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學文 宋蒙蒙 單士軍
顏面再發(fā)性皮炎也稱顏面部復發(fā)性皮炎(facial reccurent dermatitis,FRD),是一種病因、發(fā)病機制不明的接觸性皮炎,多見于女性顏面和頸部,表現(xiàn)為紅斑、鱗屑性皮炎。本病的發(fā)生可能與接觸過敏、花粉吸入、光敏感有關(guān)。本研究擬通過斑貼試驗、最小紅斑量檢測探討天津地區(qū)漢族人群顏面再發(fā)性皮炎的發(fā)病機制。
1.1 一般資料 2011年3月—6月于天津市長征醫(yī)院皮膚科臨床診斷為顏面再發(fā)性皮炎的患者96例(FRD組),其中男13 例,女 83 例,年齡 21~54 歲,平均(32.9±12.8)歲,病程 1~84個月,平均(28.7±15.6)個月。病史中有季節(jié)性發(fā)病傾向者24例(25.5%)。健康體檢志愿者37例為對照組,其中男7例,女30 例,年齡 25~45 歲,平均(36.6±9.7)歲,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FRD診斷標準 顏面部輕度紅斑鱗屑性皮炎,輕微瘙癢,1周左右消退,反復發(fā)作。
1.3 FRD排除標準 就診前2周內(nèi)系統(tǒng)服用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患者;面部接觸性皮炎、單純糠疹、濕疹等其他皮膚病[1];病情復雜伴發(fā)其他皮炎濕疹類疾病或有滲出傾向患者;有明確光敏感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漢族患者。
1.4 斑貼試驗 (1)試劑及檢測方法。主要試劑為北京元康醫(yī)學實用技術(shù)有限責任公司的“瑞敏”標準篩選變應原試劑盒(含有20種變應原和“凡士林”對照)及IQ斑試器。首先在右上角斑試器芯室中加入配制好的變應原試劑 (約25 μL),依次操作直到所有的芯室都已注入相應變應原試劑,然后敷于患者脊柱兩側(cè)的正常皮膚。用脫敏膠帶固定斑試器。試驗部位做好標記,以便觀察。48 h后取下斑試器,隔15~30 min待因壓迫造成的非特異性紅斑消退后觀察結(jié)果。(2)判斷標準。斑貼試驗結(jié)果以國際接觸性皮炎研究組規(guī)定的標準為依據(jù)[4],+:紅斑,浸潤,可有少量丘疹;++:紅斑,浸潤,丘疹,水皰;+++:紅斑,浸潤明顯,丘疹,大水皰。
1.5 最小紅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的測定方法[2-3](1)儀器。光源為SUV1000型日光紫外模擬儀(上海希格瑪高技術(shù)有限公司)。燈管為短弧氙燈,功率1 000 W。UVA和UVB濾光片分別在ZWB2和ZWB1基礎(chǔ)上多層鍍膜。UVA、UVB輻照計由上海希格瑪高技術(shù)有限公司生產(chǎn),通過美國Solar Light公司生產(chǎn)的Solar PMA系列輻照計 (具有美國NIST標定證書)校正,測定輸出功率。經(jīng)分光設(shè)計,MED測定器被分為劑量依次遞增的8個照射孔,為直徑1 cm的圓形孔,照射距離10 cm。220 V電壓,40 A電流的條件下,UVA功率為5~56 mW/cm 、UVB功率為1.1~12.6 mW/cm。 依次以1.414倍數(shù)遞增。(2)方法。測定部位為下腹部衣物覆蓋區(qū)。 照射劑量UVA 6~70 J/cm ,UVB 6~70 mJ/cm 。 每次測定前均再次確定輸出功率,并按照實際值進行計算。劑量=功率(W)×照射時間(s),終點指標為照射后24 h照射部位剛可察覺(無明顯邊界)的紅斑。3名經(jīng)驗豐富的觀察者同時判斷,至少2名觀察者同時認可的劑量為測定結(jié)果。如MED超過預定范圍,則適當延長照射時間后重復進行。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服從正態(tài)分布或近似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斑貼試驗 FRD組、對照組接觸變應原陽性率分別為58.33%(56/96)、18.91%(7/3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FRD組最常見接觸變應原依次為硫酸鎳、氯化鈷、芳香混合物、重鉻酸鉀、卡巴混合物、對苯二胺基質(zhì),對照組最常見接觸變應原依次為重鉻酸鉀、氯化鈷、硫酸鎳。

Table 1 Allergy test results of facial recurrent dermatitis in two groups表1 顏面再發(fā)性皮炎接觸變應原檢測結(jié)果 (例)
