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宇翔 杭敏
美國的版權管理體制比較完善,在對音樂版權的管理上,其特點是尊重市場規律,通過多家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之間的競爭與制衡來促使網絡音樂版權實現良好的經營態勢。
音樂版權產業收入主要包括演出收入、復制收入和發行收入。演出和復制收入都是直接的版權收入,也就是演出方和復制方使用了音樂版權以后直接付給版權所有者的版權費用。發行收入也是版權收入的一部分,但并非付給版權所有者,而是付給唱片公司或者獨立的發行公司。
在美國,每一首歌曲的版權根據用途不同劃分為不同版權類型,主要有公共演出權、強制機械復制權和同步權。
公共演出權通常是在音樂會中使用一首樂曲,或者在廣播電臺中播放一首歌曲,需要向版權所有者繳納使用費以獲得使用權。
強制機械復制權又稱為再復制權,是版權擁有者在授權機械錄制(比如CD或者錄像帶)時的一項排他性權利。其中,強制機械復制權中的“強制”二字是指,一旦一首曲子面向公眾公開(即第一次演出或者使用之后),版權所有者就有義務向所有付了法定使用費的人授予復制權,而不能取決于個人意愿來挑選權利的授予者;“機械”兩個字則源于這種版權是對生產權所收取的費用,其費用以每首歌一定的費率、每個制作和賣出的單元的一定比率來計算。
如果是視聽產品,如電視、電影、MTV(音樂電視)、商業廣告等要使用音樂版權,此時的版權被稱為同步授權(必須和公共演出權同時使用)。因為在視聽產品里,音樂和可視的形象將被結合在一起同時使用。此時,使用者必須同時付公共演出權和同步授權兩種版權費用。
使用者需要通過不同的組織購買上述三種版權。公共演出權和同步權需要從代表歌曲作者和藝術家表演權利的權威機構——表演權利組織(Performing Rights Organization, 簡 稱 PRO[1]) 獲 得, 主要有三個機構:美國作曲家、作詞家和出版商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Composers,Authors and Publishers,簡稱ASCAP)、廣播音樂公司(Broadcast Music Incorporated,簡稱BMI)、歐洲戲劇作家與作曲家團體(Society of European Stage Authors&Composers, 簡 稱 SESAC);強 制 復 制權則需要通過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福克斯代理公司(Harry Fox Agency,簡稱HFA)獲得。[2]
美國音樂版權的具體類型、覆蓋范圍及費率計算方式見下表:

?
音樂產業鏈最上游是藝術家和音樂出版商,他們是版權擁有方,負責音樂內容提供,主要收入來自于收取版權費。藝術家和出版商將版權授權給集體管理組織,由該組織與下游的使用者進行談判,這些使用者包括電視、電影、電臺、商場、音樂會等,也包括希望灌錄產品的唱片公司。唱片公司作為主要的使用者之一,主要負責唱片的制作、宣傳和發行(有時候藝術家也是唱片公司的一部分,如大唱片公司通常有簽約歌手,這時候唱片公司也會分享一部分版權)。
美國版權集體管理組織有其自身特色[3],從組織性質來說,主要分為兩種類型:非營利性組織,以美國作曲家、作詞家和出版商協會和廣播音樂公司等為代表;營利性組織,以歐洲戲劇作家與作曲家團體和福克斯代理公司等為代表。
根據美國反壟斷法的要求,美國版權集體管理組織采取競爭型分散的管理模式,一個領域內有多個機構相互競爭。各團體為了在自由競爭體制下求生存,往往采取最有效的運作方式,以吸引更多權利人的加入,并減少成本支出,從而使得著作權人利益得到最大保障。
廣播電臺和一些企業都經常大量使用一些版權歌曲,如果使用方一對一地和所有曲子的作者以及出版商談判將耗費雙方大量的精力,或者說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而對于作者而言,基本上無法知道誰在使用他的曲子,怎么樣去收取版權費。如果作者加入了音樂版權集體管理組織,就能解決上述問題。
表演權利組織。自1897年版權法案開始制定以來,公眾音樂演出在美國就受到版權保護。目前美國一共有三個表演權利組織,分別是美國作曲家、作詞家和出版商協會,廣播音樂公司以及歐洲戲劇作家與作曲家團體。這三個組織都可以向使用方頒發版權許可。
