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宇
(桃江縣石牛江鎮水利管理站 益陽市 413400)
鄧 亮
(桃江縣水利局 益陽市 413400)
李協和
(桃江縣鸕鶿渡鎮水利管理站 益陽市 413400)

桃江縣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資水流域中下游,全縣轄15個鄉鎮,284個行政村,產水面積2 063 km2,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 279 mm,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8.72億m3,天然水資源總量為 33.12億m3,人均水資源量約為3 760 m3,雖然比全省人均值2 625.7 m3高,但是正常年份桃江縣水資源可利用量僅為14.4億m3,占水資源總量的43.5%。而且現有水利工程蓄水總量僅為2.43億m3,加上自然降水利用、工程復蓄水量、地下取水和河道提水,正常年份實際水資源利用量為5.63億m3,占水資源可利用量的39.1%,僅占水資源總量的17%。特別是2010年干旱期間,全縣水利工程實際蓄水僅為6 527萬m3,可用水量僅4 327萬m3,40%的水庫和山塘枯竭,許多小型河流斷流,導致桃江縣部分鄉鎮農作物大面積受災。以上數據表明桃江縣可利用水資源并不十分富裕,水資源并非過去人們想象的那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處于輕度缺水狀態,即在局部地區和個別時段會出現缺水問題。今后應采取有效措施,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提倡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促進桃江縣經濟可持續發展。
隨著桃江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不僅消耗了大量的水資源,還排放了大量的廢污水,導致水質下降和水環境惡化,嚴重制約了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由于過去對水資源管理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水資源管理滯后,不能適應現有的水資源管理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水資源管理機構不健全。桃江縣沒有單獨設立專門的水資源管理機構,而現在所有的水資源管理工作只是由水利局的水政股擔負,但水政股工作任務十分繁重,肩負著全縣的水行政執法、水資源管理和水利局全局的法制工作。
(2)水資源管理體制不完善。水利涉及到農業、工業、水運交通、城鎮建設、生態環境以及人民的身體健康等等;水資源利用涉及到防洪、排澇、灌溉、水電、供水等等,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一位的基礎設施。但長期以來,無論在思想認識上,還是在經濟體制上,我們只把水利作為農業的一個方面,沒有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對待。桃江縣的水資源管理體制表現為條塊分割,由水利、建設、環保、市政等多個部門分別承擔,即水利部門管水源,建設部門管供水,環保部門管水質。由于管理體制上和經濟效益方面等原因,管理職能存在著交叉分割,缺乏統一監督管理,這種多部門的管理體制形成了互相扯皮,相互制約、職責交叉、權屬不清,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無法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這種“多龍管水”的時代應當盡快結束。
(3)水資源管理專業隊伍缺乏。目前全縣共有水資源管理人員4人,其中只有1人是水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其他人員都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學習和培訓。
(4)水資源管理基礎資料缺乏。基礎數據資料難以統計,過去相關部門統計上報的數據基本上是統計員估算出來的,與實際取用水量不相符,相差甚遠。究其原因,主要是桃江縣取用水單位未經辦理取水許可證擅自取用自備水源較普遍,而且未按水資源管理要求自行安裝取用水計量設施、建立取用水臺帳和將取用水數據及時上報到相關部門,致使桃江縣貫徹執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實。
(5)水資源規費征收難度大。桃江縣開始征收水資源費較晚,征繳的單位不多,2011年水資源規費僅征收了4.7萬元。究其原因,一是地下水源無序開采。全社會節水、惜水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不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和相關法律法規沒有足夠的認識。二是取水許可審批難。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行政許可部門缺乏協調,城市范圍內取水許可必須有建設部門的前置審批,而建設部門不同意許可;另一方面是水資源論證費用高。一口小小的機械井所需的水資源論證費就高達幾十萬元,取水單位往往不愿意出此高昂的費用。三是計量設施缺乏。全縣所有的賓館、汽車美容和新開發建設項目都是缺乏科學論證,盲目開采,且無任何計量裝置,直接導致地下水取水量無法控制,征收水資源費沒有可靠依據,使水資源規費征收工作難于開展。
(1)嚴格流域與區域取水總量控制。用水管理實行用水總量控制指標與年度用水計劃管理相結合的制度。各縣直相關部門、各鄉鎮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依據市政府批準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結合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水資源開發利用實際確定,由縣政府批準實施。各縣直相關部門、各鄉鎮要認真落實縣政府批準實施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根據水資源配置方案分解用水指標,將總量指標落實到各取用水戶。實行各灌區、鄉鎮、村組、企業、社區取水許可總量控制臺帳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監測計量和信息統計制度,要求取用水戶必須安裝計量設施,定期向監督管理機關報送取用水量報表,加強對取用水全過程的監督。
(2)嚴格區域內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縣政府依據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狀況,確定全縣水源開發利用總量控制指標,并逐級分解落實到各鄉鎮。全縣根據益陽市水功能區、地下水超采區劃分結果,結合本區域實際,將全縣水資源劃分為兩級體系,即一級區劃和二級區劃。縣境內一級功能區69個,其中劃分為保護區8個、開發利用區43個、保留區18個;二級功能區53個,其中劃分為飲用水源區6個、工業用水區11個、農業用水區29個、景觀娛樂用水區1個、過渡區5個、排污控制區1個。
