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力群 朱向峰
《青海日報》作為省委機關報,在長期的辦報實踐中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的原則,以此體現黨報的黨性和人民性。堅持這一原則,《青海日報》近年來連續實施了三輪報紙宣傳改革,不斷強化黨報屬性和宣傳功能。今年以來,社編委會認真研究報紙宣傳所面對的越來越紛繁蕪雜的新形式和本身的規律性,結合“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要求,提出要重視強化黨報宣傳的“五力”,即思想力、引導力、傳播力、親和力、影響力。藉此進一步提升黨報宣傳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求得更好的宣傳效果。這種實踐的核心目的,是嘗試在重大主題宣傳中充分發揮輿論支撐的主力軍作用。
中共青海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已經勝利閉幕。《青海日報》將這次黨代會宣傳作為創新思路、推動重大主題宣傳再上臺階的最佳舞臺,從主題確立、方案策劃、組織實施等多環節大膽創新,嘗試全面提升黨報宣傳的“思想力、引導力、傳播力、親和力、影響力”,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黨報宣傳模式、宣傳思路的轉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毛澤東同志說過:“要政治家辦報!”這是對黨報工作的最高原則性要求,集中說明了政治性和思想性對黨報宣傳工作的重大意義。“凸顯思想力”就是要回應這一要求,以較高的站位,對大局、大勢、大方向、大思路做較為準確的認識和把握,進而影響、引導輿論,直至主導輿論走向。
具體到這次黨代會宣傳中,會前宣傳的主基調是改革發展的成就性宣傳。成就性宣傳的思想力,體現在對成就的全面掌握、準確認識,體現在對成就的規律性總結和重大意義的闡釋。
《青海日報》以生態、民生、文化、四個發展、機遇意識、增強內驅力等為主題,組織了12篇特稿。稿件一改以往成就性宣傳中常見的成績羅列的綜述式寫法,而是從成績背后總結規律性經驗,提煉觀點,統帥材料,從而把行業的、地區的、局部的成就與全省改革發展的觀念背景、政策背景、精神背景等結合起來,讓黨報的重點報道立得住、叫得響。
會期臨近時,《青海日報》以“我們這樣走過”“立省之魂”“玉樹奇跡、中國力量”“幸福之美”為主題,以“寫在省十二次黨代會開幕之際”為副題,連續刊發四篇署名“江源平”文章,充分反映青海省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省委省政府施政為民的重大戰略思想,充分反映探索具有青海特點的科學發展模式的生動實踐和取得的成功經驗與成就;深入闡述牢固樹立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和新青海精神在推動新青海建設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全面反映省委省政府面對巨大挑戰,攻堅克難,奪取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輝煌勝利;充分體現省委省政府一切工作從服務人民的宗旨出發,情系百姓,執政為民,著力改善民生,努力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四篇“江源平”文章立意高、內容實、寫法新,既突出理論色彩,又注重客觀實在,為黨代會宣傳做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預熱”,充分展示了黨報宣傳的思想力。

在會中宣傳中,我們一如既往,緊緊抓住黨代會報告這個主題,全面展示、集中解讀。特稿、聚焦、關注等重點報道每天保持高密度刊出,對《報告》中所涉及的所有總結性、論斷性、指導性觀點和事實做多層次、多側面的“熱炒”,記者結合成就談,代表結合地區、行業實際談,百姓結合切身感受談,形成了立體化的輿論強勢。
抓住重要主題,把握重要時段,凸顯核心內容,這樣的做法真正展示出了黨報的思想力水平。
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特別提出了“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新要求,強調“要把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進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實措施,取得新的成效”。引導力是黨報宣傳工作的核心能力之一。尤其是在當前互聯網等新興媒體迅速發展、受眾信息接觸理念發生變化的新形勢下,主流媒體,尤其是黨報必須進一步提高輿論引導能力,贏得信息傳播主動權。
