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芳(南通大學 圖書館,江蘇 南通 226007)
從上個世紀末期開始,數字化文獻資源由于其閱讀、使用的方便,成為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載體,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發展勢頭不可估量。然而,由于數字資源必須依賴網絡和存儲媒體而存在,它的擁有權和使用權又不統一,因此,如何能保證其長期、安全和穩定地被使用呢?數字資源的生產者、服務者和使用者在這個問題上有著什么樣的認識,各自又應承擔什么樣的義務和責任呢?嚴肅的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認識這些問題,解答這些問題,就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探索研究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管理的一個前沿課題。[1]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一些發達國家就展開了數字信息存取與保護的調查研究,其影響最大的當屬美國保護與存取委員會的“保護數字信息:數字信息歸檔特別工作組報告”和澳大利亞數字信息調研組在1996年3月發布的“保護數字信息:總結報告與建議”。這些報告就數字信息長期存取所涉及的經濟、法律、技術、機構等問題進行調研,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世界各國和組織的研究與實踐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美國1999年制定的OAIS參考模型已被指定為國際標準,其NDIIPP項目和LOCKSS項目也被公認為是目前已成規模的兩個項目,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啟動的PANDORA項目確定了澳大利亞網絡出版物和其他Web信息的長期存取的目標,英國的數字保存聯盟在與國際學術與專業出版社協會共同舉辦的會議上,圖書館與出版商之間的討論產生了電子出版物呈繳議案等。作為數字資源長期保存領域的主流國際性系列會議iPR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Presservation of Digital Objects),從2004年至今已舉辦了四屆。會議就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基本問題、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戰略計劃與基礎設施、相關管理問題、技術研究與實踐、認證與評估以及教育與培訓等進行了交流和探討,明確了思路,使研究體系更加系統化和具體化,為各國學者的相互借鑒和交流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也為推動和促進世界范圍內的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2]
我國數字資源保存問題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與國外相比,我國偏重理論研究,實踐研究比較缺乏,主要體現在實踐項目成立的時間較晚,啟動項目數目較少,運行模式還只是處于試驗階段,如國家圖書館的WICP項目(即網絡信息資源的采集與保存試驗項目)和中國Web信息博物館項目(中國網頁歷史信息存儲與展示系統:歷史網頁存儲系統和回放系統)。從國家層面上看,沒有確定出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度,更沒有完善的組織保障、政策體系、管理機制、技術支持以及協作配合。由此可見,我國對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研究與實踐比較薄弱,現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數字資源的可持續存取體系。
從近十多年來數字資源建設與服務的實際情況看,集團采購、自建與租用已形成了目前信息服務機構數字資源建設的主流模式。然而集團購置的數字信息雖然通過不斷的更新能連續或遞增地保存在本地,但不能被復制拷貝,并且隨著容量的不斷增加,存儲問題也隨之出現。租用雖是最省事、最廉價的方式,但其有訪問權而沒有發布權,且無法在本地長期和系統地保存。盡管許多出版物以印刷和數字這兩種形式同時出版,但越來越多的信息卻僅以數字形式出現,沒有相對應的印刷出版形式。即使有相對應的印刷出版物,由于信息資源購置方考慮到經費問題,在租用了數字資源的情況下,削減了印本資源。因此,一旦購置方不再訂閱,或資源供應商不再營運,或將數字形式的信息刪除,就斷了信息源,形成了擁有與獲取相分離的現象,資源儲存的長久功能不得保全,致使讀者需求的延續性得不到滿足。因此,解決數字資源的可持續存取問題迫在眉睫。
數字資源長期保存不是由單一責任者或其單一行動所能推動的,而是多個參與者各種行為合力作用的結果。以區域為單位,建設全國多個數字資源保存分基地,以形成上下配套、結合的資源網絡群,形成合力,從而實現全國數字資源的可持續存取。其研究方法如下:
(1)比較分析法。比較國內外信息服務機構的管理體制,比較國內外數字資源長久保存的現狀,分析我國現行的信息服務機構管理體制束縛數字資源長久保存的根源,國外數字資源長久保存的成功因素等。
(2)探索性研究法。根據前期研究所分析的我國現行的信息機構管理體制的種種弊端,探索性地提出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構建新的管理體制,為建設區域數字資源長久保存基地提供組織與管理保障。
(3)個案研究法。以南通地區為區域數字資源長久保存建設試點,構建國家數字資源保存分基地模型,以便其他地區參照實施,從而實現全國數字資源的可持續存取,如圖所示。
(1)信息服務機構管理體制與數字資源長久保存和獲取的密切關系

圖 研究方法流程圖
