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江中小民營企業的“倒閉潮”再到企業負責人的“逃跑風”,無疑將群眾的目光聚集到了號稱“中國民營經濟之都”的溫州。中小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小企業的經濟構成越來越復雜,經濟領域法制建設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經濟監督處于薄弱環節,會計信息的失真,會計秩序的混亂以及各種違法違紀的造假漏洞,就進一步為企業會計監督的弊病創造其得以滋生的溫床。
理論上來說,監督的來源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解決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的利益沖突矛盾;第二個方面是解決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在我國中小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原始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性使得雙方都試圖利用信息優勢從中牟利,而雙方的信息不透明又進一步加深了利益的沖突。因此,企業的會計監督問題也就應運而生。
現實在我國市場經濟活動日趨復雜的環境下,會計監督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何從專業角度理解其意義,建立什么樣的會計監督機制,如何解決會計監督中出現的問題,怎樣更好地發揮會計監督的職能,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重要問題。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會計監督作為最重要的經濟監督形式,從根本上促進各種經濟活動能夠在有效監督下正確、合法、合理、有效地進行,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是保證我國經濟秩序正常運行,保護國家及企事業合法財產受到合理、有效保護的一種重要方式。
會計監督的有效進行,有兩個方面的重要含義:一是對會計工作本身的一種監督;二是利用各種數據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具體表現是:會計人員本身接受監督,必須按規定接受有關部門的審計監督,會計人員有義務如實向有關部門提供會計賬簿,會計憑證,會計報表,及相關資料;從事會計工作人員對不合法的、不真實的材料不接手,對和事實不符的款項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對違法的任何收支,不辦理。
隨著城市化進城的逐步加快,民營企業的發展對積極創造農村轉移勞動力、擴大就業面、促進市場活力、推動技術創新等方面有重大的貢獻,但也不得忽視中小民營企業在發展中的一些“致命瓶頸”,而會計監督的缺乏與制約的無效性正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從當前小型民營企業自身的特點和暴露出來的會計核算問題來看,完善小型民營企業的會計監督,進而引導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促進小型民營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生產轉變,進一步促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做大做強。縱觀國內許多民營企業發展的歷程,從其成敗得失中,可以看出很多在會計監督方面所暴露出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中小民營企業很多都缺乏完善的會計人員的培訓機制,從業人員會計人員多數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有的甚至是無證上崗,由于他們普遍學歷水平低、專業能力不強,使得整體素質偏低。另外,會計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自我約束能力差,職業風險意識不到位,在這種思想作用下,人為造假,致使會計數據信息不真實,會計秩序受到侵害。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民營企業的管理者也沒有高度的重視到這個問題,也沒有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的提升創造應有的支持和重視。
2.2.1 企業內部監管不力、外部監管不健全
企業的內部管理者是主要權利的執行者,某些領導受經濟利益驅使,指使會計人員偽造會計憑證、做假賬、辦理會計違法事項,從而使會計正常工作受到影響,企業內部會計監督人員受制于管理者,部門領導層,這本身嚴重影響了會計監督的基本職能,使會計監督不能正常行使工作權力阻礙會計監督工作的有效進行。
作為政府監督代表的稅務、審計、財政等部門對資金收支的監督不夠公平,如過多干預企業財務收支,影響企業經濟的發展;另外以上各部門執法人員的法制觀念淡薄、執法過程中人為因素過,使得執法的隨意性大;還有,對企業的監管力度的不夠,以及審計等上級監管部門對工作的隨意性及對下級的會計人員及財財務管理制度的松散監管,影響了會計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各級管理部門的不到位的管理及不健全的監管制度直接影響了會計監督的正常進行,使會計監督無法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2.2.2 對企業管理層的監督缺失
企業管理層缺乏有效的監督意識,監督機制不到位,妨礙了會計人員的有效監督,當前,一些企業中,管理層不僅僅全面管理企業員工,同時還間接管理企業的財、物及各個方面;個別企業管理人員為了得到更大的經濟利益,最大限度地獲取價值,甚至指使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偽造會計憑證、做假賬,從而使得會計工作受制于上級管理層,正常工作受到影響,阻礙會計工作的有效監督。
2.2.3 現有的法律約束不健全
《會計法》雖早已頒布實施,但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卻未能同時頒布實行。會計監督法律約束規則的不健全,造成會計人員無法有效地行使其監督職能。雖然新的財務制度看似已在企業運行,但企業并沒有按新的會計制度的要求重新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新制度在企業內部并沒有真正有效實施;企業管理人員甚至會計人員仍沿用傳統的做法來對待新的財務制度,使得會計管理從根本上產生混亂,無法正常進行會計監督。另外,對審計監督、會計監督的關系理不清楚、概念模糊,造成執法機關職責、權力、義務、管理權限不明確,影響了會計監督有正常、有效實施。
