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路平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在國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的建設期間,項目院校通過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建設了一批產學結合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立項建設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2011年9月完成建設并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國家示范校建設期間,在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支持下,該校與企業合作,共同建設了一批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校內生產性實踐教學基地。本文以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的畜牧、物流管理和汽車運用技術等三個國家和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為例,通過訪談、問卷調查和現場調研等方式,研究其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的建設模式、保障機制、實踐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而提出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幾點參考建議。
畜牧專業的校內養殖實訓基地(五千頭豬場),共投入建設資金800萬元,現有員工19人,豬場年出欄優質肉豬5500多頭。教學方面,主要承擔本專業學生的企業見習、崗位訓練和部分學生的頂崗實訓,以及教師的企業掛職鍛煉任務。
汽車運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海南寶駒樂〔博世〕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汽車維修站)按一類汽車維修企業的標準改造場地和配置設備,設備總值近200萬元,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員工39人。對外承接汽車檢測維修和維護保養等業務;對內承擔學生企業見習、技能訓練和頂崗實習等教學任務;同時還是教師掛職鍛煉和學校開展社會培訓、技能鑒定的重要場所。
物流管理專業與港森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物流綜合實訓基地,校企共投入建設資金60余萬元,現有企業員工10人,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倉儲配送和物流技術創新服等業務,還承擔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企業見習和技能訓練等教學任務。該基地還用于安排教師掛職鍛煉和開展社會培訓等活動。
(1)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合約管理,各盡其責
汽車維修、物流管理等技術服務類專業,因其對口企業投入成本和經營風險易控,生產過程對學校的負面影響小,同時考慮到其專業教學與管理人手緊張、缺乏經營經驗及客戶資源,學校采取了“筑巢引鳳”的模式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所謂“筑巢引鳳”,即經過公開招標和多方篩選,引進一些規模較大,具有經濟實力和豐富客戶資源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由學校提供場地,校企共同按照教學和生產需要進行規劃建設,購置教學和生產設備,并由合作企業承擔基地的日常經營管理。如汽車運用技術專業與海南寶駒樂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海南寶駒樂(博世)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汽車維修站;物流管理專業的物流綜合實訓基地等。
按雙方合約約定,合作企業向學校支付風險抵押金和年度管理費用,負責實訓基地日常經營和教學所需設備儀器的維護、保養和保管,添置各類耗材配件等。學校選派人員擔任基地的副總經理,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雙方在責權利明確的基礎上,及時溝通解決各種問題。在保證生產經營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確保基地完成實訓教學任務,承擔提供教師掛職崗位、推薦業務骨干擔任兼職教師、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等合同義務。
(2)整體購進,企業指導,學校經營,目標管理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股份制院校,其控股公司海口農工貿(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羅牛山公司),是海南省規模最大、配套產業體系最完備的畜牧業龍頭企業,在全省17個市縣建有40余個現代化畜牧養殖基地。畜牧專業早在2002年即被評為國家精品建設專業,其師資和技術力量雄厚,且有多位教師曾擔任過畜牧養殖企業的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具備獨立經營管理企業的能力。鑒于畜牧專業的自身特點和依托學校大股東的優勢,學校整體購入羅牛山公司下屬養殖基地“五千頭豬場”作為我校畜牧專業的生產性實訓基地。
由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組建教學項目開發團隊,在兼顧教學需要和企業經營的同時,設計和開發實訓項目。既保證了本專業實訓教學的需要,同時也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主要開展的實訓項目有以下幾類:
(1)專業見習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和詢問等方式了解企業的操作規程和崗位要求、認識各類設備、熟悉企業的工作環境等。
(2)現場教學
任課教師在實訓基地工作現場開展教學工作,包括案例教學、課內實踐、專項訓練和崗位訓練等,培養學生的專項崗位技能。
(3)頂崗實習
經實訓且已掌握基本專業技能的學生(一般為大三學生),將以合作企業員工的身份按企業要求帶薪頂崗實習,增強綜合實踐能力,為就業做準備。
(1)合約保障
校企合作建設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在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中,除了對資金、設備、場所、人員、項目管理等作出約定外,還明確校企雙方對人才培養所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如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時間、多少項目用于學生實訓和頂崗實習等。
(2)組織機構與制度保障
學校專門成立校企合作處,負責指導和協調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運營。制定了配套的管理和監督制度,保障各項教學任務順利實施。
(3)工作機制保障
為融洽基地經營與教學關系,學校指定專人負責學生跟崗見習、頂崗實習和教師掛職鍛煉等事宜以及雙方的協調工作。
為了解各實訓基地建成后的教學效果,特針對專任教師和學生設計了兩份調查問卷。經測試,其可信度(Cronbach's Alpha)分別為0.72和0.85。今年5~6月,研究人員對汽車運用技術、物流管理和畜牧專業參加實踐教學的各年級學生和專任老師進行了隨機調查。調查共收到有效教師問卷24份,學生問卷209份,其中汽運專業教師8份,學生75份;物流管理專業教師10份,學生95份;畜牧專業教師6份,學生39份。調查結果如下:
(1)學生對基地的滿意度
問卷從基地的實訓條件、教學內容安排、指導教師、技能提升、教學效果和總體情況等幾個方面的滿意度,對學生進行了調查。利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見表1),汽運專業學生對基地各方面的滿意度和總體滿意度的平均值均介于3.4~4.2之間,表示“比較滿意”;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認為基地的指導教師、技能提升、實訓效果和總體情況“比較滿意”,但對基地的實訓條件、教學內容與學時安排的滿意度為“一般”;畜牧專業學生對其實訓基地的設備條件滿意度相對較低,為“一般”(Mean=2.79),但對基地的其他方面和總體情況滿意度均大于3.4,表示“比較滿意”。總體分析,受訪學生對實訓基地的總體情況表示“比較滿意”。

?
