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華,孟廣耀,周忠偉,徐 建
(青島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266033)
轉向柱作為汽車的重要配件,伴隨著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轉向柱主要用來支承轉向盤及與轉向盤連接的轉向柱、傳動軸等,另外還具有很多的輔助功能,如:吸收沖擊能量、可伸縮及角度可調等。其良好的功能對于改善車輛舒適度有重要的作用,對于提高車輛操作的穩(wěn)定性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其進行模態(tài)分析,了解其動態(tài)性能,可以為優(yōu)化其結構等提供良好的數(shù)據(jù)參數(shù)及理論指導。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20世紀50年代伴隨著結構力學分析而迅速發(fā)展,隨著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有限元分析方法也逐步完善并日趨成熟,在現(xiàn)代制造設計過程中應用普遍,成為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ANASYS文件在其所有的產品系列和工作平臺上均兼容,作為商業(yè)化比較早的軟件,同時進入國內時間也比較長,目前在國內的應用范圍及普及程度相對來說都較好。
ANASYS作為國際通用的分析軟件,提供了豐富的結構單元、熱分析單元等,將之與模態(tài)分析相結合,是理論與實驗分析振動問題的新方法,也是近年研究的熱點,本文即采用此方法對轉向柱進行分析,這也是目前分析振動問題的新趨勢。
轉向柱是汽車上必不可少的組件,通過轉向柱,駕駛員把扭矩傳遞給轉向器,帶動轉向器將油泵供油輸送到轉向油缸,實現(xiàn)液壓助力轉向。同時,僅僅通過用理論來對轉向柱進行振動過程的分析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通過引入數(shù)值分析方法簡化過程。通過對轉向柱進行振動模態(tài)分析,對轉向柱振動的狀態(tài)進行了研究,從而為轉向柱的設計提供重要依據(jù)。
其結構主要包括:①下支架②管柱體③調節(jié)支架④轉向軸⑤固定座⑥護罩固定支架⑦防盜鎖箱⑧管柱加強板以及⑨軸承等,下支架、調節(jié)支架、固定座、護罩固定支架、防盜鎖箱、管柱加強板為薄壁沖壓零件,管柱體、轉向軸為薄壁管件。轉向柱結構見圖1,各材料清單見表1,材料參數(shù)見表2。

表1 轉向柱材料清單

圖1 轉向柱結構圖

表2 材料參數(shù)
邊界條件:方向盤等量質量塊重約2.7kg,位于轉向軸軸線上,距轉向軸P平面100mm處。
分析模型:這里分析單元采用線性殼單元是考慮到轉向柱零件為薄壁零件,各個零件對應的實常數(shù)見表2所列。
分析過程中對一些零部件進行適當?shù)暮喕?,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轉向柱的振動模態(tài)的分析,如忽略聯(lián)軸器部分。
管柱體與轉向軸通過兩個軸承連接,管柱體僅可繞轉向軸相對轉動,沒有其他方向自由度。在800N徑向載荷作用下,上軸承位移小于0.3mm,下軸承小于1.0mm。
將上下軸承均簡化為柔性聯(lián)接。利用綁定接觸簡化下支架與管柱體焊接、管柱加強板與管柱體焊接、固定座與調節(jié)支架靜摩擦連接。分析模型見圖2所示。

圖2 轉向柱分析模型
集中質量:2.7kg。軸承剛度:上軸承,3333N/mm;下軸承,2857N/mm,如表3所示。
通過詳細分析,上下軸承簡化為柔性連接時,在不同的剛度條件下,轉向柱縱向一階模態(tài)頻率在43.774~48.937 Hz之間。軸承徑向剛度為上軸承3333N/mm,下軸承2857N/mm時,相應的縱向一階模態(tài)頻率為43.774 Hz。當實際軸承剛度為承諾值的2倍時,頻率顯著增加,可達46.655 Hz;當軸承剛度超過4倍時,對模態(tài)頻率影響很小。實際上,軸承剛度不可能達到6倍,也就是說,根據(jù)本分析,轉向柱的模態(tài)頻率不可能超過48.937 Hz。圖3所示為6倍軸承剛度時分析圖。

表3 剛度對模態(tài)影響
分析沒有考慮固定座和調節(jié)支架的靜摩擦連接剛度以及轉向柱安裝支撐剛度的影響,對轉向柱結構幾何形狀也做了適當簡化。因此,分析結果與實物樣件試驗結果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但是通過實際樣件試驗可以檢驗分析模型建立是否正確,逐步建立轉向柱模態(tài)分析模型的簡化標準,并用于優(yōu)化或改進轉向柱設計等。

圖3 6倍剛度分析
[1]孫小帥,董辛旻,劉愛國,等.基于ANSYS的主軸熱變形建模與分析[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1(12):73~75.
[2]袁崇輝,孟廣耀,李永奪,等.基于ANSYS的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的有限元分析[J].汽車零部件,2011(9):69~71.
[3]張紅松,胡仁喜,康士延,等.ANSYS12.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4]尚小江,邱 峰,趙海峰.ANSYS結構有限元高級分析方法與范例應用[M].第2版.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5]王新敏.工程結構數(shù)值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6]劉寶良,王建國,張步愛.基于ANSYS的門式鋼架輕鋼結構模態(tài)分析[J].山西建筑,2012(2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