加強輿論引導要準確把握理論熱點,增強理論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這次黨代會宣傳中,我們創新理論宣傳的形式,在各類新聞體裁中,強化理性色彩,強化理論觀點,淡化以往理論宣傳中生硬說教的成分,效果良好。會前宣傳的特稿、江源平文章中,寓理于事、寓理于情,從大量成就材料中提煉經驗性觀點,極具說服力。會議開幕和閉幕,我們除了常規的社論等典型言論外,分別刊發《寫在會議開幕(閉幕)之際》的評述性文章,有情有理,有敘有議,與正統的理論宣傳相得益彰。會中宣傳的重點報道中,我們大量采用代表的言論,圍繞相關主題有機組合,既展現了黨代會生動活潑的代表風采,更營造了同心同德的理論氛圍。
黨報宣傳要加強引導力,必須在策劃上下工夫。我們堅持一個原則:新聞不能策劃,但宣傳必須策劃,重大宣傳更要重點策劃。
在這次的黨代會宣傳策劃中,我們除了緊盯內容外,在形式上也嘗試了創新。《青海日報》推出了兩套特刊,第一套特刊每期四個版,連出10期,全方位展示青海省自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間取得的輝煌成就。特刊加入了莊重大氣的封面版和視覺沖擊力極強的圖片尾版,內頁中以“發展足跡”加上“百姓故事”的形式,展示全省發展的大背景下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文化等多側面的變化,兩相對應,生動活潑,表現力極強,引導力充分展現。特刊刊出過程中,不少單位與我們聯系,贊揚特刊說服力強,形式新穎,要求以同樣的形式宣傳本行業成就。其結果是,我們只好打破原有的十個特刊,增加一期內容,盡力滿足讀者要求。第二套特刊是會議期間的《黨代會特刊》,每期兩個版,涵蓋整個會期。在前四版密集推出重點報道的情況下,我們把特刊設定為“面向基層黨代表、面向少數民族黨代表、面向建設第一線、面向會外群眾”的屬性,集納代表發言,共議黨代會報告宏觀論點下的個性論題,反映會外群眾關注、熱議黨代會的情況……有力地兼顧了會議宣傳的全面性。
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間,省委省政府關注民生,以“小財政辦大民生”,做了大量好事、實事。為此,報社策劃推出了特刊:“一切為了你的笑容更加燦爛——五年來省委省政府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圖景”。特刊以三個版的篇幅,刊載了精心挑選的35件影響廣泛、效果顯著的實事,每件實事都配發了一個受益者的小故事。特刊刊出后,受到了讀者的“熱捧”。
好的策劃,體現出的正是強大的輿論引導力。有了引導力,黨報宣傳就有了話語權,就能讓人信服。這是我們在這次宣傳戰役中最深刻的體會之一。

□ 2010年4月21日,青海日報社社長劉力群(右一)在地震災區的帳篷中布置采訪工作。
黨報傳播力的大小,決定了其輿論引導能力的發揮。黨報傳播力的建設是一項綜合工程,包括報紙覆蓋面,編采隊伍建設,新型全媒體建設等,是長期努力的結果。但是在重大主題宣傳中,傳播力的強化也是可以“速成”的。短期內集中各要素,創新工作思路,完全可以做到階段性地放大傳播力,提高宣傳的覆蓋面。
在這次黨代會宣傳中,《青海日報》對黨報的傳播力建設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前,正是一些敵對勢力制造噪音雜音的“時機”,于是也成為我們迅速提升傳播力的重要關口。為此,黨報必須在這樣的關口主動發聲,甚至主動設置議題,搶先發聲,占得先機。以避免就事論事,被迫回應的被動局面。做好這一點,是在重大主題宣傳中強化黨報傳播力的重要內容。
這次黨代會宣傳中,《青海日報》從會議召開前近兩個月開始,主動介入維穩宣傳,從兩個層面強化傳播力。第一層面,圍繞全省上下學習《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一文,高密度、大容量展開宣傳攻勢,有各族各界的反響,有干部群眾的體會,有專家訪談,有專欄文章,更開設“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大家談”專欄,以更高的站位回擊負面雜音;第二層面,進入四月份以后,考慮到玉樹災后重建工作有可能成為敵對勢力炒作的目標。編委會認真分析研判,對應設置了宣傳點,派出專題記者組赴玉樹深入采訪,在會議前和會議中推出了《漫步結古鎮》系列通訊報道。以自信、輕松的風格,多層面主動反映玉樹重建工作方方面面的細節。以求先發制人,堵截負面輿論。事實證明,效果是良好的。
在重大主題宣傳中加強預判,搶先發聲,占領輿論宣傳的制高點,這是強化黨報傳播力的重要內涵。下一步我們考慮,從報紙發行、隊伍建設、宣傳手段的豐富化等各個方面繼續深入推進報紙傳播力的建設,使其從“階段性”走向“常規化”,為強化輿論引導力打好基礎。
