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黃貞
設計/郭晨旸
繼互聯網企業集體跨界做手機之后,新一輪的跨界經營再次引起普遍關注。
開設便利店、進軍電子商務,一向專注于高端快遞領域的順豐為何要切入商業領域?
事實上,在順豐之前,物流企業進軍便利店已有先例。2002年,深圳共速達物流公司就推出了“萬店通”品牌便利店。作為一家擁有倉儲中心的專業物流配送企業,通過加盟,如今萬店通便利店已達到200余家。
而早在前年10月,由中國郵政集團和美國地平線集團共同打造的百全超市以統一的橙色標志、標準化的管理模式進入豫、魯、贛三省的10多個村鎮。據了解,百全超市主要利用郵政網點現有場地進行改造裝修,在經營農資產品的同時也銷售日用百貨品和食品。
開始跨界嘗試的并不僅僅是順豐,近年來,多家快遞公司由“送”轉“商”,逆勢拓展領域。2008年,中國郵政利用自身遍布全國的網點優勢,與TOM集團聯合創建購物服務平臺郵樂網;圓通快遞在2008年成立銷售農產品的新農網,2011年又上線互動科技信息平臺全聯網;2009年,申通創建了網上火車票代購服務專業平臺久久票務網;宅急送旗下的代銷平臺E購宅急送也早已上線運營;韻達、中通此前也曾公開表示,將開展電子商務業務。
作為傳統快遞企業,無論是試水便利店也好,進軍電商版圖也罷,這些向零售業滲透的跨界經營之路,無疑將面臨諸多考驗。雖然隔行如隔山,但這話也并非絕對。快遞業與零售業結合在國外也有成功案例。快遞企業具有先天的物流優勢,或許能成為電商市場上的“黑馬”也未有可知。然而這塊看上去很大很甜美的蛋糕,真正跨界切入,遇到的困難會有多大,可能面對的經營風險又有多大?現在一切結論還為時尚早。倘若能把握好拓展的速度,在管理上做足文章,跨界的嘗試或許能為快遞行業未來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