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摘 要:管理創新是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實現企業發展愿景的內在需要。對管理創新進行清晰地界定和理性的思考,全面分析管理創新的作用,探索實踐管理創新的方式方法,對于指導企業有意識地開展管理創新活動,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企業管理創新經濟效益 途徑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7-233-02
管理創新是企業的內在屬性,對于一個不斷在市場競爭中磨礪、不斷謀求發展的企業而言,適時、適當地開展管理創新,既顯得十分必要,也顯得十分自然。很難想象,在殘酷、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哪一個企業在管理上固步自封而能夠存活下來。必須同時認識到,管理創新本身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風險,不恰當的管理創新,或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不僅不會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反而可能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害,因此,有必要對管理創新進行理性的思考和認識,指導企業科學地開展管理創新。
一、管理創新的界定
管理創新是指企業把新的管理要素或要素組合引入企業管理系統以更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的創新活動,管理創新不是簡單的引進,也不是要去獨創,創新只能是兩者的結合,也就是將學到的管理理論結合自己實際情況進行實踐,這是一個知識的運用過程,這個過程甚至比學習還更重要,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到目前為止,國際、國內對于管理創新并沒有一個統一、全面、準確的定義。持不同觀點的學者們,從不同角度為管理創新給出了不同的定義。筆者認為,對企業而言,無論是進行具有全局性還是局部性的管理創新,其目的都在于變革和改良企業各類資源的配置方式,提高企業利用各類資源的效率,提升企業的效益水平,更好地適應當前及未來各種外部環境的變化,更好地實現企業未來的發展愿景。
二、企業管理創新的作用
企業管理創新是對企業的變革和改進,幫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商場競爭中,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有重大作用。
1.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管理創新的目標是提高企業有限資源的配置效率。這一效率雖然可以在眾多指標上得到反映,如資金周轉速度加快,資源消耗系數減少,勞動生產率提高等,但最終還要在經濟效益指標上有所體現。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提高目前的效益,一是提高未來的效益,即企業的長遠發展。管理諸多方面的創新,有的是提高前者,如生產組織優化創新,有的是提高后者,如戰略創新與安排,無論是提高當前的經濟效益還是未來的效益,都是在增強企業的實力和競爭力。
2.助力企業長遠發展。企業發展必須依靠兩個輪子,一個是技術,一個是管理。長期以來,由于市場驅動和體制轉換的要求,企業一般比較重視規模擴張、技術進步和推進改革,對依靠管理進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重視不夠。加之管理效益也需要通過技術、產品、服務等體現出來,管理水平的提升一般需要長時間積累,不像技術引進和裝備建設那樣能夠短期見效,這些都使人們常常忽視管理。實踐證明,“企業一年成功靠促銷,十年成功靠產品,百年成功則靠管理”。只有切實加強管理,才能逐漸培育出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確保企業長盛不衰。
企業管理有序化、高度化是企業穩定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管理創新的結果是為企業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管理創新對穩定企業、推動企業發展的作用體現在許多方面,只從管理層級制這一創新來看,用來管理企業的層級制,超越了工作于其間的個人或集團的限制。當一名總經理退休、升職或調離時,另一個人已做好準備,并已接受職位的培訓,因而人員雖有進出,其機構和職能卻保持不變。這不僅使管理層本身穩定下來,也使企業發展的支撐架構穩定下來,這將有效地幫助企業長遠的發展。
3.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管理創新是強化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產生、維持和拓展,是一個系統的組織過程,它涉及技術、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某一種因素簡單作用的結果。盡管人們對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含義和表現各持己見,但是在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來源上,都持同樣觀點:創新是關鍵。筆者認為,有利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創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這三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發展的。正是它們的有機結合,才能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使企業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從技術創造、技術開發,到技術學習、技術積累,再到技術擴散,也就是整個技術創新過程,都離不開管理。離開了管理,技術創新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管理可以將技術和生產技能轉變為企業快速適應變化的能力。由于技術日益復雜,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求管理不斷變革、創新。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化,更離不開管理創新。管理創新的目的,是使管理過程順暢、高效,創造一種有利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環境氛圍。人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因素,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創造者和維護者。管理創新必須以依靠人、激勵人、發展人為基礎,否則,企業核心競爭力就不會得到強化。
