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花,王艷青,盧文潔,隆文杰,雷涌濤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
苦蕎(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屬于蓼科(Polygonaceae)蕎麥屬(Fagopyrum)的一個栽培種。我國苦蕎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貴州、西藏、甘肅、陜西、山西等省區海拔1 500~3 000 m的高寒山區,并為這些地區人們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隨著科研工作的深入,苦蕎的營養品質和藥用價值受到消費者的普遍肯定[1-2]。但目前,在苦蕎主產區,生產用種大多是混雜嚴重的地方品種,影響了苦蕎產量的提高[3-5],云南尤為突出。為了提高苦蕎產量,充分利用苦蕎獨特的營養品質,盡快培育出高產、穩產、優質、抗性強、適應性廣的苦蕎新品種是苦蕎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2001—2002 年,對收集的云南曲靖地方苦蕎資源進行田間農藝學性狀鑒評,篩選出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的材料。2003—2004 年,對篩選出的材料利用60Co-γ 輻射誘變處理,篩選出結實率高、生育期短的變異單株,并進行種植,篩選出綜合性狀表現優異的株行[6-10]。2005 年,在云南各蕎麥生產區進行多點試種以及豐產性、適應性和抗逆性鑒定,篩選出產量高、生育期短、成熟期一致和抗性好的株系材料。2006—2008 年,參加第八輪國家苦蕎品種北方組和南方組區域試驗,2008 年參加國家苦蕎品種鑒定生產試驗。2010 年通過國家小宗糧豆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
云蕎1 號在第八輪國家苦蕎品種區域試驗北方組中,3 a 平均產量為1 916.6 kg/hm2,比對照九江苦蕎增產8.3%,居參試品種第4 位。尤其在山西五寨和甘肅定西試點,云蕎1 號的產量分別為2 122.0,2 850.0 kg/hm2,均居所在試點參試品種的第1 位;在內蒙古赤峰試點,云蕎1 號的產量為2 001.0 kg/hm2,居參試品種第2 位(表1)。

表1 第八輪國家苦蕎品種區域試驗北方組產量匯總[4] kg/hm2
云蕎1 號在第八輪國家苦蕎品種區域試驗南方組中,3a平均產量為2 209.7 kg/hm2,比對照九江苦蕎增產6.0%,居參試品種第4 位。尤其在四川西昌試點,云蕎1 號產量為2 850.0 kg/hm2,居參試品種第1 位(表2)。

表2 第八輪國家苦蕎品種區域試驗南方組產量匯總[4] kg/hm2
2008 年,在寧夏西吉和甘肅定西的國家生產試驗中,云蕎1 號在2 個試點的平均產量為4 092.8 kg/hm2,比對照九江苦蕎增產15.8%,比當地苦蕎品種增產9.3%。其中,在寧夏西吉,云蕎1 號的產量為3 537.0 kg/hm2,比對照九江苦蕎增產10.5%,比當地苦蕎品種增產14.8%;在甘肅定西,云蕎1 號產量為4 648.5 kg/hm2,比對照九江苦蕎增產20.2%,比當地苦蕎品種增產5.6%(表3)。

表3 云蕎1 號在2008 年國家生產試驗中產量結果
從表4 可以看出,云蕎1 號生育期88 d,比對照九江苦蕎早熟1 d,比參試品種平均生育期早熟4.4 d,在參試品種中屬于中早熟品種。株高102.5 cm,比對照九江苦蕎矮4.8 cm,比參試品種平均株高矮8.5 cm,在參試品種中屬于矮稈型品種,抗倒伏性較好。主莖節數13.7 個,比對照九江苦蕎少0.2 個,比參試品種平均主莖節數少1.4 個;主莖分枝6.1 個,比對照九江苦蕎多0.7 個,比參試品種平均主莖分枝多0.1 個,在參試品種中屬于有效分枝較多的品種。千粒質量17.4 g,比對照九江苦蕎少0.5 g,比參試品種平均千粒質量少0.6 g,在參試品種中屬于籽粒較小的品種;單株粒質量3.9 g,比對照九江苦蕎高0.5 g,比參試品種平均單株粒質量高0.1 g,在參試品種中屬于結實率較高的品種。籽粒外殼呈黑色,形狀呈短三棱形。

