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光,宋吉江,翟義成,陳 潔,劉圓圓
(山東理工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山東淄博255091)
光伏陣列最大功率跟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是光伏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光伏陣列始終輸出最大的功率.只有功率最大輸出才能夠充分地利用太陽能,減少損耗.目前太陽能電池直接獲得的能量不穩定,即電壓電流隨著光照和溫度是可變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加入了DC/DC功率轉換模塊,使得輸出的電壓基本穩定,能量得到最大利用.本文采用優化的MPPT算法,并通過模擬仿真的方式來驗證該算法是否可行.
根據圖1所示的光伏電池的等效電路,可以得到光伏電池的輸出特性表達式[1-2]:

式中:IO表示二極管反向飽和電流;q表示電子荷;K表示波爾茲曼常數;T表示絕對溫度;A表示二極管因子;U表示光伏電池輸出電壓;I表示光伏電池輸出電流;Rs表示電池內阻;Rsh表示二極管反向飽和漏電流.
式(1)中的各項參數與電池的溫度和光照有關,而且也很難確定,且在工程應用中不常使用.通常情況下,依據電池的特性參數簡化物理模型,得到工程數學模型[3]



圖1 光伏電池等效電路圖

根據(2)—(4)式,利用MATLAB/simulink模塊建立光伏電池的仿真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光伏電池模型
不同溫度下的輸出特性曲線如圖3和圖4所示

圖3 不同溫度下的P-V曲線

圖4 不同溫度下的I-V曲線
隨溫度變化而改變從仿真曲線可以看出,光強一定時,光伏電池最大功率;輸出電流基本上不變;光伏電池功率輸出呈非線性,隨著輸出電壓的增大,功率有一個最大值,有必要進行最大功率點的跟蹤.
光伏整列正常工作時,輸出電壓以微小值不斷波動靠近最大功率點時的電壓值,在輸出電壓變化的同時,檢測輸出功率變化的方向,從而確定下一次變化方向,確定下一次輸出電壓參考值的大小.算法流程圖如圖5所示.

圖5 控制算法流程圖
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如圖6所示.擾動步長大小的確定尤為重要,擾動步長太小,到達穩態后精度較好,但跟蹤時間長且系統動態性能較差;擾動步長太大,跟蹤時間雖縮短,但到達穩態后精度會變差.該算法通過加入滯環來實現擾動,通過改變步長值,并對光伏系統模型進行仿真,最終得出步長取0.01仿真效果最為理想[4].光伏系統輸出功率曲線如圖7所示.
根據以上算法建立的模型,參考電池參數為開路電壓42V,短路電流4.5A,峰值電壓34V,峰值電流4A[5].在光伏電池后加入功率轉換電流DC/DC模塊,采集電壓電流后控制pwm模塊來實現最大功率點跟蹤.光照和溫度由階躍信號提供,光照由1kW下降到0.8kW后系統能夠快速響應,并穩定在一定值.如圖7所示,分別是電壓、電流、功率跟蹤曲線.
本文采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塊對光伏電池及MPPT控制模塊進行了仿真驗證,證明具有可行性.雖然光伏電池模型沒有使用S函數編寫,精確性有所下降,但是這樣的模型方便使用,同時還可以作進一步改進.

圖7 功率跟蹤曲線
[1] 王立喬,孫孝峰.分布式發電系統中的光伏發電技術[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25-35.
[2] 王長貴,王斯成.太陽能光伏發電實用技術[M] .第二版.北京: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33-46.
[3] 高厚磊,田佳,杜強,等.能源開發新技術--分布式發電[J]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2009,39(5):107-108.
[4] 周德佳,趙爭鳴,吳理博,等.基于仿真模型的太陽能光伏電池陣列特性的分析[J]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7(7):1 109-1 112.
[5] 唐渝,趙莉華.光伏發電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J] .電源世界,2010(6):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