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蓉,李鳳菊,詹嘉放,霍文娟,宋治文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天津300192)
設施農業是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產出、高附加值等特性的新興農業,是國內外都市型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城市增綠、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同時,設施農業發展的基礎是實現經營方式的集約化,且其發展的核心是實現經營主體的專業化[1-4]。2007年7月1日起,國家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加快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使其逐漸成為實現農業生產集約化、專業化的有力推手。因此,設施農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機融合,將加速我國設施農業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2007年天津市九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發展設施農業的“4412”工程,設施農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5-6]。截至2011年,天津市僅種植業新增設施面積累計達3萬hm2,成為農業發展的最大經濟增長點。目前,天津市的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數量已達400多個,對提高設施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目前,國內學者已對影響農民參與專業合作社的因素和影響專業合作社發展因素進行了定性或定量的研究[7-17]。其中,定性研究主要是以農民為切入點,對農民參與專業合作社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且研究較為成熟,但對于影響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因素的更深層次的研究較少。筆者認為,從事都市型設施農業的農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認知度較高,對合作社作用的評價是影響農民參加合作社意愿和合作社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筆者以天津市為例,選取從事設施蔬菜生產的農民為研究對象,選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實證研究,以期探討影響農民對專業合作社作用感知的因素,為增強農民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和保證合作社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天津市農科院信息研究所課題組于2011年對天津市從事設施農業的農民進行了實地問卷調查。根據天津市設施蔬菜種植業布局和發展現狀,調查樣本覆蓋了7個設施蔬菜主產區縣的18個鄉鎮28個村,由于設施蔬菜生產的集約化,一個村或基地中的農戶種植情況存在趨同性,所以,在隨機調查的基礎上,每個村或基地采集3~5個樣本,最終收回有效問卷98份。
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4,18],農民合作組織的主要經營業務包括生產資料購買、產品銷售、技術、信貸、保險等方面,為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圍繞合作社的功能,提出影響農戶對合作社作用感知的假設因素,涉及農民生產資料購買、技術、銷售、貸款、保險以及參加合作社等方面的經歷。
在調查中,有14.3%的農民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設施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很大,6.1%的農民認為作用較大,9.2%的農民認為作用一般,6.1%的農民認為作用不太大,14.3%認為沒有起到作用,50.0%的農民對合作社的作用沒有考慮過。總體來看,都市型設施農業農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評價偏低,僅20.4%的農民對合作社做出了積極評價,認為合作社發揮了很大或較大的作用。
把農戶對合作社的評價分為積極評價(包括作用很大和作用較大)和消極評價(包括作用一般、作用不太大、沒有作用、沒考慮過),選擇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這是因為對于二分類因變量的分析使用非線性函數,最常用的一種函數是Logistic分布,通常采取Logistic回歸模型來估計分類因變量和一系列連續自變量或分類自變量之間的非線性關系[19])。農戶對合作社評價(Y)的線性概率模型的回歸形式為:

用Pr表示農戶對合作社評價(Y)的發生概率,且由于Y包含多個自變量,令Z=α+β1X1+β2X2+…+βnXn,則Logistic回歸模型為:

其中,Xj是自變量,表示第j種影響因素;α和βj表示自變量的常數和回歸系數;n表示自變量的個數。模型中各變量的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變量定義
運用SPSS 16.0軟件對數據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采用Backward(Wald)方法進行模擬計量,然后將Wald值最不顯著的解釋變量剔除,再逐次回歸,直到所有的解釋變量均達到10%顯著水平為止。模型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僅列出最初和最終模型估計結果)。