美國作曲家、作詞家和出版商協會(ASCAP)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它成立于1913年,其初衷是為公眾音樂的演出收取版權費用。作為最早的版權組織,直到1921年,ASCAP才初步構建起了市場網絡。也正是在同一時期,廣播電臺業飛速發展,為ASCAP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更大的市場機會。到20世紀30年代,它已經有相當的市場勢力。ASCAP現在是一個由其成員所擁有的非營利性組織,其成員超過39萬,包括作曲家、作詞家、詩人以及各種音樂出版人,管理超過800萬首音樂作品。每年大約有10萬首新歌加入到其目錄當中,ASCAP的市場份額約54%。ASCAP收費是基于廣播電臺或者其他授權使用者使用了版權產品以后的營業收入,并進行一定的成本扣除以后的數目(稱之為調整后營業收入)。目前ASCAP的費率大概是使用者調整后營業收入的2%。由于其屬于非營利組織,ASCAP每收入1美元,其中88美分將支付給版權所有者,是三個表演權利組織中對于版權所有者支付比例最高的。
廣播音樂公司(BMI)的成立與ASCAP直接相關。20世紀30年代末,ASCAP與廣播公司的許多版權合同即將到期,ASCAP趁機威脅廣播公司,聲稱如果他們不同意在版權費用上與ASCAP開展“更廣泛和更緊密的合作”,ASCAP就將退出與廣播公司的合作。矛盾激化至此,廣播公司決定組建自己的版權組織與ASCAP抗衡。1939年美國國家廣播協會(NAB)、聯合國家廣播公司(NBC)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創建了一個新的版權集體管理組織BMI。BMI也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代表了約35萬個作詞家、作曲家和音樂出版人,其目錄里大概有650萬首歌曲。BMI的市場份額約為43%。BMI的費率是使用者調整后營業收入的1.6%。
歐洲戲劇作家與作曲家團體(SESAC)的規模相對前面兩個要小很多,市場份額只有約3%。SESAC是一個私人營利性組織,成立于1930年,其成員為大概8000個出版商和作者,擁有約20萬首歌曲的版權。SESAC的歌曲定位與前面兩個組織不同,集中于鄉村音樂和拉丁曲目。在接受新的作者和歌曲方面,SESAC的篩選程序也較前兩個組織復雜。
強制機械復制權代理機構。福克斯代理公司(HFA)由美國音樂出版商協會于1927年成立,它代表的是音樂出版商,并不直接與藝術家簽約。HFA只負責強制機械復制權,代理35000個音樂出版商的歌曲版權,贏利模式是從版權費用中獲取一定的比例。HFA負責的強制機械復制權包括CD(激光唱片)復制、手機鈴聲、網絡下載,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刻錄一盤以前已經在市場上發行過的CD并出售,就需要跟HFA打交道,它會代表出版商頒發版權給需要的使用者。
在運作模式上,表演權利組織是連接版權所有者和購買者的紐帶,它同所有者簽訂委托授權協議,將版權出售給購買者。藝術家以及作者可以與三個組織同時簽訂協議委托授權,也可以與其中一個或者兩個組織簽訂協議。
版權使用者直接與表演權利組織打交道,由表演權利組織向版權所有者支付版權費用。以ASCAP為例,ASCAP每年向版權所有者付8次費用,其中4次是在美國國內的版權使用費,4次是國外版權使用費。作者和出版機構通常在歌曲使用和表演后6個月左右可以收到版權費用。另外,表演權利組織還監督盜版和非法使用情況,鼓勵版權所有者維護自己的權益,并可以代替版權所有者向盜版和非法使用者提起相應的法律訴訟。
組織的收入來源主要是授權費用。使用者購買授權的主要形式是年費。如BMI的目錄中有650萬首歌曲,一旦廣播電臺購買了授權,就可以在合同許可范圍內任意使用這650萬首歌曲。年費費率的計算依據是一個復雜公式,公式里考慮了各個電視臺和廣播電臺觀眾和聽眾統計、各音樂會票價和人數統計以及各種音樂使用的頻率等不同權重。
表演權利組織可以授權的使用范圍包括前面提到的公共演出權和同步權,授權的對象涵蓋音樂會廣播電臺、電視、電影、航班、劇院等。當然,這些版權使用者也可以與多個PRO組織同時簽約。
至于收入的構成比例,以ASCAP為例,目前在其收入構成中,電視臺占46%,廣播電臺占35%,其他收入來源占19%。在對待消費者和費率定價上,ASCAP不拒絕任何希望獲得使用權的客戶,也不進行價格歧視,對同樣的合同所有的客戶付同樣的費用。一個小規模的夜總會或者歌廳大概每年付費200美元至700美元。