(2)教師對實訓基地的滿意度
教師對基地的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管理與運行模式、實訓條件、教學內容與學時、企業人員參與教學情況、企業配合情況、學生的學習效果、個人業務能力提升和總體情況等。調查數據顯示(見表2),汽運專業教師對其專業基地的總體滿意度平均值為2.88,即“一般”,對基地的設備條件“比較滿意”(Mean=4.00),然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表示“不滿意”(Mean=2.5);物流專業教師對實訓基地的總體情況、管理與運行模式、實訓條件、企業參與度和個人能力提升等方面滿意度為“一般”,但對實踐教學的內容安排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滿意”;畜牧專業教師對其實訓基地開展的實踐教學內容和學時安排表示“非常滿意”(Mean=4.33),但對基地的管理與運行模式和實訓條件的滿意度較低,平均值僅為2.33,即為“不滿意”,另外對基地的總體情況和其他方面表示“比較滿意”。

?
(1)采用引企入校模式建設的基地
因得到政府的資金支持,學校得以“筑巢引鳳”。這一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高職院校以往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熱、企業冷”的問題,合作幾率大大提高。同時,這一模式也讓學校在雙方合作中掌握了更大的話語權,基地為教學服務的本質更加明確,教學任務的安排落實更加有力。
(2)企業方參與基地的前期規劃建設十分必要
學校所建基地從規劃設計伊始便引入了意向合作企業,雙方共同孕育了基地的功能定位與經營構想。這一過程加深了雙方的感情,完善了基地在教學、經營中的設計與建設,保證了基地既可以實現在教學功能,也可以擔當經營任務。
(3)合約、制度與機制保障是管理的關鍵
學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制訂了深入詳盡的合作協議,強化了教學基地功能,避免了合作糾紛。同時,還成立了校企合作處,在機構、制度、機制和人員上予以保障,及時解決合作問題。
(4)校企雙方實現“多贏”是基地運行得以為繼條件
良好的經營狀況,使企業方能夠承擔起設備設施的維修和耗材的添置義務,基地具備了造血功能,降低了學校的教學成本,校企之間得以相互依存。
(1)離真正的生產性實訓教學尚有差距
在教學設計與安排上,仍然存在著學校積極而企業冷淡的問題。這使得教學的針對性不夠,深度不夠,有些只停留在了見習層面,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生產性教學實踐。問卷調查中教師對基地的滿意度較低反映了這個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說明了學校在教學項目設計上缺乏統籌兼顧,未能將解決企業實際困難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之一。
(2)教師的認同感不高,掛職鍛煉成長有限
在“引企入校”建設的實訓基地,教師的認同感不高,掛職鍛煉成長有限。為保證企業方經營的獨立性,按合同約定,學校不介入具體的經營管理事務。因此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選派掛職人員基本上要服從企業方的經營管理需要。教師在掛職鍛煉中難以達到一定深度,成長有限。
(3)基地規模普遍較小
部分基地的實訓條件還有待進一步改善,教學內容與學時安排還需作進一步調整。
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首先要對專業的特點和基本條件進行分析,確定適當的建設模式。
要謀求政府在經費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走“政府搭臺,校企唱戲”的發展道路,是基地建設的基礎。
校企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要貫徹到實訓基地籌劃、建設和運行的整個過程,堅持合作的多維性,不但在專業建設、教學團隊、實習就業、技術支持等方面開展合作,校企雙方還要在綜合管理、文化建設、人員交流等方面來增加彼此的依存度。
通過合約與監督保障機制來確保教學活動和生產經營的順利實施的關鍵。
此外作為基地的經營方,企業要具備一定的市場開拓和經營管理能力,運作過程中不斷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以保證基地的持續運轉。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申屠江平.高職院校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0,(9).
[3]姚壽廣.示范院校的內涵建設——理念支撐與設計建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丁夏君.破解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難題:要讓企業“有利可圖“[OL].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201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