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栓喜
(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已于2009年5月13日實施。該《管理辦法》規定高處作業施工吊籃需要單獨編制專項方案,方案要經過專家組論證。
《建筑施工工具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202-2010是編制高處作業吊籃專項施工方案、專家組審查論證吊籃方案的重要依據。《建筑施工工具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安全技術規范》)第5.2.5條規定“高處作業吊籃通過懸掛機構支撐在建筑物上時,應對支撐點的結構強度進行核算”,第5.2.11條規定“懸掛吊籃的支架支撐點處結構的承載能力,應大于所選擇吊籃各工況的荷載最大值”。可見高處作業吊籃支撐點處結構承載力核算是審查吊籃方案的重點內容。
筆者在審查《吊籃專項方案》時,認真分析了《安全技術規范》,認為其中的幾個條款概念模糊,規定過于保守,按此《安全技術規范》在進行高處作業吊籃建筑結構支撐點支撐能力核算時,往往難以達到要求。下面逐一進行論述。
(1)《安全技術規范》第5.2.1條,吊籃動力鋼絲繩強度應按允許應立法進行核算,計算荷載應采用標準值,安全系數K應選取9。
(2)《安全技術規范》第5.2.3條,吊籃在使用時,其動力鋼絲繩所受拉力應按下式核算:

式中:QD為動力鋼絲繩所受拉力的施工核算值;
Q1為吊籃動力鋼絲繩水平荷載標準值;
Q2為吊籃的風荷載標準值;
K為安全系數,選取9。
筆者認為,從起重用鋼絲繩設計概念、實踐經驗,考慮到鋼絲繩受力狀況、磨損等因素及重要性,安全系數取9是適當的。
(3)《安全技術規范》第5.2.4條,吊籃在使用時,動力鋼絲繩所受拉力QD不應大于鋼絲繩的破斷拉力。
(4)《安全技術規范》第5.2.5條,高處作業吊籃通過懸掛機構支撐在建筑物上,應對支撐點的結構強度進行核算。
(5)《安全技術規范》第5.2.6條,支撐懸掛機構前支架的結構所承受的集中荷載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ND為支撐懸掛機構前支架的結構所承受的集中荷載;
QD為動力鋼絲繩所受拉力的施工核算值;
L1為懸掛橫梁前支架支撐點至吊籃吊點的長度;
L2為懸掛橫梁前支架支撐點至后支架支撐點之間的長度;
GD為懸掛橫梁自重。
筆者認為,在計算支撐懸掛機構前支架結構所承受的集中荷載以及核算懸掛吊籃的支架支撐點處結構的承載能力時,仍然采用QD(即采用9)的安全系數太過保守(如某工程吊籃方案按此公式計算,630 kg的吊籃計算出的QD=78 066 N,一般建筑屋面上難以承受)。下文作原因分析如下。
(1)吊籃的承載結構件為塑性材料時,按材料的屈服點計算,其安全系數不應小于2;
(2)吊籃的承載結構件為非塑性材料時,按材料的強度極限計算,其安全系數不應小于5;
(3)結構安全系數計算公式:

式中:S為結構安全系數;
σ為材料屈服點(塑性材料)或材料強度極限(非塑性材料),MPa;
σ1為結構自重產生的應力,MPa;
σ2為額定載重量產生的應力,MPa;
σ3為風載荷產生的應力,MPa;
f1為應力集中系數,≥1.10 f2為動載荷系數,≥1.25。
可以看出在計算吊籃本身結構件時,考慮多種情況安全系數最大采用到5,且此處采用的是材料的強度極限。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第4.6.2條規定“搬運和裝卸重物以及車輛啟動和剎車的動力系數,可采用1.1~1.3”,第4.6.3條規定“直升機在屋面上的荷載,也應乘以動力系數,對具有液壓輪胎起落架的直升機可取1.4”。
(1)在計算吊籃支撐點結構承載力時,建筑結構支撐點處的作用,可按吊籃實際荷載(包括吊籃本身、動力機構、鋼絲繩、懸掛架、載重量、操作人員自重及風荷載)乘以系數計算。該系數可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選取》。
(2)在計算吊籃支撐所處屋面板的抗力時,《安全技術規范》未說明采用哪種方法,筆者認為可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范》“附錄B樓面等效均布荷載的確定方法”,將局部荷載轉化為等效均布荷載,再與樓面設計活荷載標準值相比較。
(3)如果按上述第(2)條計算難以滿足結構要求時,可以采用支撐點處加墊板的方式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