國外數字資源的長久保存多采用聯合建設,共建共享,不僅有理論支撐,更有實踐合作項目的研究與運行,成效顯著。這一豐碩成果得益于分散制管理體制。以美國為例,其分散制管理體制表現為信息服務機構管理體制也呈現出分散之特性,系統的總構架、各類規劃的制訂和管理體制都是多元的,分散的。但是,美國發達的信息產業和情報網絡互相促進、互相制約,政府與私立系統互相競爭、相互牽制,聯系十分緊密,再加上比較完善的圖書館及情報工作法律、法規使分散多元的弊端通過政府的協調作用和相互間的共生相依的自然選擇關系得到彌補,從而自發性地存在許多“衛星”機構,也就是從各個角度制衡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差分,起到服務、監督和行業內博弈的作用,在多次博弈之后盡可能達到利益的最大化,使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權益都能得到體現,其數字資源長久保存的成功案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而我國,由于信息服務機構管理體制是按行政隸屬關系設立與管理的,宏觀上沒有統一的機構來對信息服務行業與工作進行協調和管理,而是介于集中制與分散型之間,偏向于集中管理的多元等級結構。其結果并非集中兩者的優勢而是將兩者的弱點集中于一身,各系統之間相互分割、自成體系,信息機構間聯系松散、各自為政、孤立封閉,導致資源共建共享合作不易、協調艱難,不能形成規模的聯合服務體系。為此,要使我國的數字資源聯合建設、長久保存、可持續利用真正落到實處,信息服務機構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2)建立新的信息服務機構的管理體制,使全國或某區域范圍內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真正落到實處,使區域數字資源可持續存取成為可能
通過構建新的信息服務機構的管理體制,即集中管理、條塊結合的管理體制,擺脫目前完全隸屬于各級政府的現狀,這是一種創新,以此為突破口,探討如何使全國范圍內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使區域數字資源可持續存取成為可能。建議設立一個比較權威的“國家信息管理中心”機構,實行集中管理體制,宏觀調控和管理信息資源建設與管理工作。國家信息管理中心作為全國性的權威領導機構,不僅擁有行政管理權,更應擁有財政規劃權,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籌控制全國信息資源建設,實行條塊結合。在它的領導下,各系統、各地區亦應成立相應的權威領導機構來執行國家信息管理中心下達的任務和目標,以及分管相應的信息機構。通過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各系統、各地區的信息資源建設與管理,切實做到創新有法可依。并根據各系統的特點,有特色地建設信息資源,根據地區的可集群性有利于實行資源共享的特點,制訂信息資源共享的發展規劃,確定統一標準及資源共享的原則,以實現全國范圍內的信息資源共享,避免大量重復建設而造成的國家財力、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
(3)在新的信息服務機構管理體制下,以區域為單位,利用云計算技術,采取集群化管理模式建設數字資源可持續存取分基地——區域數字資源的長久保存與獲取,從而實現全國數字資源可持續存取
目前,研究者們形成的共識是單個信息服務機構不可能獨立解決數字資源的建設與長久保存問題,數字資源的建設與長久保存需要集集體的力量與智慧共同完成。新的信息服務機構采取集中管理,條塊結合的管理體制,有利于利用地區可集群性的特點,依托網絡,以區域為單位,利用云計算技術,將同一地區不同系統的信息管理機構集群成一個單元,實行條塊體系合二為一,在以國家有關部門為云運營商的主導下,以一個地區中心館和同一地區的若干成員館共同組成區域性圖書館集群網絡,通過統一的集群管理系統,實現集群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建共享,實現集群服務與管理的網絡化與自動化,并通過統一的管理平臺和共同的運行規則,對數字資源進行集群化建設、集群化管理、集群化可持續地存取,建設全國多個數字資源保存分基地,以形成上下配套、聯合的資源網絡群,形成合力,實現全國數字資源的可持續存取,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① 組織建設。如前所述,新的圖書館管理體制是以國家信息管理中心作為全國性的權威領導機構,對全國信息資源建設與利用,實行統一規劃,統籌控制,統一管理,條塊結合,并在各系統、各地區亦成立相應的權威領導機構來執行國家信息管理中心下達的任務和目標,以及分管相應的信息機構。在這樣的管理環境下,實行以區域為單位,設立區域信息管理的權威領導機構,在國家信息管理中心的領導下負責協調、統籌區域各系統、各地區的信息管理機構進行數字信息資源的建設與長久保存,從而實現集群建設、集群保存、集群管理、集群獲取的目標,避免重復建設,節約國家資源。
② 經費來源。一方面,新的圖書館管理體制是集中管理體制,其主管部門,國家信息管理中心不僅擁有行政管理權,更擁有財政規劃權,以區域為單元的數字資源的經費投入遠比分散重復投資經濟得多,所以統一投入區域數字資源建設與利用既經濟與實惠;另一方面,爭取多方支持,多方位的宣傳,獲得資金贊助,擴大建設規模。
③ 資源建設。數字資源從產生到利用包涵四個要素:數字資源建設、數字資源長期保存與管理、數字資源發布與服務、數字資源科學管理體系。因此,在加強數字資源建設的同時,不僅要注重數字資源的發布與服務和數字資源科學管理,還要注重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與管理。在新的圖書館體制運行下,以及國家信息管理中心的領導下,以區域為單位,由區域信息管理機構為主要實施部門,進行統一規劃,組織并協調建設同一區域各系統的數字信息資源,指導建設統一發布平臺,統一獲取接口,實現各系統之間相融相通,負責協調各系統分擔保存內容,對保存內容實行問責制,確保保存內容的穩定性和長久性。
[1]宛玲.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和管理機制[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2] 吳振新,等.2009國際數字對象保存會議(iPRES2009) 綜述 [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9 (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