(3)嚴格取水許可審批管理。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對擅自開工建設或投產的一律責令停止。取水總量接近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水利、工信、國土、發改、住建、環保部門要對該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取水許可申請限制審批。取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除通過水權轉讓方式獲得用水指標外,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用水。
(1)建立用水效率控制體系。用水效率管理實行用水效率控制指標與年度用水效率管理相結合的制度。按照全縣經濟建設戰略布局和發展規劃,建立用水效率控制指標,開展用水定額修訂,建立用水定額動態監管體系,完善用水監測計量和信息統計制度,強化計量和考核管理。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制度,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需要取水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對未進行水資源論證或未經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前置審批(核)同意的,水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準取水許可申請,發改、工信、住建、環保等有關主管部門不予批準立項和建設。保障建設項目合理用水要求,堅決制止因無序開發造成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和生態環境惡化現象發生。嚴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工業項目建設,逐步引導區域產業用水向高效節水、治污減污方向轉變,努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建立水資源預警管理制度,劃定重點水庫、灌區水量警戒線,實行地表水預警管理;在灌溉、調水期發布預警信息,限制耗水總量,實行灌溉面積、用水定額預警管理。
(2)全面推進水價改革和水權轉讓。充分運用價格杠桿調節用水。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水資源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負擔的原則,建立有利于節水和水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的水價體系,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加快建立公平、合理、動態、科學的水價形成機制。建立完善水權置換制度,明確水權置換的范圍、層次、規模,摸索水權置換程序,制定水權置換的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宣傳,提高人們的水權轉換意識,鼓勵用水戶通過水權交易獲取經濟利益,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益。
(3)嚴格實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加強對水資源費的征繳和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免征、減征、緩征水資源費。按照《湖南省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和湖南省物價局、財政廳《關于重新發布全省水利系統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標準的通知》(湘價費[2009]62號)規定,將地表水的工業取水0.03元/m3、生活取水0.025元/m3、城市公共供水取水0.02元/m3、水力發電取水0.001元/kW·h、火力發電循環冷卻取水0.001元/kW·h;地下水的城市規劃區內公共供水取水0.05元/m3、其他取水0.3元/m3,非城市規劃區取水0.05元/m3的水資源費核定水價格,嚴格按實際取水量依法征收水資源費,超定額取水實行累進加價征收水資源費。
(1)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體系。依據益陽市水功能區劃定結果,按照各水功能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和保護目標要求,建立水功能區納污限制指標,實現主要河流、水庫水功能區達標率和限制排污總量雙控制目標。
(2)實行建設項目節水“三同時”制度。水利、環保、住建、國土、工信、發改等相關部門要加強新建、改建、擴建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并強化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做到節水設施與環保設施、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從源頭上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
(3)強化入河排污口和水源區管理。對現狀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的地區,水利、環保等相關部門要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及入河排污口并逐步核減排污量。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前置審批(核)同意的,環保主管部門不予對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審批,發展改革、工信等有關主管部門不予批準立項和建設。加強入河排污口設置和使用的監督管理,開展重點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和規范化管理。
(4)健全水源地安全保障機制。落實城鎮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和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相關規劃,核定全縣城鎮和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名錄,劃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建立城鎮備用水源制度,編制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實施飲用水水源地動態監測,逐步建立水源地安全狀況信息發布制度。積極爭取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項目,不斷提高農村人口安全飲用水平。
