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明,楊 木,劉 晶
(徐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江蘇徐州221003)
某病房樓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主體22層,框架和剪力墻抗震等級均為一級。標準層為病房,22層為辦公和會議室。會議室由于需要大空間,中間抽柱,形成大跨度。由于工程規模較大,建設周期長,建設過程中醫院規模擴大,病房緊張,決定在22層上增加一層作為辦公,原22層作為病房使用。此時22層屋面結構板已經完工。原結構部分平面布置圖見圖1。

圖1 原結構部分平面布置
由于加層內部均采用輕質隔墻,墻體荷載較輕,四周墻體采用輕質砌塊和原1.5m混凝土女兒墻荷載相當。且由于屋面防水保溫做法等,原設計屋面荷載較大,現屋面用途改為辦公,樓面荷載減少。通過采用三維空間計算軟件SATWE重新輸入荷載進行內力計算,除個別梁外,原屋面梁配筋基本能滿足辦公的使用要求。施工中由于施工隊已對原截面為800mm×800mm柱在屋面預留500mm×500mm的混凝土柱頭,方便鑿去柱頭表層的混凝土。由于加層梁屬于新建結構,本次加層改造的難點在于和原結構相連的柱子的加固。由于主體結構框架柱抗震等級為一級,柱節點鋼筋非常密集,新加柱鋼筋植筋有很大難度。設計中應盡量考慮預留的截面為500mm×500mm的混凝土柱頭分批焊接柱頭鋼筋作為新加柱的縱向鋼筋,盡量減少植筋,減少對原結構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根據以上所述的思路,除6~8軸大跨梁兩側的柱子承載力不足需加固外,其余均可按照截面500mm×500mm的柱子進行新加層設計。對于大跨度梁兩側的柱子,初步方案采用增大截面法進行加固設計,柱鋼筋采用植筋的方式,后經過施工隊反應植筋過多,很難施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原結構屋頂的柱節點的鋼筋太密集造成的,在屋頂的柱節點處,原結構柱的鋼筋錨入梁中,而柱四周的梁筋也在此交叉。而上層大跨度梁支座柱的配筋由于大跨度梁的原因,柱配筋很大,需植筋的根數很多。為此需要重新對6~8軸給出新的設計方案。經過對多種方案進行比較之后,給出以下兩種加固方案:(1)對B軸和6~8軸交點處在原屋面梁上植梁上柱,加層屋面梁大跨成為小跨,改為密柱后,柱子配筋減少;(2)對新增屋面梁改為魚腹式梁,6~8軸柱子適當增加截面。
采用方案1,屋面梁由大跨梁變為了小跨梁,柱子配筋很小,不過由于中間柱子荷載直接傳給原屋面大跨度梁,造成大跨度梁配筋超筋。由于屋面梁配筋截面和配筋均較大,很難加固。采用方案2,由于建筑造型,可以對新增屋面大梁兩邊挑出,平衡大梁的跨中彎距,同時魚腹式大梁由于支座截面較小,傳給柱子的彎距相對較小,柱子配筋結果能比采用常規截面梁對應的柱子配筋減少很多。通過多輪試算,采用魚腹式混凝土梁,柱子截面增加為600mm×600mm,植四根角筋,同時利用原預留的500mm×500mm柱頭的鋼筋,能最優化的對此大跨度進行加層改造。
加層改造可以采取的方案多種多樣,設計人員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針對具體的工程進行比較分析,盡可能的考慮施工的可行性,減少對已建結構的損傷,保證原結構的正常工作。同時設計時需考慮加層部分對原結構的影響,進行整體驗算。
[1]GB50367-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S]
[2]羅青元,陳向欣.大跨度結構加層設計[J].建筑結構,2009(s1)
[3]劉子華,韓雪.既有建筑物加層改造技術探討[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