2.2 最小紅斑量 FRD組UVA-MED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2組 UVB-MED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Table 2 Results of MED test of facial recurrent dermatitis in two groups表2 顏面再發(fā)性皮炎MED檢測結(jié)果±s)

Table 2 Results of MED test of facial recurrent dermatitis in two groups表2 顏面再發(fā)性皮炎MED檢測結(jié)果±s)
**P<0.05
組別FRD組對照組t n 96 37 UVA-MED(J/cm2)40.10±20.56 48.13±19.38 5.33**UVB-MED(mJ/cm2)28.89±10.45 30.11±11.28 0.88
顏面再發(fā)性皮炎多發(fā)于春季和秋季,病因不明,多認為與春夏戶外活動增多、日光照射增加、季節(jié)性花粉過敏及化妝品應用等因素有關(guān),病因可能是綜合性的,且有一定地域或種族差異。本研究分析了天津地區(qū)漢族FRD患者常見的接觸變應原種類,結(jié)果顯示FRD組接觸變應原陽性率高于對照組,最常見接觸變應原依次為硫酸鎳、氯化鈷、芳香混合物、重鉻酸鉀、卡巴混合物、對苯二胺基質(zhì),與以往相關(guān)報道不盡相同[4-5]。對照組中最常見接觸變應原依次為重鉻酸鉀、氯化鈷、硫酸鎳,與以往報道一致[4,6-7],提示本病在有一定過敏性體質(zhì)基礎(chǔ)的人群中,其變應原的種類不盡一致。同時進行的UVA最小紅斑量 (UVA-MED)及UVB最小紅斑量(UVB-MED)測定表明,F(xiàn)RD組UVA-MED明顯低于對照組,而2組UVB-MED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FRD的發(fā)生和UVA暴露的增加有一定的關(guān)系,UVA波長介于320~400 nm,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能通過表皮到達真皮層,且一年四季均存在,日常皮膚接觸到的紫外線95%以上是UVA。雖然MED數(shù)值在臨床上有較大的個體差異,但FRD多見于敏感性皮膚。MED測定主要用于判斷皮膚對特定波段光線是否敏感及敏感程度,確定光療前恰當?shù)恼丈鋭┝浚约霸u價防光劑的防護系數(shù)[2]。因此,MED測定對光感性疾病診斷以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第3版.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2001:56.
[2]王麗英,陳昆,常寶珠,等.118例志愿者紫外線最小紅斑量值測定[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5,38(2):80-82.
[3]趙文青.廣西南寧地區(qū)132例正常人紫外線最小紅斑量測定[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1,40(6):352-353.
[4]谷永革,李軍,于淑燕,等.582例接觸性皮炎、濕疹及蕁麻疹患者斑貼試驗結(jié)果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6,5(1):40-41.
[5]Li LF,Guo J,Wang J.Environmental contact factors in eczema and the results of patch testi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a modified Europeanstandard series ofallergens [J].ContactDermatitis,2004,51(1):22-25.
[6]李林峰,郭靜,王晶.用歐洲標準變應原系列檢測變應原接觸性皮[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10(18):596.
[7]曹永艷,閆鳴,徐續(xù)玲,等.492例接觸性皮炎患者斑貼試驗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10(2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