表2 模型結果
農產品銷售方式是影響農民對合作社評價的關鍵因素。由表2可知,該變量系數均在1%統計檢驗水平顯著,而且系數符號為正。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采用合作社統一銷售方式的農戶,對合作社作用評價最高,其次是代銷方式,自產自銷方式最低。
參加涉農貸款也是影響農民對合作社評價的重要因素。由表2可知,該變量系數均在5%統計檢驗水平顯著,而且系數符號為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有申請涉農貸款經歷的農戶對合作社的評價較積極,有申請成功經歷的農戶對合作社的評價更為積極。
參加涉農保險顯著影響農民對合作社的評價。由表2可知,該變量系數均在10%統計檢驗水平顯著,而且系數符號為正。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有申請涉農保險經歷的農戶對合作社的評價較積極,有申請成功經歷的農戶對合作社的評價更為積極。
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顯著影響農民對合作社的評價。由表2可知,該變量系數均在10%統計檢驗水平顯著,而且系數符號為正。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前提下,農民參加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則其對合作社的評價較為積極。
通過對天津市部分從事設施農業農民的問卷調查,分析了農民對專業合作社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農民對專業合作社的評價受到農民在農產品銷售、參加涉農貸款、參加涉農保險以及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多方面經歷因素的顯著影響。可以得出,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于農民從事都市型設施農業有一定程度的幫助,特別是合作社在產品銷售、幫助農民申請涉農貸款和涉農保險方面發揮的作用對農民評價感知的影響較為顯著。但是,合作社覆蓋率不高、合作社在生產資料購買和技術服務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大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基于本研究結論,提出2點建議。
一是繼續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研究表明,有過合作社經歷的農民對于合作社的評價較為積極,但目前農民參加合作社的比例偏低,需進一步制定促進農民參加合作社的相關政策,加大在財政、稅收、金融和服務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并以法規或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確,以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其發展壯大。如政府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和運行過程中給予財政補貼,安排一定量的計劃土地指標,解決合作社辦公場所、農產品銷售場地等非農建設用地;協會和合作社組織銷售的農產品應考慮視同農戶自產自銷予以減、免稅,合作組織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項目,享受稅費優惠政策;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貸擔保資金平臺,積極探索和指導金融部門對協會和合作社季節性貸款的擔保措施和信貸程序,提供低息貸款和政府貼息貸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二是引導發展一批有特色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天津市農科院信息研究所課題組在調查中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合作社的功能較單一,層次不齊,特別是普遍缺少精于采購和技術的穩定人才。所以,需通過多元化牽頭興辦(依托農村專業大戶、生產經營能人牽頭或龍頭企業創辦)、多形式盤活并存(產加銷一體型、產銷結合型、信息及銷售服務型)、多樣化利益機制(資本股份合作、產品購銷合作、生產技術合作、效益考核合作)等模式建立各具特色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市場連接合作社、合作社連接生產基地、生產基地連接農戶的發展格局。
[1]殷文杰,吳永興.上海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經驗研究[J].農業經濟,2007(3):17-18.
[2]果雅靜,吳華杰,馬鈴,等.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07(11):131-135.
[3]劉會想,孫國興,鞏前文.天津設施農業發展進程與趨勢探討[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1):18-22.
[4]詹嘉放,宋治文,李鳳菊,等.日本、荷蘭和以色列發展設施農業對中國的啟示[J].天津農業科學,2011,17(6):97-101.
[5]仇繼東.天津設施農業發展設想與對策建議[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1):5-9.
[6]張建樹,王學忠,李小剛.天津市設施農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1):1-4.
[7]郭紅東,蔣文華.影響農戶參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行為的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4(5):10-16.
[8]盧向虎,呂新業,秦富.農戶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意愿的實證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8(1):26-31.
[9]趙佳榮.農戶對專業合作社的需求及其影響因素比較[J].中國農村經濟,2008(11):18-26.
[10]朱紅根,陳昭玖,翁貞林,等.稻作經營大戶對專業合作社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8(12):71-78.
[11]張紅云.農民對專業合作社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63-67.
[12]張冬平,丁鷺,夏海龍.基于Logit模型下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意愿分析[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3):338-341.
[13]樂永海,陳華.農業社會化服務渠道選擇及其滿意度研究:基于新疆地區紅棗產業種植農戶的調查數據[J].天津農業科學,2011,17(6):63-69.
[14]賀梅英,莊麗娟.農戶對專業合作組織需求意愿的影響因素:基于廣東荔枝主產區的調查[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2-27.
[15]余守武,洪曉富,范天云,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及其在農業科技推廣中的作用:以龍游縣獻軍種糧專業合作社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09(5):300-303.
[16]雷瑛.河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及典型問題解析[J].河南農業科學,2011,40(8):1-4.
[17]董長海,張廣智.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產生及發展探析[J].河南農業科學,2009(12):5-8.
[18]藤榮剛,周若云,張瑜,等.日本農業協同組織的發展新動向與面臨的挑戰:日本案例和對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啟示[J].農業經濟問題,2009(2):103-109.
[19]王濟川,郭志剛.Logistic回歸模型:方法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