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皇甫輝
(1山西醫(y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南路85號,030001;2山西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變應性鼻炎的治療目前仍以藥物為主,鼻腔表面激素聯(lián)合口服抗組胺藥物是主要治療模式,但由于療程長、用量大的問題,難以避免產生相應的副作用,因此如何減少用藥帶來的副作用、同時控制癥狀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鼻炎寧為一種純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為蜂蜜巢脾,據(jù)臨床工作觀察,其治療中對重度持續(xù)性變應性鼻炎有一定療效。本研究對鼻用布地奈德鼻噴劑組、鼻用布地奈德鼻噴劑聯(lián)合口服鼻炎寧顆粒組、鼻用布地奈德鼻噴劑聯(lián)合口服鹽酸西替利嗪片組進行分析比較,探討鼻炎寧顆粒在治療變應性鼻炎中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10年8月-2011年10月本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確診的180例符合入組條件的季節(jié)性過敏性鼻炎患者,按就診的先后次序隨機分為A組、B組和C組。治療過程中有3人退出,最終完成藥物規(guī)定療程而納入統(tǒng)計學分析的患者共177例。A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18~66歲;B組男22例,女37例,年齡18~60歲;C組男28例,女30例,年齡19~71歲。經統(tǒng)計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癥狀總積分、影響生活質量總積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臨床一般資料分析

表2 過敏性鼻炎的癥狀評分標準

表3 鼻結膜炎相關生活質量問卷(RQLQ)評分標準
1.2 納入標準 按照2009年成人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09 年,武夷山)[1]。
1.3 排除標準 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近期準備生育的男女;肝、腎功能異常者;器質性心臟病或心律失常者;對西替利嗪主藥或其輔料過敏者;對鼻炎寧顆粒過敏者;正在使用糖皮質激素者;正在使用抗組胺藥者;從事需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者,如駕駛員、高空作業(yè)者;最近參加其他藥物臨床試驗者;有漸進性嚴重疾病者(如癌癥);常年性變應性鼻炎、鼻息肉或嚴重的鼻中隔偏曲者;入組前曾用了抗組胺藥者;合并感染性副鼻竇炎,中耳炎或上、下呼吸道感染者;酗酒或吸毒者[2-3]。
1.4 剔除標準 1)不符合納入標準或符合排除標準;2)入選后未曾用藥者;3)無任何隨訪記錄者。
1.5 治療方法 A組: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阿斯利康,國藥準字 J20040082),0.5μg/噴,每次每個鼻孔 1 噴,早晚各1次,每日共4噴,連續(xù)用藥14d。B組: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阿斯利康,國藥準字J20040082),0.5μg/噴,每次每個鼻孔1噴,早晚各1次,每日共4噴,連續(xù)用藥14d;同時應用鼻炎寧顆粒(吉林敖東延邊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2022357),開水沖服,1次1袋(15g),1日2~3次,連服14天。C組: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阿斯利康,國藥準字 J20040082),0.5μg/噴,每次每個鼻孔1噴,早晚各1次,每日共4噴,連續(xù)用藥14d;同時應用鹽酸西替利嗪片(魯南制藥,國藥準字 H20000379),10mg/次,每晚1片,連續(xù)服用14d。
1.6 觀察方法
1.6.1 癥狀評分 治療期間分別于入組、用藥后第7天、用藥后第14天隨訪,記錄患者服藥情況及治療過程中有關癥狀(鼻流涕,噴嚏,鼻癢,鼻阻塞,眼部癥狀等)。癥狀評分標準見表2。各癥狀評分之和分別為總癥狀積分。
1.6.2 療效評估 根據(jù)患者癥狀積分變化率進行療效評估,比較鼻腔局部應用布地奈德鼻噴劑組、口服鼻炎寧顆粒聯(lián)合鼻腔局部應用布地奈德鼻噴劑組、鼻腔局部應用布地奈德鼻噴劑聯(lián)合口服鹽酸西替利嗪片組3組療效的差異。癥狀積分下降指數(shù)(SSRI)按照如下公式計算:SSRI=(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顯效:下降指數(shù)≥60%;有效:下降指數(shù)為59% ~25%;無效:下降指數(shù)<25%;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用于評價療效的總例數(shù)。
1.6.3 生活質量評估 依據(jù)Juniper等[4]開發(fā)的鼻結膜炎相關生活質量問卷(Rhinoconjunci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評分量表,對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包括鼻部癥狀、眼部癥狀、非鼻眼部癥狀、睡眠、日常生活,行為問題、情感反應7個方面)進行評估,對比觀察經藥物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并比較治療后3組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積分間差異。評分標準見表3,各分類項目積分之和為總積分。
1.6.4 安全性評估 安全性評估[5]主要包括臨床試驗中不良事件及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指在臨床試驗中發(fā)生的任何不良事件,這種事件不一定與研究藥物有關。與研究藥物肯定有關、很可能有關和可能有關的不良事件稱為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本研究主要通過詢問患者用藥期間不適主訴來發(fā)現(xiàn)不良事件及藥物的不良反應。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數(shù)據(jù)均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描述:正態(tài)分布定量資料采用(±s)描述;定性數(shù)據(jù)用百分比或率(%)描述。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檢驗和秩和檢驗。
2.1 總體療效 3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見表4。由表4可見治療1周后,A組有效率為47%,B組為67%,C組為74%,A組與B、C組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與C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 2周后,A組有效率為 60%,B組為79%,C組為82%,A組與B、C組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與C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對生活質量影響 3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見表5,經3種方案治療后,患者總體生活質量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影響總積分間比較,A組分別與B、C 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與 C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A組有8例患者發(fā)生1種或幾種不良反應,占13.3%,以鼻炎干和鼻出血為主;B組有9例發(fā)生1種或幾種不良反應,占15.3%,以鼻炎干和鼻出血為主;C組有13例發(fā)生1種或幾種不良反應,占22.4%,以中樞神經抑制癥狀(嗜睡/困倦/倦怠)和鼻口干為主;整個治療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明顯鼻炎寧顆粒相關不良反應。