表4 第八輪國家苦蕎品種區域試驗北方組主要性狀匯總
第八輪國家苦蕎品種區域試驗南方組主要性狀匯總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第八輪國家苦蕎品種區域試驗南方組主要性狀匯總
從表5 可以看出,云蕎1 號生育期83 d,比對照九江苦蕎早熟1 d,比參試品種平均生育期早熟1.2 d,在參試品種中屬中早熟品種。株高101.7 cm,比對照九江苦蕎矮0.1 cm,比參試品種平均株高高3.0 cm,在參試品種中屬于中高稈型,抗倒伏性較好。主莖節數14.8 個,比對照九江苦蕎多0.7 個,比參試品種平均主莖節數多0.3 個;主莖分枝5.8 個,比對照九江苦蕎多1.1 個,比參試品種平均主莖分枝多0.5 個,在參試品種中屬于有效分枝較多的品種。千粒質量20.5 g,比對照九江苦蕎高0.6 g,比參試品種平均千粒質量高0.3 g,在參試品種中屬于籽粒比較大的品種;單株粒質量4.5 g,比對照九江苦蕎高0.5 g,比參試品種平均單株粒質量高0.4 g,在參試品種中屬于結實率較高的品種。
2008 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測試中心(即陜西省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對云蕎1 號進行品質分析,云蕎1 號的粗蛋白含量13.38%,粗淀粉含量64.68%,粗脂肪含量3.00%,黃酮含量2.529%,屬高蛋白、高黃酮含量的品種。
適時播種是云蕎1 號獲得高產的關鍵,播種早或晚會嚴重影響其產量。在1 800~3 000 m 的高寒山區,春播的適宜播種期為4 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秋播的適宜播種期為8 月上旬。同時,要嚴控播量,每公頃播種量60 kg 左右為宜。
苦蕎雖為耐瘠作物,但在播種時適當施入磷肥有助于提高產量,每公頃可施磷肥500 kg。期間中耕除草2~3 次,中耕同時進行疏苗和間苗,可以提高植株的整齊度和結實株率。其次,還要注意培土,以促進蕎麥根系生長,減輕后期倒伏。
應加強蕎麥病蟲害的防控。在蕎麥種子下種前,清除田間植株病殘體,翻曬土壤;加強田間管理,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植株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如果田間發生病蟲害,在病蟲害發生初期,通過控制蕎麥田塊的水分、植株密度等因子調節田間小氣候(溫度、濕度)來控制病蟲害;在病蟲害發生嚴重時,要及時噴施對蕎麥病蟲害有效的生物制劑,每隔5 d 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次,以控制病蟲害的擴展。
要特別注意及時收獲,一般田間植株籽粒有70%成熟時就應及時收獲,以減少落粒。
[1]林汝法.中國蕎麥[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
[2]柴巖,王鵬科,馮佰利.中國小雜糧產業發展指南[M].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3]高卿,張永偉,林團榮.播種期對蕎麥結實率及產量的影響[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3):28-29.
[4]王欣欣,唐超,彭立強,等.赤峰市蕎麥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4):5-6.
[5]張煜杉.錫林郭勒盟蕎麥生產現狀及高產栽培[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1):120-121.
[6]呂慧卿,郝志萍,穆婷婷,等.晉蕎麥(苦)5 號新品種選育報告[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12):1247-1248.
[7]張春明,李秀蓮,張耀文,等.晉蕎麥(甜)3 號的選育及高產栽培[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4):316-318.
[8]申慧芳,李國柱.60Co-γ 射線對苦蕎干種子的輻射效應[J].雜糧作物,2002,22(3):144-146.
[9]宋曉彥,楊武德,張黎.蕎麥多倍體育種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09,37(5):81-83.
[10]韓美善,韓啟亮,王素平,等.晉西北蕎麥引種試驗及應用評價[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2):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