隨著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三貼近”精神貫徹到黨報改革之中,也隨著“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不斷推向深入,在宣傳中突出黨報的親和力也成為我們研究探索的重要內容。
親和力其實是黨報與生俱來的品質。無產階級政黨的黨報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與廣大讀者保持息息相關的血肉聯系方面,顯示了一種特有的親和力。在今天改革發展不斷實現新跨越的新形勢下,面對著分量越來越重的重大主題宣傳,我們對突出黨報宣傳的親和力也有了更加明晰的認識:在作風建設上強化身入基層、心入群眾;在實踐中堅持把版面留給群眾,把筆觸伸向基層。
“涉深水者縛蛟龍”,深入生活歷來是黨報記者的法寶。我們要做的就是強化這種意識,培養這種作風。近兩年來,《青海日報》的基層報道量不斷加大,分量越來越重,僅基層聯系點就建立了130多個。尤其是報社主要領導親自帶隊下基層、搞研究、抓重點報道,成績斐然,不少作品思想性、指導性、藝術性兼具,在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為記者隊伍作出了表率。在這次的黨代會宣傳中,我們從策劃階段就突出“眼睛向下”的原則,力爭以鮮活的事例、生動的細節反映發展成就、詮釋重大主題。
會前宣傳中,《青海日報》開設了“一線傳真”“我們的五年”“數字故事”“四區兩帶一線行”等專欄,從群眾的視角,談群眾的感受,講生活的變化,看發展的成就。尤其是“四區兩帶一線行”專欄,報社派出三路記者,從唐古拉山鎮走到撒拉爾的故鄉,從“千湖之縣”瑪多走到省城西寧,行程近4000千米,沿途訪牧戶、進農家,看循環經濟,探人文景觀,全方位展示青海的發展足跡。參加的記者熱情高昂,一位50歲的老記者途中搬石開路受傷,仍堅持走完全程。大家一路采訪一路發稿,發稿量從計劃的30篇突破到60余篇。
會后宣傳中,我們發揚這種長距離深入基層的采訪方式,以“黨代會精神在基層”為主題,以“三區”建設為主線,使得黨代會精神貫徹落實的報道真正反映了基層實際。
在會中報道中,《青海日報》突出反映基層黨代表的心聲,結合他們的工作實際解讀黨代會報告的重大主題;突出反映廣大群眾關注黨代會、熱議黨代會的內容,拓展會議本身宣傳的外延。
凡此種種,讓讀者感受到了親近感、緊密感、信任感,以黨報宣傳視角的變化突出了親和力,增強了宣傳效果。也使得原本嚴肅、重大的主題宣傳變得生動、實際,更富有感染力。
決定黨報宣傳影響力的核心要素是宣傳水平,是稿件質量。這包括黨報宣傳報道的思想性、理論性、政治性水平,包括隊伍作風建設水平,包括策劃、組織、實施水平。在我們所認識的黨報宣傳的“五力”中,思想力、引導力、傳播力、親和力成為提升影響力的基礎和前提。
通過這次黨代會的宣傳,對于黨報提升影響力大家強化了一個認識:黨報宣傳的權威性賦予了黨報無可比擬的影響力,因此,重大主題宣傳就成為黨報展示和提升影響力的最佳舞臺。
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思路、重要決策的宣傳,是黨報的天職,更是黨報宣傳的獨家優勢,把握好這個優勢,就能夠有效地提升黨報的影響力,從而充分體現出黨報對輿論的把握、引導和主導。在這次黨代會宣傳中,我們突出體現黨報優勢,無論是評論、解讀、闡釋類重點報道還是代表言論集納、會議動態、會外反映等宣傳,黨報都牢牢占據著主導地位,以發布者的姿態統領了其他平面媒體、立體媒體和網絡媒體的版面、時段資源,占領了輿論宣傳的主陣地,有效擠壓和削弱了負面輿論的生存空間。我們認為,這是黨報影響力提升的最佳效果。
以內容統領為主的黨報影響力提升并不排斥以全媒體姿態擴充影響力的實踐。在這次黨代會宣傳中,青海日報社所屬平面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報等新興媒體共同發力,多手段、高密度的集團式宣傳打造了立體化的宣傳強勢,同樣有效地提升了黨報宣傳的影響力。這是下一步應當繼續加強的工作內容。
當前,青海日報社全體干部職工正以高昂的熱情和良好的狀態投入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的宣傳工作中。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生改善、民族團結、玉樹重建等內容都是當前宣傳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我們將認真總結“走轉改”活動和重大主題宣傳實踐的經驗和體會,不斷推動黨報宣傳水平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