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薄收入遭受通脹侵蝕,而物價飛漲與壟斷推升原材料價格密切相關,要想保證財富不縮水,打破壟斷巨頭引入競爭就顯得刻不容緩。
周日加班,理財欄目編輯正在排版,我隨口問了一句,咱們到底應該如何理財?旁邊一位打算結婚的87年同事說自己是月光族,在我們鄙視的目光中他飄過了,美編上班路上手機被偷,結果4000存款也有著落了,估計不是落進三星的錢袋子就是跑去蘋果他們家。
最后理財編輯以專家身份出場,他告誡我們說,其實大家忘記了理財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存錢。
一語驚醒夢中人。專家說的有道理啊,沒錢你理什么財。但是問題又來了。我說存錢你跑不贏通脹,他說存五年定期,好吧,勉強能和通脹打個平手,但是五年啊,五年的時間,你的錢就躺在銀行的賬面上,不進定期賬戶查看的話,它簡直就跟不存在一樣!
說白了,我們的錢確實沒有存在感。每月領到的薪水,房租吃掉一塊(含寬帶、水電、亂七八糟),填肚子吃掉一塊(被名副其實的“吃掉了”),交通費吃掉一塊,通訊費吃掉一塊,朋友聚會結婚生孩子人際往來吃掉一塊。
剩下的,如果你咬碎鋼牙能夠做到:不置裝、不吃零食、不買一丁點“沒用的”,抵抗住各種誘惑,那恭喜你,你能往銀行里存,一小塊。
聽到這些銀行肯定偷著樂了,畢竟中國民眾還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熱愛儲蓄的人民。
不過且慢,我們能往銀行里存的也越來越少,因為物價又開始了新一輪飛漲。
同事去買西紅柿,花9塊錢只買到三個。統計局數據顯示,七成蔬菜價格都在上漲,大白菜貴了54.9%,直觀點說,一斤兩塊。實際上我們已經記不清楚菜價到底已經漲過幾輪,反正在輪番的上漲中,豆角都已經七塊錢一斤了。
現在我們已經找不到什么東西是沒有漲價的。汽油、出租車、快餐、面包、食用油,所有你能想到的與你生活有關的必需品,都走在越來越貴的路上。
有觀察者認為,之前的貨幣超發并沒有解決普通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力問題,錢更多地流入了國企,進入了房地產等領域。
事實上,漲價的根本原因跟壟斷脫不開干系。清明節假期期間,溫家寶總理說國有銀行獲得利潤太容易,并要求打破其壟斷局面。
壟斷真是國家經濟和百姓心頭的一根刺,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也因為公開審理了中國互聯網行業首例壟斷訴訟案而備受關注。
有人說騰訊利用QQ用戶的龐大基數所形成的自然壟斷已是事實,但事實上其他類型的壟斷企業,尤其是石油等上游企業更應受到譴責。
它們的利益得到保護,又缺乏有效競爭,這直接推動了原料價格的上漲,最終惡果層層傳遞,轉嫁到了消費者頭上。
所以,要說壟斷,打破中石油中石化的壟斷才是真正的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