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寬,陳雪梅,陳開明
廈門市中醫院藥劑科 廈門 361009
福建省廈門市自2008年2月起推行新型社區醫療服務模式[1],由三級醫院運用規范的、統一管理模式管理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我院轄有四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并且遵照三級醫院要建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正常“輪換”機制的要求,專家團隊深入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各種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本文對2009~2011年我院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草藥用藥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為了解中草藥在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使用、評價中醫藥治療在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作用提供參考。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社區服務中心計算機管理系統記錄的2009~2011年藥品出庫數據。
1.2 方法 統計2009~2011年中草藥及總藥品銷售金額,按照中草藥銷售金額、銷售數量前15位排序,用藥頻度(DDDs)前十位排序分析社區中草藥使用情況。其中DDDs=藥品的用量/限定日劑量(DDD),DDDs值反映不同年度用藥動態及結構,DDDs值越大,說明該藥的使用頻度越高[2],限定日劑量(DDD):參照《中國藥典》2010年版1部的用量和《中藥學》湯劑中成人1日內用量[3]。
2.1 2009~2011年某社區服務中心藥品銷售金額、構成比及增長率 2009~2011年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品總銷售金額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56.89萬元,增長率為82.73%,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185.35萬元,增長率為147.50%,每年呈現快速增長。而中草藥的銷售金額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5.73萬元,增長率為52.33%,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10.69萬元,增長率為64.09%,每年也呈現增長的趨勢。見表1。
2.2 2009~2011年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草藥銷售金額前15名排序 在2009~2011年的銷售金額前15名中草藥中,相同品種的中草藥有8種,三年的銷售金額分別是29783.88元、59966.54元、120736.50元。在前15種中草藥三年銷售金額中,分別占64.64%、68.16%、71.03%。同時,在這8種中草藥中,2010年銷售金額比上一年增長101.34%,2011年銷售金額比上一年增長101.34%。見表2。
2.3 2009~2011年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草藥銷售數量前15名排序 3年中我院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草藥銷售數量前15名中,相同品種的中草藥有10種,占66.67%。而這10種相同品種的中草藥,在三年銷售數量中,則分別占這前15種中草藥有78.72%、78.98%、76.11%。這前15種中草藥2010年銷售數量比上一年增長20.49%,2011年銷售數量比上一年增長28.98%。見表3。
2.4 2009~2011年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草藥DDDs排序前10名 在中草藥DDDs排名前十位的中草藥中,有8種中草藥在三年中都有出現,其中補虛藥有6種,分別是黃芪、白芍、黨參、炙甘草、枸杞和大棗;其余2種分別是利水滲濕藥的茯苓和活血止痛藥的川芎。見表4。

表1 2009~2011年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品銷售金額、構成比及增長率Tab1 Constituent ratio and increamental ratio of consumption sum of Chinses tradition drug during 2006~2009

表2 2009~2011年某社區服務中心中草藥的銷售金額前15名排序Tab 2 The Top 15 Chinses tradition drug in terms of consumption sum during 2009~2011

表3 2009~2011年某社區服務中心中草藥的銷售數量前15名排序Tab3 The top 15 Chinses tradition drug in terms of amount during 2009~2011
這3年來,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品銷售出現大幅的增長,中草藥銷售金額和銷售數量每年也出現一定的漲幅,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是2009年以來,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貫徹落實國家衛生部、發改委等九部門印發的《關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后,隨著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的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藥品零加成[4],社區居民得到更多的實惠,到社區就診人數增加,使得社區藥品銷售出現大幅增長。二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中醫診治疾病方面,治療的主要是常見病、慢性病,亞健康人群,甚至健康人群健康維護也是服務對象,中草藥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小、費用低的特點迎合社區居民和政府要求。同時,上級醫院的中醫藥專家定期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解決了社區“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方便了社區居民就診。
從表2和表3看出,3年中銷售金額和銷售數量的前15名中, 6種中草藥黃芪、黨參、枸杞、當歸、白芍、茯苓均有上榜,且銷售金額分別為23617.25元、50045.96元、104647.50元,2010年、2011年分別比上年增長111.90%、109.10%,而銷售數量,在2010年、2011年則分別比上年增長23.43%、27.73%;銷售金額的增長率遠遠大于銷售數量的增長率。這說明3年來中草藥受市場的影響,價格波動較大,出現大幅增長。同時,隨著中醫服務質量的提高,社區就診人數增加,帶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草藥的銷售數量和銷售金額的提高。

表4 2009~2011年我院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草藥DDDs排序前10名Tab 4 The top 10 Chinses tradition drug in terms of DDDs order during 2009~2011
在DDDs排序前10名的統計中,3年中有8種中草藥均有上榜,說明中草藥在臨床使用中是穩定的。這8味中草藥有6味補益藥、利水滲濕藥和活血止痛藥。常用的黃芪具補氣健脾、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水消腫,在這3年的DDDs排名中位居第一;而黨參補脾肺氣、補血、生津;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故黃芪、黨參、白芍、茯苓均具益氣健脾,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保護胃黏膜屏障的作用,以抵御各種損傷因素的侵襲[5]。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炙甘草補脾和胃[6],臨床上常用于脾胃虛弱和止痛。這些藥材都是溫胃方,胃萎方,康胃方以及參苓白術散等有關脾胃方劑中的藥味,與我院下派消化科(脾胃)專家每周一次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有關。部分補虛藥與當地居民秋冬季節進補習慣有關。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有綜合、便捷、低廉、持續的特點[7]。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草藥使用量逐年增加,表明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占有一定市場。因此,在社區等基層醫療機構積極發展中醫藥事業,充分發揮其在治療慢性病、老年病等方面的優勢,對合理利用中醫和西醫衛生資源,保障公眾健康具有積極作用。
[1]金浪.社區衛生服務“廈門模式”的探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11):998-999.
[2]萬躍生,丁平.2003年江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成藥用藥分析[J].藥品評價,2004,1(2):145-146.
[3]高學敏.中藥學[M].(第二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42.
[4]李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藥物零差率實施進展[J].海峽藥學,2011,23(10):243-245.
[5]劉軍,徐瑾,俞菊英,等.黃芪建中湯加味對消化性潰瘍愈合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2,19(2):188-189.
[6]龔千鋒.中藥炮制學[M].(第二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20.
[7]牛軍平,韓容.對社區藥事管理建設和發展的探討[J].藥品評價,2010,7(1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