表5 3組患者治療前后及組間生活質量影響評分的比較
變應性鼻炎為鼻黏膜高反應性疾病,臨床較為常見。韓德民等[6]對11個中心城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成人自報患病率介于9% ~24%之間,平均為11.2%。患者以發(fā)作性的噴嚏、鼻塞及流涕為主要癥狀,嚴重者可顯著影響患者睡眠、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甚至可導致結膜炎、分泌性中耳炎、鼻竇炎、鼻息肉等并發(fā)癥。對于變應性鼻炎的治療除避免接觸過敏原以外,可選擇藥物治療、特異性免疫治療、激光、射頻、化學燒灼及手術治療。目前對于中重度持續(xù)性變應性鼻炎的治療,推薦以口服抗組胺藥物及鼻用糖皮質激素等化學藥物治療為主。雖鼻腔局部應用激素有安全可靠的優(yōu)點[7],但其仍有部分患者出現(xiàn)鼻干、鼻衄和鼻部刺激癥狀等不良反應[8];口服抗組胺藥物易通過血 -腦脊液屏障,產生中樞神經系統(tǒng)抑制作用[9],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對中樞的抑制作用有很大改善,但仍可使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輕中度的困倦和嗜睡,影響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而中藥相對化學合成的藥品而言,以其不良反應小,不易產生耐藥性、來源廣、成本低等優(yōu)點受到越來越多關注。
鼻炎寧顆粒為一種純中藥制劑,主要成分為蜂蜜巢脾,為深棕色顆粒,味甜,具有清濕熱,通鼻竊,疏肝氣,健脾胃等作用,用于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巢脾的成分十分復雜,經分析結果顯示含有蜂蠟、生物堿、樹脂、油脂、色素、鞣質、蛋白質、多肽、酶類、多糖以及苷類等成分,具有抗炎鎮(zhèn)痛[10]、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因此,鼻炎寧顆粒可有效改善鼻塞、嗅覺,減少鼻涕,緩解頭痛、頭昏等癥狀。
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鼻炎寧顆粒與布地奈德鼻噴劑聯(lián)合使用,在治療中重度持續(xù)性變應性鼻炎時,可顯著提高布地奈德鼻噴劑的療效,其療效與口服鹽酸西替利嗪片聯(lián)合鼻用布地奈德鼻噴劑相當。鼻腔局部應用激素聯(lián)合口服抗組胺藥物,可有效抑制炎性細胞分化和介質釋放,以阻斷其相應受體,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使之成為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一線用藥。但長期大量應用仍有一定副作用,鼻炎寧顆粒聯(lián)合布地奈德鼻噴劑可有效控制癥狀,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副作用發(fā)生率低。其機制尚不明確,有待后續(xù)研究證實。本研究為小樣本臨床觀察,研究過程中未出現(xiàn)明顯藥物相關不良反應。
本研究表明鼻炎寧顆粒可代替鹽酸西替利嗪與布地奈德鼻噴劑聯(lián)合,治療中重度持續(xù)性變應性鼻炎,二者總體有效率無差異,但鼻炎寧顆粒與鹽酸西替利嗪片比較,可避免嗜睡、困倦、口干、腹部不適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為臨床治療中重度持續(xù)性變應性鼻炎提供了新的選擇。
[1]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變應性鼻炎的診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12):977-978.
[2]Greiff L,Persson CG,Andersson M.Desloratadine reduces allergen challenge induced mucinous secretion and plasma exudation in allergic rhinitis.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2,89(4):413-418.
[3]McClellan K.Jarvis&Desloratadine.Drugs,2001,61(6):789-796.
[4]Juniper EF,Rohrbaugh T,Meltzer EO.A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nocturnal allergic rhinoconjunctivitis.J.Allergy.Clin.Immunol,2003,111:484-490.
[5]李宏,張宏譽,尹佳,王瑞琦,方權,等.咪唑斯汀治療季節(jié)性變應性鼻炎的臨床試驗.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18(8):479-481.
[6]韓德民,張羅,黃丹.我國11個城市變應性鼻炎自報患病率調查.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42:378-384.
[7]Mygind N,Andersson M.Topical.glucocorticosteroids in rhinitis:clinical aspects.Aact.Otolaryngol,2006,126(10):1022-1029.
[8]顧建青,鄭宏良,薛衛(wèi)國,等.右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對照研究.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7,9(3):162-165.
[9]王瑞琦,張宏譽,王忠?guī)r,等.非索非那定治療季節(jié)性過敏性鼻炎和慢性特發(fā)性蕁麻疹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7,9(2):85-90.
[10]朱俊彥,喻慶祿,鄧必麟,等.蜂巢藥效學研究.時珍國醫(yī)國藥,1999,3(10):168-169.
(2012-02-09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