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梅,莊潔,陳瑞玲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藥劑科,北京 100050
肝是藥物在人體內代謝最主要的場所,對藥物代謝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多數藥物在肝中進行氧化,還原,聚合,分解,從而在全身發揮藥效。因此,肝是多數藥物解毒器官,是最容易被損害的。藥物性肝損害是指應用治療劑量的藥物時,肝受藥物毒性損害或發生變態反應引起的疾病。本文對國內藥物性肝損傷的文獻進行分析綜述,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資料。
通過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以藥物、肝損害和藥物、肝損傷為關鍵詞組,對2000年1月~2010年1月在主要醫學期刊報道的文獻進行檢索,排除重復報道病例和不符合藥物性肝損害診斷標準病例的文獻,總計983例,對文獻中患者年齡、性別、涉及的藥物種類和臨床表現等進行統計分析。
983例中男504例,女479例,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齡1~84歲,平均45.2歲。所見臨床表現為黃疸,肝區痛,皮疹,發熱,皮膚痛癢,浮腫,腹水,肝功異常等。藥物性肝損害主要涉及藥物見表1。
藥物肝毒性是臨床用藥過程中需要重視和監測的問題。其中,急性肝損傷是藥物性肝損傷最常見的發病形式,約占報道病例數的90% 以上。某些具有明顯肝毒性藥物大多具有特定的急性肝損傷類型、時序特征和(或)免疫過敏反應等全身征癥,在藥品說明書中已注明或曾有報道,是診斷急性藥物性肝損傷的重要參考依據[2]。然而,具有潛在肝損傷的藥物眾多,各種藥物肝毒性發生率及其所致肝病的臨床征象不一,尚缺乏詳盡描述各種藥物肝毒性數據庫資料[3]。本文通過統計分析發現藥物引起的肝損害多見于60歲以上患者,因為此年齡段患者多患有骨質疏松、骨關節退行性病變、高血壓、高血脂,前列腺增生等慢性病。長期應用藥物治療的幾率較大,而且多數藥物長時間聯合應用,而且此人群肝腎功能減退,肝藥酶活性下降。

表1 藥物性肝損害主要涉及的藥物Tab1 Drugs which may cause liver injury
在臨床工作中為了預防藥物性肝損傷,醫務工作者首先應對肝損害有足夠的認識,用藥前應詳細詢問患者病史、用藥史及藥物過敏史,避免大劑量長療程使用有肝毒性的藥物,更不要輕易聯合用藥。有藥物性肝病史者避免再度給予相同或同類的藥物;其次,注意患者的機體狀況,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生理及病理狀況、精神、營養、全身狀況等因素選擇藥物的品種及劑量。對于那些已明確可能造成肝損傷的藥物非用不可時,宜從小劑量開使,短期交替使用,定期檢查肝功能,同時給予高熱量飲食,大量補充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最大限度地保護肝臟,減少藥源性肝損害的發生。最后,注意避開空腹或饑餓狀況下服藥,營養缺乏者,應避開應用肝毒性藥物,服藥期間避免大量飲酒或避免飲酒后服藥。
[1]陳新謙 金有豫 湯光.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肝膽疾病協作組.急性藥物性肝損傷診治建議(草案)[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11):765-767.
[3]胡淑雅.105例藥源性肝損害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2,22(1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