4.形成企業家階層。創新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企業家階層。這一階層的產生,一方面使企業的管理掌握于專家的手中從而提高了企業資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使企業的所有權與管理權發生分離,推動企業更健康地發展。企業家的形成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大作用,對企業家而言,企業的存續對其職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必然關心創新,關心管理創新,因此,企業家們往往成為重要的管理創新的主體。
三、企業增強管理創新能力的途徑
1.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結合。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是企業創新的三個重要支點。三者各有側重、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提升企業核心能力。其中,技術創新是核心,管理創新是基礎,制度創新是保障。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運行機制和制度體系,激發企業及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是技術和管理創新的源泉和動力。企業的技術引進、技術改造和技術開發,必須相應調整內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以適應新技術發展的要求,并保證先進技術有效發揮作用。同時,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會不斷推進企業技術進步。
2.管理思想引進學習與自主創新統一。從許多管理成功的企業來看,優秀企業和企業家普遍具有開闊的胸懷,能夠虛心接受古今中外的優秀管理思想和智慧,為我所用,妥善處(下轉第235頁)(上接第233頁)理引進、學習與自主創新的關系。在引進方面,既吸收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管理的成功經驗,又立足本國、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創新中予以運用。在繼承方面,既重視中國五千年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從傳統文化中不斷挖掘合理的、依然富有生命力的管理智慧和理念,又注意這些文化遺產的時代局限性,做到在揚棄中吸收應用;同時,高度重視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積累的“紅色管理”經驗,使其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有效促進企業管理進步。
3.企業管理層推動與群眾性創新活動結合。企業主要領導人,是管理創新的倡導者和第一推動力。凡是企業管理創新進步快的企業,無不是“管理層”高度重視,大力推動。在評選出的歷屆管理創新成果中,幾乎都是企業主要領導為主創人。管理層或許對于某一個具體的管理方法運用并不十分專業,但是對于本企業所面臨的緊迫管理挑戰有著深刻的理解,對于將要進行的管理變革有著堅強的決心,這些都是管理創新活動得以順利推進的保證。而企業的普通員工則是企業管理創新活動的源泉和踐行者,處于管理的前沿和基層,對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和不完善之處深有體會。因此,發揮普通員工的創新積極性和能動性對推進企業管理創新具有重要作用。事實上,僅僅依靠少數的管理者,很難使企業持續保持管理創新的動力,也很難全方位地在企業內部開展管理創新,必須充分調動、發揮全部員工的創新熱情和聰明智慧。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認為,僅靠單純的行政命令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潛力,個人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遠遠超過企業的期望,同時員工同樣能夠進行自我管理。對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而言,所需要做得就是把創新的權利真正賦予每一位員工,給予員工持續的創新支持,充分發揮員工的創新自主性。因此,應在企業內部建立非常完善的群眾性創新推進制度體系和獎勵機制,以取得管理創新的成效。
4.企業實踐與“產學研”相結合,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新機制和新模式,充分激發企業、高校院所和科技人員積極性,大力推進優質科技資源向企業集聚。一是加強創新工作體系建設。拓展科研機構、院校等開展“企業行”的專項產學研對接活動,深入推進“校企聯盟”行動,組織重點優勢學科團隊與企業強強聯合,開展戰略規劃、人才培養、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等合作。二是支持共建研發機構。推進創新型企業聯合有技術優勢的科教單位,支持共建一批企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等,推動科技型企業建設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服務企業。以企業實踐為主,大學、教育科研機構積極參與的“產學研”新型推動體系,順應了市場經濟大潮,遵循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工作。
總之,企業管理創新應是一項包括管理思維、管理行為和管理效果三大內容的復雜系統工程。其中,管理思維是前提,管理行為是主體,管理效果是標志。這三項內容各具特色又相互呼應,緊密聯系,形成有機體系共同作用于整個管理創新過程,管理創新的全部活動和整個過程,最終的落腳點都要放在企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京成.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07)[R].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2.黃葦町主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北京:紅旗出版社,2006.
3.陸道生等編著.中小企業的創新與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寧波舜韻電子有限公司 浙江余姚 315470)(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