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隨著氣象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對氣象業務的需求集中體現在準確率、精細化、專業化等多個方面,對預報員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以及預報產品的專業化程度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基層預報員的業務水平,直接影響著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效果,如何進一步做好基層氣象預報員的崗位培訓,開發人力資源,使現有人員不斷適應事業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需要,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基層氣象預報員崗位培訓
中圖分類號:C97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7-212-02
氣象預報員的培訓,是氣象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職能。它是氣象部門為開展相關業務及培育氣象人才的需要,通過采用各種方式對職工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培養和訓練活動,使職工不斷更新知識,開拓技能,改進態度,提高工作績效{1}。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完成現在所承擔的工作,同時也是為勝任其他工作做準備,提高預報員向未來崗位流動的能力。
一、基層預報員培訓的重要性
高素質預報員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天氣預報業務的特殊性,決定了培養一名優秀的氣象預報員要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努力和堅持{2}。近幾年來,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先后舉辦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預報員培訓班,以相關理論為指導,讓學員親身感知,領悟知識,通過寬領域、多層次、大規模的培訓、教育、宣傳,逐步建立起了集中培訓學習的機制,形成了科學長效的活動載體,采用領導宣講、學員互動、雙向考核,以培訓為手段帶動全體氣象人開展全方位、體驗式、拓展式學習,形成助推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強勁動力,使參培預報員的綜合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培訓內容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缺乏具有地方特點的針對性。隨著數值模式產品、探測資料不斷豐富,如何利用所學的知識,結合地方天氣氣候特點,對突發性、災害性、轉折性天氣作出準確的預報,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就必須建立有效的基層預報員培訓機制,凝練科學的預報方法,進一步提高基層預報員的綜合素質。
二、做好崗位培訓的關鍵點
1.培訓方式多種途徑相結合。氣象部門要提高預報準確率,培養預報員的綜合能力,在培訓方式上要體現出層次性、多樣性、針對性,通過脫產進修、遠程教育、短期培訓等多種途徑舉辦不同性質、不同水平的培訓,靈活、生動,密切聯系地方氣候特點和天氣現象發生、發展的規律,制定預報員持續的、經常性的培訓機制。
2.培訓教師專業與兼職相結合。專門的培訓教師固然非常重要,但單位內部的領導、有豐富預報實踐經驗的首席、領班作為培訓教師在相互認同上更為親近,因為他們既有專業知識,又具有豐富的預報工作經驗,使參培預報員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效果會更明顯。
3.培訓內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預報員屬于專業技能型人員,培訓應注重實效,講求實用性,要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既有理論學習又有實際操作,以增強動手能力。教學方式要有針對性,學員往往文化基礎和專業水平不一,因此,要針對各層次人員的實際情況,找準最佳結合點,因人施教、因需培訓。
4.考核應以培訓與回崗相結合。考核不僅是培訓工作的一項必要內容,也是決定培訓是否成功的關鍵。開展培訓效果評估,是掌握培訓實際效果,促進培訓教學的一個基本手段。基層預報員的培訓,效果的體現大部分是階段性,甚至是遠期的。尤其是素質方面的培訓,馬上見到效果是不現實的。就培訓效果評估方法來說,應當結合實際,用好培訓效果四級評估辦法:即反映層,主要觀察學員的反映,了解其對培訓內容設計、教師、教學環境條件等方面的意見。學習層,主要檢查學員的學習成績,了解學員在培訓課程中學到了什么、掌握程度如何。通過考試檢驗其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程度。行為層,主要衡量培訓前后工作表現的變化情況,通過學員的上級、同事、下級和用戶進行測評或調查等方法進行,了解其在培訓后有無改變行為、工作中是否用到培訓所學、知識是否增加、創新是否增強等。結果層,主要衡量經過培訓后其所在單位業績變化情況,通過考察工作質量、數量、效率、效益等的變化,了解培訓后學員行為的改變對單位的影響是否積極,是否因培訓使業績變得更好{3}。通過四級考核評估,建立嚴密可行的培訓考核辦法,并與有效的激勵機制相結合,使培訓工作不斷改進,才能使培訓達到理想的效果,從而真正提高基層預報員的素質。
三、培訓內容與教師隊伍建設是做好基層預報員培訓的關鍵
基層預報員培訓的目的是增長知識、提高技能、改善行為,其培訓內容要和教師隊伍建設以及氣象事業發展、社會公眾需求相一致,才能達到要學以致用的目的。
1.要以大氣科學類專業為主,兼顧相關專業。氣象系統業務部門和氣象科學研究機構人員絕大部分是氣象專業出身,知識背景比較單一。因此,培訓內容設置上,在注重大氣科學類專業的同時,要涉及一些相關專業的內容,加強拓展領域所需人才的培訓。
2.要結合新知識、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近年來,隨著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新增了許多數值預報產品,天氣預報的精細化水平和要素預報準確率有了明顯的提高,氣象業務服務項目,也拓展了不少工作領域。培訓內容要與這些新需求相適應,要在大氣科學新知識、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知識、雷電防護理論與技能、生態環境、大氣成分觀測與服務等方面增加培訓內容。對基層預報員的培訓,要結合本省不同區域、不同季節、氣象要素等基本情況;主要天氣系統的發生、發展、成熟、消亡過程,災害性天氣高發區的天氣氣候特點,以及這些天氣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變化可能帶來的天氣變化特征等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
3.要因人因地制宜,增強培訓的實用性、針對性。眾所周知,相同的天氣系統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地區會產生不同的天氣。對于基層預報員的培訓,應從局地的特殊性入手,注重實效,講求實用性,既有理論學習又有實際天氣個例的分析,增強教學方式和內容的針對性,其內容應注重天氣圖的繪制與分析、業務流程與預報工具及產品的應用、常見預報原理與預報方法等。針對各層次人員的實際情況,找準最佳結合點,因人施教、因需培訓。
4.要注重計劃性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要根據氣象事業發展的需要,按照學科門類和專業要求,有計劃地建立基層兼職培訓教師隊伍,適當聘請一些專家、學者和高級人才和管理人員;對具有豐富預報工作經驗和教學特點的兼職教師,可聘請其進行課程開發、教材編寫、較長期的講學和網上答疑等教學培訓工作,從而建立起一支較穩定、又貼近業務兼職教師隊伍。
5.要充分發揮首席預報員的關鍵作用。首席預報員是預報員隊伍的排頭兵,代表著氣象預報技術的最高水平。他們在中期、短期、短時臨近預報中都有豐富的預報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在集中培訓的基礎上,通過崗位上的“傳、幫、帶”,重點強化預報員分專業、有針對性的預報技術總結和技術研究,培養年輕預報員敢想、敢做的創新思想,全面提升預報員的綜合水平。
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要靠大量“專門”的人才隊伍來實現,無論科技水平發展到何種程度,預報員的作用是永遠不能忽視的,準確的天氣預報,是通過預報員對復雜的天氣形勢認識、大量觀測信息的分析實現的。規范、系統地做好基層氣象預報員的培訓,才能建立一支具有特殊技能的“專業”隊伍,才能滿足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對氣象業務的需求,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
參考文獻:
1.辛宇文.國有施工企業人員培訓與開發的問題與對策芻議[J].經濟師,2011(7)
2.全國氣象臺長論壇會議文集,2010
3.賴懷猛,羅美娟,鄭宏翔.氣象繼續教育培訓幾個問題的思考[J].江西氣象科技,2005(3)
(作者單位:陜西省氣象臺 陜西西安 710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