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于1992年3月經國家科委組織論證,1992年5月正式批準組建。1995年通過國家科委組織的評委驗收,并于同年底正式命名掛牌。新能源中心的依托單位是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 (現轉制為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有限公司),上級主管部門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新能源中心以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太陽能光伏技術和高效節能為主要研究領域。
新能源中心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先后與夫朗和費太陽能研究所、芬蘭赫爾辛基技術大學、丹麥理工大學、NESTE公司微化學實驗室、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大學光電研究中心、德國宇航公司、韓國能源研究所、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等國際知名的太陽能研究開發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進行學術交流和工業合作,取得了較好的影響。
新能源中心以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促進企業發展為目的,以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為研究方向,開展行業遠期共性技術和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并承擔國家、地方及企業委托的科研項目。堅持產學研結合創新機制,發揮中心科技人才及研發資源,注重技術創新,已成為新能源領域的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的平臺。

光熱研發團隊

中韓技術交流

中丹技術交流




與建筑有機結合:太陽能集熱器安裝在坡屋頂或南立面上,保證使用要求的同時,維持原有建筑美觀。
采暖情況理想:在冬季,如果僅使用太陽能,在晴朗的天氣時,室內溫度基本可保持10度以上;如果用戶對采暖標準有更高要求,可以再使用輔助能源給予補充。
使用簡便:控制系統核心部件采用德國原裝進口溫差控制儀,用戶只要設定好系統參數,就可以放心使用。
運行可靠,維護簡便:循環介質采用水,有效降低運行費用;當系統不需要運行時,水泵停止運行,集熱器和管道中的水自動落回到水箱中,有效的解決防凍和防過熱的問題,運行安全可靠。
輔助熱源經濟適用,采用桑普多用途,節能環保采暖爐和電加熱相配的輔助熱源系統,既能利用當地的資源,又能滿足用戶的各種使用要求。采暖爐既可用于采暖也可用于炊事,可燃燒生物質壓塊,普通柴薪和煤等燃料。
生活熱水和采暖水相互隔離,生活水箱為承壓水箱,保證了用戶用水的品質和舒適性。


太陽能空調制冷、采暖和熱水工程綜合系統
夏季由太陽能集熱器向澳化銼制冷機提供設定溫度的熱水,通過制冷機產生冷水并通過風機盤管向房間提供冷風冬季,由太陽能集熱器加熱成40-60℃左右的熱水,直接通過風機盤管向房間提供熱風;過渡季節本系統作為太陽熱水器可提供大量科研和生活用熱水。
主要技術指標:
(l)太陽能集熱器采光面積850平米
(2)制冷、采暖功率360千瓦
(3)熱水供應能力(非空調采暖季節)50噸
(4)空調采暖面積3000多平米
(5)太陽能保證率全年70%
經過兩年的運行各系統運轉正常。2006年夏季的室溫保持在26℃以下,滿足規定的制冷低于27℃的要求,2006年冬季的室溫保持在22℃左右,滿足規定的采暖溫度高于18℃的要求。太陽能光熱系統主要用于空調制冷和采暖系統主要組成如下:
集熱儲熱部分:由太陽能集熱器、水泵B1儲熱水箱和輔助電鍋爐等組成。
熱能利用部分:由采暖循環子系統和制冷循環子系統有機結合構成。采暖循環子系統:由儲熱水箱、水泵B6和風機盤管等組成,用于采暖供熱;制冷循環子系統:由儲熱水箱、水泵B3、制冷機一冷卻塔、水泵B5、儲冷水箱、水泵B6和風機盤管等組成用于空調制冷。
北苑太陽能應用示范工程集太陽能制冷、采暖、熱水、并網發電和獨立發電于一身,是我國迄今為止在大型太陽能綜合利用最全的一個示范工程,在規模上也堪稱一流,故而被譽為“桑普——中國太陽能第一樓”。在我國可再生能源法通過的今天,這個項目更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太陽能并網發電系統

地板采暖系統
系統采用了新型的直流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產生的熱水直接流經預置在地板下的管路,采用較少的能源即能使建筑物達到取暖的溫度。

100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所采用的太陽電池組件包括:單晶硅、多晶硅和CIS薄膜太陽電池以進行對比性實驗為產業化發展積累有效的試驗數據。
整個光伏發電系統由四部分組成:
80千瓦并網發電系統主要是為在奧運場館中使用做示范;
10千瓦并網發電系統主要是為在奧運村的別墅中使用做示范;
4.5 千瓦戶用并網系統主要是為太陽能光伏屋頂項目做示范;
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系統所發電力除供給負載外,若有多余可反饋給電網。由于有光伏系統和公共電網同時給負載供應電力兩路供電增加了供電的可靠性。
太陽能作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潔凈能源。開發利用太陽能對于節約常規能源、保護自然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太陽能熱利用方面太陽熱水器技術日趨成熟,應用領域已從生活熱水擴大到采暖、制冷空調、海水淡化、工業加熱、熱發電等上述諸多應用中,又以大陽能采暖、空調以及生活熱水這樣的綜合應用系統最具潛在的價值,它可以更為充分地利用太陽能,更為充分地實現建筑節能,更為充分地體現與建筑相結合。




集熱效率高
本系統采用高效的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吸熱板上有性能優越的選擇性吸收涂層,可有效地將太陽能轉換為熱能,具有明顯的節能效果。
太陽能與建筑結合
本系統由建筑設計單位和太陽能生產企業密切合作,共同設計,既保證了屋面整體效果協調、美觀、又采取了嚴格的屋面防水措施。
工作安全可靠
本系統實現智能控制,工作安全可靠,無須專人值守。系統不易出現故障,正常使用壽命為15-20年。
系統運轉安靜
本系統的循環水泵全部采用丹麥技術格蘭富水泵,運轉平穩,噪音極低,決不會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
熱水供應
系統采用集中采熱,安裝方便,可靠性高,便于管理維護。分戶供熱,安裝計量儀表,分戶計量收費,實現收費透明化,便于節約能源。

使用經濟性
系統采用集中采熱,分戶供熱的方式。太陽能產生的熱量是通過換熱方式提供給用戶的,用戶無須支付太陽能產生熱量的費用,只要在太陽輔照不足時使用需支出少量電費。總體使用成本相當低廉。
利益均衡性
在城市建設用地緊張,建筑物間相互遮擋不可避免,在建筑本身體型多樣帶來的房間日照條件不均的情況下,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利益均衡性,即使是住在低層的住戶也能享受到從頂樓采集的太陽能所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安全可靠性
系統集熱器采用太陽能集熱器 ,抗沖擊性能優異,且安置在樓頂,沒有墜落隱患,系統整體運行平穩,壽命長。
管理便捷性
系統集熱器及循環控制設備均設置于公共空間,便于物業統一管理和維護,能夠更有效的保證系統長期正常運行,在設備使用壽命期限內持續發揮效力,避免了用戶因維護成本高所造成的投資浪費。
費用低廉
系統僅通過熱媒換熱向用戶提供熱量,故無需物業統一計量收費,且系統運行費用低廉,用戶易于承受。用戶公攤費用低——僅需支付循環水泵的電耗。
真正建筑一體化
系統集熱器集中設于屋頂采光最好位置,與各戶實際日照條件無直接關系,亦不需要每戶均設南向陽臺,因而建筑平面布局可以相對靈活。除屋面荷載與有所增加外,其余空間無需考慮增加承重、防水、排水、保溫等設計內容。不多占用室內空間,也可少增加土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