廣域范圍內進行網絡傳輸數據,實現數據共享。其網絡性能高,支持多種機型,可以實現不同網絡結構的互聯,系統規模較大,投資也較大。該模式集中了模式一與模式二的優點。第四種模式則主要應用在地域比較分散的集團型企業,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較好,但要求能夠對互聯網知識有較為深入的了解。
因此,各單位應結合自身的情況,包括財力、應用范圍等,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網絡模式。但從目前已使用的單位來看,模式一和模式二使用的單位甚少,模式三較為合適。但從企業的長遠發展及計算機技術的推廣應用來看模式四必定是企業未來會計工作的主流和方向。
四、為使網絡會計工作能高速、優質、順利進行,必須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
加強立法和電算化制度建設,從政策方面實現計算機安全及數據保護。建立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建立崗位責任制是會計電算化工作順利實施的保證。對會計人員的管理要體現“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明確系統內各類人員的職責、權限并與利益掛鉤。切實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要求,工作有檢查。
(一)日常操作管理
日常操作管理是指通過對系統日常運作的管理,保證系統正常運行,完成會計核算工作,保證會計信息的安全與完整。日常操作管理主要包括計算機系統使用管理和上機操作管理。
1.計算機使用系統管理。計算機系統是會計軟件運行的物質基礎。對計算機系統的管理旨在為電算化系統的硬件設備創造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保護計算機設備,防止各種非指定人員進入機房和操作計算機。保證機內的程序與會計數據的安全。
2.上機操作管理。上機操作的管理是通過建立與實際各種操作管理制度,要求會計人員按規定錄入原始數據,記賬憑證,執行各功能模塊,輸出種類信息,做好系統內有關數據的備份,嚴格禁止越權操作、非法操作會計軟件,確保會計電算化系統安全、有效、正常的運行、操作。
3.會計業務處理程序的管理。要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處理會計業務,保證輸入計算機的會計數據正確合法,會計軟件處理正確,當天會計業務當天記賬,期末要及時打印輸出會計報表,靈活運用計算機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4.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系統維護管理。系統維護人員負責系統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的維護工作,及時排除故障,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系統維護一般由系統維護員或指定的專人負責,系統維護員可進行維護工作但不得操作會計軟件,進行會計核算工作。
5.會計檔案管理。實現會計電算化后,會計檔案的磁化具有不可預見性,所以要求對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塵工作,重要會計檔案應準備雙份。
(二)培養高素質的網絡會計人才
除了基本的財會知識外,網絡會計人員還應具有以下技能。
1.管理知識。網絡會計下會計的職能由核算型轉變為管理型,因此要求會計人員具有相應的管理能力:決策支持能力;能夠提供管理建議;進行預測分析、報告,當好決策者的參謀;資本運營能力;不斷更新,擴展知識面,拓寬企業生存空間;公關能力;處理好與銀行、財稅、審計、工商等部門之間的關系。綜合分析、思考能力,能夠結合市場經濟變化,運用市場經濟規律,對財務信息數據進行合理分析,提供決策依據。
2.計算機知識。網絡會計人員除了必須懂得一些常規的計算機操作知識,如錄入、查詢、打印之外,還應該學會一門編程語言并掌握其設計方法。同時,能夠結合財會崗位的工作特點,進行有關財務軟件的簡單的維護,并熟練掌握常用軟件。
3.網絡安全知識。網絡安全問題一直是網絡會計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提高計算機軟硬件的安全性能外,會計人員應該努力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在對網絡上會計信息進行有效過濾的同時,應該保護本企業的會計信息,防止非法訪問和惡意攻擊。
4.網絡會計理論。目前我國關于網絡會計的理論和法律等還不十分完善,因此應該注重對國外先進理論的學習和借鑒。網絡會計人員應該做到與時俱進,緊跟形勢,加強對新出現的法規政策的學習,不斷豐富理論知識。
5.外語技能。國際化是網絡會計的發展趨勢,因此,要求網絡會計人員必須具備外語技能。
6.創新性。在我國,網絡會計還處在起步階段,財會軟件研發,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流程的設計等都需要一大批具有創新性的會計人才。
五、我國網絡會計發展的趨勢
我國網絡會計發展時間比西方國家要晚些,網絡會計實施的許多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但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企業信息化程度提高,網絡會計的發展是勢不可擋的,網絡會計在我國的發展必然出現新的趨勢。
1.網絡會計風險防范意識增強。網絡會計擴展了企業經濟資源商務范圍,使企業資源趨于多元化,再加之信息時代處理和反饋的速度大大加快,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的經營風險明顯加大,同時,也給會計操作帶來很大風險。因此,企業應該認識到不能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是會計的最大風險。樹立和強化風險意識,在此基礎上,深化對風險本質的認識,提高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降低會計風險。
2.關于網絡會計安全手段的加強。從1986年開始我國相繼制定并頒布了一系列有關計算機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條文,有力的保障了計算機系統和信息安全,但是我國還沒有網絡會計安全方面的專項法律。制定和完善我國網絡會計的相關法律,使我國網絡會計真正走上健康發展的法制化軌道是必然的趨勢。此外,數字簽名和認證是網絡安全商務重要手段。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尚處于協議應用階段,要實現一個完整的認證中心來規范網絡會計行為正是目前會計界所急需的。
3.網絡會計管理職能明顯提高。網絡會計的職能主要有反映和管理兩個職能。網絡的快捷便利使網絡會計管理職能明顯提高。
4.網絡會計信息監督加強。網絡會計使會計人員進行賬務處理變得十分方便快捷。不會像傳統會計一樣留下蓋章簽字,所以今后網絡會計的發展需要增設監督崗位,將會計人員的操作和數據同步記錄在監控人員的數據庫中,以便審查和跟蹤調查,以實現有效監督控制。
隨著我國加入WTO,將有更多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而國內的企業也要拓寬領域,在國際市場上尋求發展。作為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經濟主體,大型企業集團的實力與國際競爭力集中體現了一國的經濟實力。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在戰略上要立足于國際化,財務管理的內容也要隨之得到拓展,不僅包括傳統的資金管理,還包括國際化融投資管理,金融風險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這些都和網絡會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參考文獻:
1.李漢興,李忠誠.網絡會計的發展及必須解決的問題[J].財會月刊,2001
2.李彩蓮.網絡會計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J].財會研究,2004(9)
(作者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山西太原 030006)(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