2.2.4 不準確的會計定位
一方面,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一員,其一切和工作有關的活動由企業領導決定,而企業領導是站在企業或個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的,在企業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矛盾和沖突的情況下,企業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而維護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企業利益,而很難站在國家利益一方考慮;另一方面,上級監管部門在對待會計人員自身權益方面也會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會計本身利益無法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會計人員的執法力度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再者,會計信息作為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來源方式之一,其定位的不準確、管理的不到位、監管的不嚴格很容易使其成為一些不法企業和個人獲得不正當經濟利益的手段。
中小民營企業會計監督的薄弱之處在于,管理權的高度集中,重大的經營決策和一般的經營管理決定都由企業負責人一人決定,使得公司治理章程形同虛設,較多的體現為領導對所有的決策負責的情況。而這也正是中小型民營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根源之所在——外部約束缺乏或失效。
中小民營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大力強化內部控制,統籌公司業務的各個方面,建立健全會計監督體系,為公司指定一套權責分明,分工明細的管理制度。明確企業會計人員的責任,并對其進行強化,對其職責進行細分落實,使企業會計人員切實從本質上對自身職責與義務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此同時,明確企業管理人員會計責任的主體地位真正實施及有效執行,是保證會計數據信息真實的關鍵所在,企業管理人員尤其是企業主要負責人,有義務對本企業的會計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負主要責任。
強化外部監督主要是指政府和社會監督的作用。而審計、財政、稅務等對企業會計工作的監督,是來自政府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監督是來自社會監督。審計、財政、稅務部門對企業的收支監督要公平,主要對于企業的財務收支,要做到管理規范,賬目來源明確,從制度上予以約束,在法律、法規所允許的范圍內給予必要的監督,但對于企業的收支,盡量不要干預,做到管但不能管死。另外需要加強管理人員法律、法規的學習,做到在監管過程中有法可依,盡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會計監督的執行。只有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有效地結合,群眾監督與專業監督相結合,確保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協調一致,才能為會計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為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學的基礎。
加大企業監管層的監督力度最主要的一個方面是企業監管層在思想上對會計監督問題的正確認識。經常在企業內部進行個人思想的深刻剖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擯棄自私自利的想法,從根本上保證監管層作為會計人員的直接領導層,不做違反會計法規則的行為;另外,使企業會計人員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偽造會計憑證、做假賬可能會再現的后果以及將會對國家和社會造成的影響和損失,使會計人員不會知法犯法,從而在根本上減少會計人員參與、協助企業管理人員做假賬,偽造假憑證的可能。
縱觀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中小民營企業只能加強自身風險防范的管理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加強會計監督體系的完善是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另外,我國中小民營企業大多是家族式經濟管理模式,在該模式下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都在監管方式上并不完善。只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完善的對會計監督的約束機制,才能為我國現代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為企業經濟的正常、良性運行奠定良好基礎。因此,認識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的必要性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企業會計監督制度的不斷完善,進而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服務,有助于企業經濟的健康、高速發展。
[1] 湯健,沈海祥.對現行會計準則下的會計行為辨析[J].會計之友,2009(4上).
[2] 宋雯雯.淺談新形勢下強化內部會計監督[J].現代交通報,2010(9).
[3] 刑風云,郭璞.論會計舞弊的治理和防范[J].會計之友,2009(3下).
[4] 徐國濤.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會研究,2007(2).
[5] 李惠.國有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J].財會研究,2003(8).
[6] Carole Howorth,Paul Westhead. The Focus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in UK Small Firms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3.
[7] 肖雯.新形勢下會計管理的基本思路[J].會計之友,2009(3上).
[8] 劉強.完善會計監督的對策[J].發展研究,2005(7).