美國版權法并未涉及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具體規定,直到1998年《音樂許可公平法案》(Fairness in Music Licensing Act of 1998)增加了“表演權協會”(Performing Rights Society)的定義,即“表演權協會是一個代表非戲劇音樂作品的版權人行使其公開表演權的協會、公司或其他實體”。該定義僅適用于交互式傳輸權的情形,美國法典第114(d)(3)(C)指出:“盡管依據116(6)款賦予了公開表演權的強制或非強制許可,除非已經被錄音制品中任一版權音樂作品授予公開表演的權利,提供交互式服務的機構不可公開表演該錄音制品。公開表演版權音樂作品的許可通過代表版權人的表演權利協會或版權者本人授予。”
此外,美國也并未制訂具體的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形式或管理的規章,一些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由作者和出版者成立的委員會管理(如ASCAP),也有部分的組織的管理委員會均由用戶組成(如BMI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均為廣播公司代表),此外還有部分組織的管理委員會由作者、出版者以及用戶組成(如CCC,美國版權結算中心,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美國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的運行主要受反壟斷法的規制,從而避免濫用獨占、劃分市場和限制價格、控制集中和并購等壟斷行為的發生。如版稅分配協調方面,聯邦法官在版權集體管理組織與版權人的糾紛中充當費用分配仲裁的角色。當執行強制許可時,由版權局成立的版稅仲裁所(Copyright Arbitration Royalty Panel,簡稱CARP)調整裁決版稅分配率并分配版稅。此外,ASCAP和BMI這兩家主要的表演權協會也必須遵從“同意判決”[4](Consent Decrees)。
數字環境下,受保護的作品在互聯網上被數字化、壓縮、上載、下載、復制并傳送到世界任何角落。網絡可以大量存儲受版權保護的資料并進行聯機傳送。這使得權利人和集體管理組織面臨諸多考驗。為了應對新環境,1995年ASCAP擬訂了網絡音樂使用的授權協議,并不斷與網絡服務提供者合作,發展最有效的在線音樂使用的使用許可方案和經營模式。
目前ASCAP提供的最新互聯網使用許可協議有三種:針對非交互式網站的服務協議“非交互式5.0”(Non-Interactive 5.0),針對交互式網站的服務協議“交互式2.0”(Interactive 2.0)以及復合型網絡服務協議(Multiple Services Release),分別就許可協議的限制、許可使用的費用、使用報告及支付、報告的真實性確認等方面作出了詳細規定。
最后,美國《數字千年法案》(Digital Millenium Copyright Act,DMCA)中有關技術措施及權利管理信息的規定,禁止了任何人散布可“回避”著作權保護機制的軟硬件,則為防止試圖規避技術保護措施的行為、避免對數字信息系統的任何內容進行刪除或修改或其他此類行徑的發生提供了法律保護。
注釋:
[1]表演權利組織,美國音樂版權產業的核心環節,PRO可以代替作者調查并監督廣播和電視等使用者對于曲子的使用情況、使用數量,并代替作者收回版權費用。
[2]對這些機構的介紹詳見后文。
[3]唐瓊,黃璇.美國版權集體管理模式及其借鑒意[J].數字圖書館論壇,2008,(1)
[4]這些判決是規范版權集體組織運行的法院決議(Judicial Decisions),是在遵從反壟斷法精神的基礎上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與其協議談判的結果。以ASCAP與司法部達成的“同意判決”為例,它們涉及版稅的分配、授權許可的條件、給予司法部監督ASCAP的權力等諸多方面。通過上述措施,美國對版權集體管理組織實施了卓有成效的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