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徐菁
□□2012年5月16-19日,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走向應用的北斗”,重點強調學術性和國際性,以學術為本,走向國際。來自國內外衛星導航系統主管部門和衛星導航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及企業家,通過學術交流、高端論壇、展覽展示和科學普及等一系列活動,分享了衛星導航領域的最新成果,共商了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共謀衛星導航應用的未來。

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由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與產業化司、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一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單位聯合主辦。本屆年會科學委員會由32位院士和知名專家組成,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擔任主席。
在4天時間里,年會分別進行了大會交流、分會交流、張貼報告交流和應用產業化論壇交流。在分會交流中,與會代表們就“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導航應用、衛星導航信號體制及兼容與互操作、精密定軌與精密定位、原子鐘技術與時頻系統、衛星導航增強與完好性監測、“北斗”/GNSS測試評估技術、“北斗”/GNSS用戶終端技術、衛星導航模型與方法、組合導航與導航新方法9個方面的議題展開了討論。此外,來自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高校和企業的93家單位展示了在衛星導航領域所取得的技術成果,以及我國衛星導航學科人才建設情況等。

中國衛星導航技術與應用成果展開幕式
本屆年會得到了國內外衛星導航界的積極響應,共收到144個單位的602篇論文,編輯出版了工程索引(EI)檢索的年會論文集,收錄189篇論文;編輯出版了電子論文集,收錄302篇論文,另外還有22篇論文推薦到科學引文索引(SCI)檢索期刊出版。為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研究衛星導航新理論、新方法,探索衛星導航新技術,本屆年會科學委員會組織評選了青年優秀論文,從337篇論文中評選出了一、二、三等獎,共20篇論文。
為培養衛星導航后備人才,普及衛星導航知識,促進衛星導航應用創新,配合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的召開,主辦了第三屆“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本屆年會科學委員會評選出了大賽大學組、中學組一、二、三等獎,優秀組織獎和優秀科技教師獎。
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是一個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旨在共同促進衛星領域的發展與繁榮,本屆學術年會以“走向應用的‘北斗’”為主題,體現“北斗”系統以應用為根本,并與各GNSS共同面向世界,服務全球的愿望。我們一直致力于改善“北斗”系統服務性能,積極為用戶提供更為廣泛、更為優質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增強了社會各界在衛星導航領域的參與度,有力促進了衛星導航的學術交流和導航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已成為我國最具影響力的衛星導航學術交流平臺。通過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衛星導航的學術活動將更加活躍,社會參與和互動必將更加有效,必將進一步提升“北斗”系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我國和世界衛星導航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總裝備部副部長劉國治
應用是衛星導航的最終目的,為了滿足越來越廣泛的需求,GNSS正在追求更好的服務。衛星導航應用經歷了從廣度、深度的發展到效應階段的提升,十幾年來改變著人民的生活方式。互聯網信息的文明和現代信息的快速變化,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形態和信息的變革,為衛星導航的應用創新提供了各種可能,各種信息創造,信息流動和信息共享的新平臺。“北斗”系統的應用潛力來源于獨立兼容的體制,來源于定位通信于一體,來源于獨具特色的增強。近來,來源于信息產業變革機遇的認同,隨著芯片技術的進展,一批批產業區域項目啟動實施,應用基礎設施現在已經進入了布局階段。“北斗”系統將迎來最好的應用產業的發展期,無論科研單位、企業公司,無論行業和區域都被“北斗”應用產業的前景所吸引。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
廣東作為信息產業的大省,一直高度重視推動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積極參與“北斗”系統相關建設任務,堅持把它作為促進產業調整,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著力點來抓。目前廣東衛星導航的生產規模和企業的數量位居全國首位,衛星導航企業已達400多家,國內60%以上的民用車載衛星導航儀都出自珠三角,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的產業鏈。尤其在導航定位系統集成、無線通信、網絡通信等領域,處于國內的領先水平,為加速發展衛星導航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將以年會的召開為契機,切實加強衛星導航產業的聯盟建設,整合提升產業鏈條,努力在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方面爭當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廣東省副省長劉志庚
按照質量安全、應用、效益的總要求,建設高性能、高可靠、高效益的“北斗”系統,滿足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衛星導航的需求,促進國家信息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衛星導航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預計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年產值將達到4千億元。持續加大核心基礎芯片的研發力度,利用“北斗”地基增強網為大眾和行業提供高精度導航服務,基于中國位置網創新“北斗”位置服務應用模式,開展“北斗”/GNSS室內外無縫導航論證,為用戶提供泛在便捷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和應用解決方案。持續開展“北斗”系統在行業區域中的應用示范,與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促進“北斗”行業和區域應用,推動“北斗”進入車載導航、智能終端等領域的應用。“北斗”系統即將完成第二步建設,正式提供運行服務,該系統正在全面走向應用,多樣化的衛星導航服務將創造更加精彩的生活。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
“全球定位系統”(GPS)要在全世界范圍內持續不斷發展,進一步提高民用GPS免費服務,保證GPS星座體系和美國公布的性能標準一致。鼓勵全球各衛星導航系統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建設,希望能夠在相關服務的標準、服務的提供方面盡可能地擴大透明度,并提高整個行業市場準入能力。實現兼容性意味著各系統之間的服務能在短期內很好的結合,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星座能力;在互操作性方面,能給全球市場提供更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充分利用GPS及多種其他導航系統的優勢。美國政府也會繼續支持全球對于民用GPS和增強服務的應用,并繼續致力于推動國際合作。