(1)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應對水資源嚴峻的形勢,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桃江縣進一步貫徹落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把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提升到加強生態建設、構建安全屏障、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上加強認識,提高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分解細化任務,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桃江縣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全面落實各項要求,以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2)完善投入機制,加大投入力度。桃江縣要把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的布局以及當地水資源條件和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結合起來,將水資源管理基礎設施、計量監控設施等建設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加大投入力度,安排專項經費用于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嚴格按照國務院《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規定,在全縣開展計量設施建設工作,要求全縣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依照國家技術標準安裝計量設施,保證計量設施正常運行,并按照規定填報取水統計報表。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強水資源監測覆蓋面,基本實現對全縣行政區域內水資源進行動態監測,提高水資源監測能力,有效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和灌溉定額。
(3)建立考核機制,強化監督落實。縣人民政府是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責任主體,要把水資源管理工作納入桃江縣年終目標績效考核責任體系,建立問責制度和水資源管理考核機制,逐步建立節水審計監督制度、節水評價制度,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全面促進工作落實。由縣水利、工信、環保、住建、農業、畜牧、衛生等部門對各行業、各鄉鎮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主要指標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并將其作為各鄉鎮和相關主要領導年終目標績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通過對用水總量、用水效益、納污排放等關鍵指標的嚴格考核,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由縣工信局對全縣工業企業及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等指標進行考核。縣直各相關部門、各鄉鎮要進一步制定符合實際的年度水資源管理工作方案,確定工作重點,將方案內容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完善監督機制,分階段、有步驟地扎實推進方案貫徹落實,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4)強化科技支撐,完善服務體系。制定全縣水資源調查評價和科學合理綜合利用規劃,做好水資源承載能力分析,為政府決策、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基礎依據。加快建設全縣地下水數字化管理和水資源監控管理系統,盡快實現對全縣水資源的信息化管理,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5)加強專業培訓,提高管理水平。縣政府組織各鄉鎮、縣直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和統計員召開高規格的水資源管理工作會議,進一步宣傳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實水資源管理責任,并請水資源科專家對水資源管理工作進行培訓,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
(6)落實數據采集,確保統計質量。為了確保桃江縣經濟發展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基礎數據采集的真實準確和及時上報。縣工信局負責對全縣各規模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取用水量、產值、計量設施等相關數據的采集,并督促各企業單位自行安裝好取用水計量設施和建立取用水臺賬,必須每季度向所屬鄉鎮企業辦上報,然后由各鄉鎮企業辦統一上報到縣水利局、工信局和統計局。縣統計局組織開展全縣經濟發展用水普查及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專項調查與統計工作,不定期發布全縣社會發展用水情況統計公報。縣水利局負責督查和數據核實。其他縣直相關部門負責對本行業取用水量和計量設施安裝的數據統計。各縣直相關部門、各鄉鎮必須嚴格把關水資源數據材料上報的真實準確,不得出現瞞報、漏報及數據不準和拒絕監督檢查等現象。
(7)規范審批工作,提高管理效率。認真貫徹執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取水許可和新建、改建或擴大排污口設置許可的行政審批工作,將取水許可和在江河、水庫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設置許可的兩個水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納入縣政務服務中心的并聯審批。
(8)強化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通過多種方式向各行業、廣大用水戶宣傳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義和措施,大力宣傳水資源節約、保護的重要性,普及節約用水的科學知識,增強全社會的節水意識。對浪費水、污染水的不良行為公開曝光,加強節水科技培訓,提高全民素質。將水資源節約的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增強節水意識,樹立人人節水、自覺節水的社會風尚,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1胡四一.中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科技支撐[J].中國水利,2011(9),1-5.
2張奎夫,楊萬志,王曉博.遼寧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研究[J].中國水利,2010(11),33-35.
3鄧亮,鄒新波.桃江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及解決對策[J].湖南水利水電,2011(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