美國國務院空間和高級技術辦公室副主任特內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計劃在俄羅斯聯邦政府的支持下順利發展,2012-2020年是GLONASS項目的第二個階段,到2020年初將實現正式運行,為所有用戶提供免費的開放式服務,為此政府將投入3千多億盧布,主要目標是滿足導航服務用戶對GLONASS服務性能日益增長的需求,且增強競爭力,使俄羅斯衛星導航處于領先地位。在保證導航服務質量的同時,促進國內衛星導航技術的普及。此外,俄羅斯聯邦政府支持GNSS的互操作和兼容性,加強國際合作。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中機械制造研究所定位導航授時信息分析中心國際關系協調員卡婭
“歐洲地球靜止衛星導航重疊服務”(EGNOS)是歐洲區域覆蓋的GNSS基礎設施,能提供三方面的服務;而“伽利略”(Galileo)系統則是歐洲自主自治的GNSS,將于2014年具備初步運行能力,2018年具備全面運行能力,為全球提供與GPS系統相似的服務。歐洲在衛星導航領域開展了國際合作,已經與中國、美國等多個國家簽署了雙邊協議。EGNOS和Galileo導航系統的建設將增強歐洲的技術自主能力,促進歐洲的發展。

歐盟企業與工業總司政策官員羅杰
“準天頂衛星系統”(QZSS)覆蓋包括日本在內的亞太地區,有6個不同的民用信號。日本政府已經決定加速QZSS項目的實施,爭取在10年內建設完成,QZSS將能在更多領域得到充分應用,有助于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日本也致力于保證GNSS間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進一步開發和部署GNSS相關系統。

日本內閣空間政策戰略總部秘書處主任藤原智
報告介紹了目前對“北斗”觀測數據的質量評估結果,導航定位高精度應用的技術和設施,武漢大學“北斗”衛星觀測實驗網及武漢地基增強實驗網等“北斗”相關科研項目的建設運行情況,并公布了包括車載廣域米級差分定位結果在內的一系列“北斗”系統高精度應用實驗研究的最新成果。

年會科學委員會執行主席劉經南院士
報告介紹了在多個GNSS共存條件下應如何評估和驗證等問題,比較詳細地闡述了推估理論和整數估計領域的一些研究方向等。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研究院院士圖尼森
報告介紹了目前衛星導航系統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情況,包括地基增強系統、區域增強系統,以及天基增強系統的方案和接收機自主完好性監測等問題;闡述了衛星導航系統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多個GNSS共存條件下的雙頻、組合導航定位等問題,并給出了相關結論。

美國導航協會主席沃爾特
報告介紹了多個GNSS共存條件下的國際GPS服務(IGS)現狀,涉及IGS的任務、跟蹤站網絡、目前的應用產品、全球大地測量觀測系統,以及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情況。最后,闡述了未來多個GNSS共存條件下IGS面臨的新任務與新挑戰。

國際大地測量學協會主席克里斯
報告從“北斗”系統提供新的信號,擁有更多頻率、更多可見衛星的角度,闡述了“北斗”系統對中國乃至全球衛星導航服務的價值與貢獻,在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以及GNSS服務的連續性和抗干擾等方面探討了加強國際合作的相關問題。

韓國國家導航中心主任李相禎
報告介紹了廣東省衛星導航產業基礎現狀,對未來廣東省“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道路進行了設想,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闡明在珠三角衛星導航應用示范工程等“北斗”應用推廣項目的支持下,廣東省“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并有希望帶動周邊地區的“北斗”導航產業化進程。

廣東省“北斗”衛星導航產業聯盟執行主席黃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